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中科环保有限公司 张伟
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来说,会计工作则是一切的基础,能够有效表现出企业的经济信息相关工作,而且影响到企业的利益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则有效影响着使用者的决策方向。这里主要针对我国会计失真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之上,分析相应的防范措施。
第一,通过不真实的信息,以求获得配股、增发以及上市等资格。对于我们国家股市来说,部分公司为了获得上市资格,部分公司为了融资资格等,相关的中介结构和企业进行相互联合,作出虚假报表,进行相关文件的伪造,造成严重后果。
第二,通过失真会计信息,能够实现股价操纵的目的,获得暴利。部分企业有时候同相应的媒体进行联合,通过虚假信息的传播,利用某些非常规手段进行企业业绩的夸大和虚报处理,为了获得牟利。同时,通过诱导投资者的非真实的广告,以及为了保证企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营销活动等。上述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虚假性,目的则是为了操控股价。
第三,利用不断循环的企业流动资金,进行小金库的设置。在某些企业中,主要把公司设置在帐外的功力中,利用帐外公司,进行低价收购本公司产品,但获得的利润并不在帐内公司体系内。这就有效实现逃税,投资人就是受到损害的一方。会计失真在我国企业较为常见,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渐表现为以下几个新的特点:一是,就造价范围来说,涉及范围更广,程度上也更加严重,涉及到的金额也逐渐增大;二是,涉及到会计造假的人数越来越多,部分甚至企业管理层直接参与一些违反会计行为的准则;三是,造假手段和技术越来越高,充分利用会计法则的漏洞。
第一,监督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机制还存在一定问题,还不够健全。经过审计的企业会计信息,有时候依然存在可靠性的问题。所以,针对相应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政府和社会的审计来说,很难有效地把违纪问题全部查出;另一方面,企业自身机构并不完善,并没有有效的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
第二,部分政策存在较大程度上的灵活性,并没有较好的准度进行把握。从现状分析,可以看出,部分企业无视法律法规的存在则是造成会计失真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相应的执法部分在执法方面也存在问题。有些企业简单地认为违法等同于罚款,这种错误的认识也表明了法律意识的淡薄。另外,部分执法机构的执法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样就是的企业原意去钻空子,导致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会计失真问题。
第三,应该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对于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再加上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这样就会出现会计数据并不能吻合实际的经营情况的问题。另外,由于没有较高的职业素质,部分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往往不尊重法律法规,而为了迎合领导而去做假账,或者在领导的授意下完成假账。同时,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存在疏漏。
一是,对于相应的中介机构进行筛选和完善,有效整顿有问题的会计事务所,保证注册会计师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会计事务所的专业性以及监督性,促进健康良性发展。针对当前公司的规模有限的问题,应该保证地区规范性,创造有利于会计真实性的有效条件。
二是,应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监管制度,保证企业会计应该服从内部管理制度,而不是企业的领导的授权,所以应该保证企业具有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
政府和社会已经能够相关实际案例发现,当前的法律和法规存在一定缺陷,所以,对于《会计法》进一步的完善,希望能够使得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进一步提升,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并且更加明确化对于会计造假者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比如,在新的会计法中,对于会计核算管理相关内容,明确地列出相应的十项违法的处罚规定。但是,在打击会计造假失真问题中,进行相应的其他法律法规还没有跟上《会计法》的速度,应该进一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司法介入的力度。
一是,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内的注册会计师的综合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主要涉及到职业素质以及道德素质。在事务所中的注册会计师,应该保证能够客观且公正地为相应委托的企业提供有效的真实服务,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问题。
二是,应该保证企业当中的会计人员的素质的整体提升,通过有效保证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企业具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样能给予企业财务工作稳定的工作保障。从企业的角度,可以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的培训活动,落实好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得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并在其中贯彻道德教育,这样也能较好监督会计人员,保证会计失真在操作方面的有效防范。
只有有效地摆脱会计失真问题,清楚认识到其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能够认真分析并总结企业会计失真的相关问题,保证对于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在竞争的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魏金玲,王鹤,黄清文.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清算失真问题[J].中国经贸,2014,(20)
[2]彭丽丽.刍议我国会计失真问题的现状与防范[J].商业时代,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