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贵州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的反思

2015-03-19 12:24敖以深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国工业化贵州省

敖以深

“建国”以来贵州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的反思

敖以深

(贵州理工学院 马列主义教学部,贵州 贵阳 55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反思贵州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的选择的基本经验是:工业发展必须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工业发展应符合贵州省地方实际,工业发展应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是贵州实现“后发赶超”工业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为贵州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贵州;工业化;基本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贵州省的工业化是在曲折中的不断探索和持续发展,其中既有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也有不足和遗憾。在黔中大地上,曾经出现过一次又一次的工业化建设高潮,但每次的工业化建设浪潮持续时间都较为短暂,尚未形成一以贯之的工业化发展态势。在贵州工业化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方面,有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改善、体系的建立以及工业化布局的形成和调整等系列成就,同时,也存在着因过分强调重工业发展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教训,特别是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贵州工业发展过分强调“抢时间、争速度”,出现了工业经济效益差、损失浪费十分严重的现象,工业化发展付出了巨大的成本。20世纪80年代,在注重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贵州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增加,在20世纪90年代初超过了农业产值的比重。21世纪初,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背景下,贵州选择了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贵州的工业化进程。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贵州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梳理归纳贵州工业化进程中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及主要模式,全面深入地总结与分析贵州工业化发展道路,总结贵州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基本经验,对贵州当今的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国家战略部署结合贵州实际选择工业化发展道路

贵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并结合贵州地方实际选择适宜贵州省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贵州接管、没收了一批官僚资本企业,建成了一批国营企业,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工业生产。这一时期的企业主要有贵阳矿山机械厂、贵阳电厂、贵阳卷烟厂、贵阳水泥厂等。“一五”时期,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思想指导下,贵州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建和改建了发电、水泥、卷烟、玻璃、化工、矿山、交通机械、汽车制造及汽车配件等工业企业。1958-1965年,新建了贵州铝厂、贵阳钢厂、贵州轮胎厂、开阳磷矿厂、贵阳棉纺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三线”建设时期,贵州以铁路建设为先导,以国防工业为重点,能源、钢铁、机械、化学等工业相互配套,进行全面建设。同时,上海、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大批管理和生产技术骨干人员西迁贵州,为贵州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三线”建设奠定了贵州的工业基础,相继建成了航空、航天、电子、煤炭、电力、冶金、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工业生产基地,改善了贵州的工业化布局,进一步扩大了贵州的工业生产规模,增强了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城市的工业实力,推动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反思过去的工业化进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贵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1979年至1984年,贵州工业化发展选择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道路,在原有重工业继续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以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拓展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轻重工业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1985年至1991年,贵州工业发展主要是调整了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生产企业的空间布局,形成了一批沿交通干线主要城市的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部分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2年至2002年,贵州工业发展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稳步推进工业存量资产调整和优化重组,加大了工业发展的投资力度,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能够有效发挥贵州工业资源优势的大中型项目。2002年至现在,贵州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明确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通过“三化”同步发展,以高于西部、高于全国、高于历史的发展速度实现贵州经济发展“后发赶超”目标。

二、贵州工业化道路及模式选择必须符合贵州省情和时代要求

不同地区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必须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必须结合国际形势以及国情、省情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从工业化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改革开放前,贵州在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过程中,曾经出现过曲折甚至是失误。总结其中的教训,有多种原因。但习惯于从固有的思维方式出发,照搬国外及其他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而不是从贵州工业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是贵州工业化道路发展落后和结构不均衡的关键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总结过去工业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积极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注重“轻”“重”“农”的协调发展,使贵州工业经济得到了高速增长。特别是“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的工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总结贵州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可以看出,当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及模式与贵州省情与时代要求相符合时,贵州工业经济就发展迅速,反之,贵州工业经济则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选择贵州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贵州省情和时代发展要求。对“世情”、国情和省情的正确认识是选择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的前提,根据对“世情”的正确判断和国家的统一部署,结合贵州实际,选择符合贵州省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找准长期制约贵州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有的放矢,突破瓶颈,促进贵州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贵州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交通通道和经济走廊,地理区位重要。但是,在历史发展相当长的时间里,贵州并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经济中心,即使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城市,由于城市经济发展乏力、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这些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十分有限,城市功能长期处于传统政治军事中心城市的地位,缺乏强大的工业带动,未能形成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建国以后,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力度,川黔、贵昆、湘黔等铁路迅速修建通车,大大改善了贵州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贵州调整了工业发展布局,沿交通沿线兴建了大批企业,增强了贵阳、安顺、凯里、都匀、六盘水等城市的经济实力,形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区域辐射点。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抢抓机遇,不同的地方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模式,大力发展优特产业,形成了若干工业经济区域。如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经济圈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建设,凯里、都匀的电子工业基地建设,黔北的白酒业,福泉、开阳等地的磷化工业等,都是根据地方自身的优势发展起来的。这些不仅奠定了贵州省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也为贵州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贵州精神是贵州工业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精神动力

