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院外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

2015-04-14 02:59:15张莹莹崔朝妹王宁宁
海南医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复发率出院哮喘

张莹莹,崔朝妹,王宁宁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五区,山东 济宁 272000;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外监护室,山东 济南 250000;3.邹平县人民医院感染办,山东 邹平 256200)

·健康教育·

“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对院外患儿病情控制的影响

张莹莹1,崔朝妹2,王宁宁3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五区,山东 济宁 272000;2.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外监护室,山东 济南 250000;3.邹平县人民医院感染办,山东 邹平 256200)

目的 评估“1+1”哮喘家庭宣教模式对院外患儿病情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出院及门诊患儿家长289例,按门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单号)、对照组140例(双号),对照组接受一般哮喘宣传教育,观察组采用哮喘教育学校和哮喘患儿协会构成“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并建立哮喘档案跟踪指导。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儿家长对哮喘知识掌握情况及患儿的哮喘控制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1)观察组患儿家长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5.91%,气雾剂吸入掌握率为83.89%,峰流速仪监测使用正确率为86.58%,用药依从性为77.1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疾病完全控制58例(38.93%),复发31例(20.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是由护患共同参与,将哮喘患儿及家长的院外教育和院内宣教融为一体的长期教育指导模式,其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知晓率,有效控制哮喘患儿的病情,从而降低复发率。

哮喘;健康教育;院外教育;患儿

支气管哮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常因患者难以正确执行并长期坚持正规的治疗方案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1]。文献报道,我国接受过规范化治疗的哮喘患者不足5%[2],而控制哮喘的关键是给予患儿家长有效健康教育使其实现正确的规范治疗和自我管理[3]。目前,国内对健康教育多侧重于对患儿家属哮喘临床缓解期护理方法的常规宣教指导,尚未建立完整的教育-评价-跟踪教育模式[4],尤其对出院及门诊患儿进行规范管理,长期监控的系统化教育管理尚不理想。近年来,我院对289例出院及门诊患儿家长应用“1+1”哮喘家庭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为其建立哮喘档案跟踪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289例,其中母亲163例,父亲126例;年龄24~46岁,平均(35±7)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06例,高中或中专119例,初中及以下64例。患儿男性155例,女性134例;年龄3~16岁,平均(8±3)岁;患儿病程1~10年,平均(4±1)年;患儿间歇发作103例;轻度持续发作83例;中度持续发作67例;重度持续发作36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5];(2)患儿哮喘史≥1年;(3)家长具有一定理解沟通能力;(4)患儿无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及并发症;(5)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患儿家长按门诊号随机分为观察组149例(单号)、对照组140例(双号)。两组患儿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患儿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家长接受一般哮喘健康宣教,1 h的规范哮喘课程,包括了解哮喘促发因素、简单发病机理、常规处理方法、简单自我监测等内容;观察组家长则采用“1+1”哮喘家庭宣教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建立哮喘档案跟踪指导,具体内容如下:(1)哮喘知识调查: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哮喘患儿知识调查表》,并附详细填写说明。调查内容包括疾病临床表现、治疗药物应用、峰速仪使用方法、呼吸锻炼等方面共10个问题,在哮喘患者就诊当天对其家长进行调查;(2)“1+1”哮喘教育模式:哮喘教育学校和哮喘患儿协会构成“1+1”哮喘教育管理模式,二者相互依存,以互补的形式向哮喘患儿普及疾病信息,逐步提高受训患儿家庭管理能力,建立良好互动的护患、患者伙伴关系。①每周二,由专科护士以课堂式教育形式为患儿家长提供哮喘防治知识、治疗方案峰流速仪使用方法与随访指导,并发放复诊通知卡、哮喘健康卡、哮喘患儿协会活动计划卡,提醒家长根据病情程度定期随访,同时介绍哮喘教育学校具体课程;②每个月月末组织哮喘患儿协会活动,活动时间1次/2 h。活动前两周协会团队组以短信方式向会员发出通知,内容有哮喘防治讲座、录像观赏、患儿家长经验交流会及咨询活动等;(3)对接受“1+1”哮喘宣教模式教育的患儿家长,于3个月后调查哮喘知识进行最终效果评价。

