胡晓林,刘海东,张 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91458部队医院门诊,海南 三亚 572021)
带状疱疹并发水痘一例
胡晓林,刘海东,张 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91458部队医院门诊,海南 三亚 572021)
带状疱疹;水痘;并发;神经痛
水痘(Varicella)及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引起的两种不同表现的疾病。原发感染为水痘,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10%~30%感染VZV的患者会患带状疱疹[1]。水痘常发生于无免疫力的儿童,带状疱疹多见于成人,但在患带状疱疹期间并发水痘较罕见。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带状疱疹期间的并发水痘的病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63岁。因“左肩部和上肢疼痛不适伴感觉异常1 d”于2013年12月4日来我院外科门诊,无外伤史,拟诊为:“肩周炎”,给予左肩部TDP治疗器照射治疗,30 min/次,qd。TDP照射治疗1 d后,左上臂伸侧、前臂伸侧、手背陆续开始出现密集簇状丘疱疹、水疱,且感觉左上肢疼痛无力,遂来我科复诊。查体:左上臂伸侧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其上有密集的簇状针头至豆粒大水疱及血疱,有糜烂渗出,左上肢肌力4级,右侧正常。患者自述近期因为带小孩很劳累、休息不好。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儿童时期患过水痘,且家族中多人有水痘和带状疱疹病史,遂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0.5 g,bid静滴;维生素B150 mg,维生素B120.2 mg,肌注,隔日1次。治疗2 d后患者头部、面部、胸、腹及背部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粟粒至豆粒大小红斑、水疱,部分水泡中央见脐凹,水疱壁薄,疱液清亮,周边绕以红晕,无结痂。结合病史诊断为:“带状疱疹并发水痘”,在继续执行带状疱疹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7 d后左上肢疱疹开始结痂,停用阿昔洛韦,其余治疗继续。15 d后所有皮疹都痊愈,左上肢疼痛减轻,肌力仍为4级,治疗方案调整为:甲钴胺0.5 mg隔1次肌注,治疗1个月后左上肢疼痛消失,肌力恢复正常。
VZV属人类疱疹病毒d亚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3型(HHV.3),是水痘和带状疱疹的病原体[2]。水痘和带状疱疹均由VZV在不同免疫力的人群中引起的两种独立的临床疾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VZV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VZV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免疫力低下或无免疫力的人群中(多数为儿童)引起的原发感染即水痘,可呈隐性感染,感染后的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的以一种潜伏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神经节的神经原中。平时不发生症状,但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VZV可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VZV可从一个或数个连接的神经节沿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引起复发感染,即在皮肤上产生特有的节段性水疱,即带状疱疹。
本例患者为老年患者,年幼时曾患过水痘,平素体健,无免疫系统疾病病史,此次发病前有劳累诱因,当时身体免疫力较低,可能是带状疱疹诱发因素,经过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患者带状疱疹典型皮疹出现后3 d又发生水痘,这种带状疱疹同时发生水痘的病例,国内外罕有报道。病机制可能为局部发疹后,病毒通过血行播散致全身,全身多处出现水痘样皮疹。
该患者因上肢疼痛不适就诊,初诊为“肩周炎”,1 d后患肢出现带状疱疹典型皮疹后才确诊为带状疱疹,提示我们对于因疼痛不适而又没有外伤史的就诊患者,要将带状疱疹纳入鉴别诊断疾病中。
[1]Hata A,Kuniyoshi M,Ohkusa Y.Risk of Herpes zoster in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diseases:a ret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J].Infection,2011,39(6):537-544.
[2]陈婷婷,王官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1,18(1):23-28.
R752.1+2
D
1003—6350(2015)02—0298—01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2.0107
2014-06-24)
胡晓林。E-mail:hxl200705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