在工业化发展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以及社会凝聚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贵州由于经济发展的长期滞后,在人们生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某些陈旧的落后思想,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贵州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着贵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动摇着贵州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强省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当前,面对东北加快振兴、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迅速崛起、西部竞相开发的发展压力和竞争压力,贵州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科学发展和后发赶超,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重视精神力量的引领作用。因此,加快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激发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巨大热情,实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取得新成效提供精神动力。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视察贵州和2010年8月谈到贵州工作时,明确指出贵州人民要有志气、有信心,通过艰苦奋斗和长期奋斗,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2010年4月3日至5日温家宝同志亲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指导抗旱救灾,提炼了“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2012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奋战5年,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和努力冲出“经济洼地”的目标,大力挖掘、深入提炼、有效维护贵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通过构筑“精神高地”,建设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及推进贵州改革发展事业的强大合力,为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凝聚力量。

大力弘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努力构筑贵州“精神高地”,不仅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贵州工业化发展进程的经验总结。建国以后,贵州工业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贵州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继承并发展了贵州精神,用具体行动谱写并且践行了贵州精神。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马王牌”六轮载重汽车的成功制造、甲秀牌缝纫机的成功生产、开阳磷矿和贵钢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的创建,以及“三线”建设时期一批航空、化工、机械、仪器仪表、冶金、建材、矿山等大中型企业的建成,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弘扬贵州精神加快贵州工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后,贵州人民正是凭借贵州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确保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冷洞村人的抗旱救灾精神,敦操乡干部的背篼精神,等等,都彰显了精神力量在战胜自然灾害、克服各种困难、凝聚各方力量共谋发展等方面的强大动力,说明了精神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深入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贵州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强省”道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施“后发赶超”、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反思建国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剖析贵州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总结贵州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教训,我们清楚地看到:贵州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经济的增长,是贵州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重要推动力量,是贵州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保障。

当前,贵州正面临着新一轮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其一是贵州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开放促开发,以改革促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其二是从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为加快贵州工业化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三是贵州正在实施的“工业强省”战略,明确提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使贵州工业发展获得了新的契机。其四是贵州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潜在后发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为工业化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五是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和工业化道路及模式的探索,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工业化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六是2012年年初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是从国家层面支持贵州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必将增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由此可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历史的使然,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

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不懈怠,不折腾。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积极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及发展模式,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奋力实现“后发赶超”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贵州已经具备了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现实状况和贵州要实现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决定了贵州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全省人民要解放思想,齐心合力,确保“工业强省”战略坚定不移地实施。

[1]龚晓宽.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2]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N].贵州日报2010-10-27.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1/16.

[4]赵克志.在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gz.cnr.cn/xw/ldwx/201012/t20101216_507469033_6.html.

[5]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EB/OL].http://www.gzzn.gov.cn/news/20120913/ 2012091316240867.

[6]栗战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R].2012-04-15.

[7]廖元和.中国西部工业化进程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32.

[8]袁莉.聚集效应与西部竞争优势的培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77-78.

[责任编辑:庆来]

F127.73

A

1674-3652(2015)03-0048-04

2015-03-19

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建国以来贵州工业发展进程研究”(13GH029)。

敖以深,男,贵州思南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工业发展史、城市发展与现代化研究。

猜你喜欢
建国工业化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建国通宝”钱考辨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