1.3 评定标准 对289例患儿家长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话追踪调查,每次随访均记录在册以了解患儿情况。(1)哮喘知识掌握情况:分别为哮喘知识、吸入剂使用、哮喘呼吸峰值流速仪(德国生产,测量最大呼气流速)和遵医行为4个方面,将均为肯定回答确定为本研究的哮喘“良好掌握”标准。(2)哮喘控制率:完全控制:白天无症状,活动不受限,夜间无发作醒来;控制良好:白天偶有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偶有夜间发作,1个月≤1次;未控制:白天症状明显,日常活动受限,频繁夜间发作,1个月≥2次;(3)疾病复发率:出院患儿病情均达有效控制,即肺功能正常、无日间夜间自觉症状,无日常活动受限,出院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者,即为哮喘复发。记录3个月内哮喘复发1次以上患儿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5.91%,气雾剂吸入掌握率为83.89%,峰流速仪监测使用正确率为86.58%,用药依从性为77.1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控制率和复发率比较 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疾病完全控制58例(38.93%),复发31例(20.8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家长哮喘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儿控制率和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的疾病,具有难根治、反复发作的特点。研究表明即使采用了GINA或者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方案(NAEEP)所制定的诊疗指南,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达到哮喘控制。陈海英等[6]研究结果表明,教会患儿家长正确使用吸入剂3 d后评估,能正确使用的患儿家长仅占36.3%。应用“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能有效指导院外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健康教育内容及跟踪宣教,使患儿实现院外有效家庭管理,知道需要做什么、如何做,逐项监督,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3.1 应用“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知晓率 目前,我国哮喘患儿因急性发作而入院,在症状得到缓解后回到家中,往往得不到持续的健康宣教[7]。本研究通过采取“1+1”哮喘教育模式,把教育、指导和合作结合起来,使家长成为哮喘家庭管理中主动参与者,使患儿回到家中仍能得到持续的教育指导。护士对患儿家长者进行反复、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患儿疾病的认知、药物使用方法、疾病监测有系统科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患儿的家庭照顾能力;护士在随访过程中同时监测并指导患儿完成出院后正规治疗的内容,使家长正确掌握吸入剂的使用,提高用药的依从性,正确评价疾病的发展,可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达到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哮喘,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哮喘教育资源统一、规模、共享、最大限度以发挥它应有的功能[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在3个月的访视后,家长对哮喘知识知晓率、吸入剂使用的正确性、峰速仪的使用率、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进行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2 应用“1+1”哮喘家庭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复发率 本结果显示,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哮喘完全控制率及部分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无一例需住院治疗,且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通过“1+1”哮喘教育模式后,护士宣教、家庭管理与疾病治疗同时进行,反复不断强化患者对哮喘本质的认识、对吸入技术的监督,将院外教育和院内宣教融为一体,通过增强家庭监督、患儿依从性,遵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治疗,或根据峰流速值及时采用预防措施,减少和减轻哮喘发作;减轻消除慢性哮喘症状;恢复和维持正常活动能力,提高家庭照顾;减少疾病复发,提高患者防治依从性,达到长期稳定,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1+1”哮喘教育模式是由护患共同参与,并将对哮喘患儿的院外教育和院内宣教融为一体的长期教育指导模式,利于提高患者的哮喘知识知晓率,能增强对生活中哮喘患儿病情的良好控制,降低复发。

[1]Wang HY,Wong GW,Chen YZ.et al.Prevalence of asthma among Chinese adolegcents living in Canada and in China[J].CMAJ, 2008,179(11):1133-1142.

[2]方成波,周 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2, 18(1):23-24.

[3]黄丽君,张清华,周玉华.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114-115.

[4]乔海平,易泉英,刘 刚,等.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和发病的干预及影响探讨[J].河北医学,2012,18(3):340-342.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4):132-138.

[6]陈海英,洪哲云,赵 斐.杭州市支气管哮喘病人定量气雾剂吸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海峡药学,2011,1(23):118-120.

[7]Muhlhauser I,Lenz M.Does patient knowledge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J].Z Evid Fortbild Qual Gesundhwes,2008,102(4): 223-230.

[8]Magzamen S,Patel B.Davis A.et al.Kickin Asthma:schoolbased asthma education in an urban community[J].J Sch Health,2008,78 (12):655-665.

R725.6

B

1003—6350(2015)02—028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5.02.0100

2014-06-09)

张莹莹。E-mail:125920617@qq.com

猜你喜欢
复发率出院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4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3:48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8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