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造”影视剧产业模式分析

2015-03-19 12:01田炆鑫
关键词:制播影视剧重庆

邓 勇,田炆鑫

(1.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电视运营中心,重庆400039; 2.重庆市潼南县广播电视台,重庆 潼南402660)

近年来,“重庆造”影视剧风生水起,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作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毛泽东》《刘伯承元帅》《聂荣臻》《走过雪山草地》《解放大西南》在央视及各省级卫视播出,连续斩获第12 届、13 届“五个一工程奖”。“《毛泽东》《陈云》《聂荣臻》《刘伯承元帅》等作品通过细腻生动的人性刻画、富有浓郁的年代和生活气息的氛围营造,引领人们更有质感地走入‘国之栋梁’,更加真实地感受‘中国精神’,深刻而又形象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1]。年代传奇剧《兄弟,兄弟》《母亲,母亲》《十月围城》《我和我的传奇奶奶》《刀影》《利箭行动》先后登陆上海、安徽、山东、四川、重庆、云南、广东等卫视,掀起收视热潮。新派川渝喜剧《傻儿传奇》,作为重庆卫视特色定制剧跨年播出,取得很好的收视率和口碑。关照现实,讲述一个二代农民工在城市打拼的“中国梦”题材《侯天明的梦》制作完成,即将登陆央视。这些作品题材多样,审美价值多元,既有宏大叙事、史诗般厚重的伟人传记,也有的从小角度切入,细腻曲折反映大时代风云巨变下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传奇,还有贴近火热生活,时代触感强烈工笔画般细致入微展现农民工的“中国梦”。这些“重庆造”影视剧作品的集中呈现,使其在业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什么“重庆造”影视剧近几年突然出现井喷式发展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家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等宏观政策层面的利好之外,笔者以为,对多种产业模式的积极探索和成功运用才是重庆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一、制作与播出联合模式

一部影视作品成功与否,制作和播出是两个最重要环节。制作是作品的基础,播出是作品实现人文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渠道。制作与播出本是分离的,影视公司负责组织编、导、演等主创完成影视剧生产,电视台、视频网站负责采购播出。制播双方是利益博弈的关系。“随着电视台产业化改革的深入和对电视剧资源竞争的加剧,曾经完全制播分离的电视剧生产环节开始发生变化,电视台重新返回电视剧生产的上游,通过自制、定制、预购、合作等方式介入电视剧生产,不同程度的获取电视剧内容的控制权”[2]。所谓制播联合模式,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打破制播双方的博弈关系,打通生产、播出之间壁垒,整合播出平台、制作平台各自优势资源,谋取“1+1>2”的效果。这样制作方能够较好控制制作成本和风险,播出方也可以在后期营销中获取利润,从而降低播出成本。此外,播出方还能逐步储备和拥有内容资源的版权和品牌,获得其长期性和独有性,并从围绕版权延伸出来的各产业环节中,获取除播映权以外的更大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播出平台业务人员实现深度介入,从策划、编剧、制作到播出、发行、广告、衍生品和新媒体版权资源的开发,贯通影视剧全产业链。比如电视剧《利箭行动》,作为播出方的重庆广电集团节目购销部相关业务人员,联合业内知名制作方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播出方利用熟悉市场、了解各播出平台剧场编排、题材偏好、项目储备、人脉资源等优势,制作公司利用熟悉编、导、演等剧组主创团队,组织拍摄、管理剧组的丰富经验,优势互补。双方从一万字的故事大纲抓起,历时一年多数十次与编剧沟通打磨剧本,在导演选择上,考虑到该剧是一部充满男性气息的“中国版加里森敢死队”,选择了香港导演国建勇,他擅长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动作戏。男主演于震很有观众缘,女主演刘萌萌青春靓丽,笑星刘流、王小利倾情加盟,搭配了一个性价比合理、很有市场卖相的阵容。拍摄期间,播出方多次前往剧组探班,掌握详细进展情况,根据市场变化提出调整建议。发行、播出阶段,播出方参与制定发行方案,向兄弟电视台推介营销,在播出环节,播出方每天跟踪收视率,总结成败得失。目前,该剧已经完成包括新媒体版权在内的首轮、二轮发行和播出,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和市场评价,发行收益纯利40%。

近年来,运用这一投资制作模式,重庆广电集团节目购销部与各社会制作公司合作,运作了《雪豹》《失踪的上清寺》《国际大营救》《锁定美军特使》《利箭行动》《小鬼子走着瞧》《刀影》《猎杀》《好家伙》《浦江危情》《十月围城》《我和我的传奇奶奶》 等30 多部近千集电视剧。所有投资项目到2014年止均已播出或2015年将播出,投资项目采用风险投资或固定回报 (回报率在15%~40%之间)方式,预计在2014年可逐步回收投资款及利润回笼。其中《雪豹》获得第26 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锁定美军特使》于2012年3月在央视8 套黄金档播出,全年收视排名位列第一。《刀影》《我和我的传奇奶奶》在重庆卫视播出,《刀影》全国同时段平均排位第五,《我和我的传奇奶奶》 全国同时段平均排位第九。“所以,尽管电视台本身的事业体制决定了中国电视行业的市场整合目前还不可能真正以资本为纽带,但电视台对电视剧的投资、预购、定制、自制已经成为各种形态制播整合的方式。”[3]

二、本土文化与产业双赢模式

文化产业根在文化,“重庆造”影视剧发展繁荣,离不开重庆文化土壤的培育滋润。“在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东北文化、京津文化、江浙文化、闽南文化、川渝文化、藏羌文化等等,而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我国电视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4]。重庆文化孕育了丰厚的影视题材资源,如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等。长期以来,如何挖掘重庆本土文化产业这座金矿, 在市委宣传部领导指挥下,重庆影视人进行了长期摸索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市委宣传部牵头把控,重庆广电论证操盘,民营企业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母亲,母亲》前期运筹重庆广电就注入200 万元创作经费,再联合中国一线的播出平台,如安徽台加入并投资,采取制作精品,播出有保障的创新模式。具体操作层面,重庆广电节目购销部全程介入前后期,无论是故事大纲、剧本阶段的多次评估和研讨,还是拍摄进程中的及时跟进与市场反馈,发行、播出环节的收视评估与观众分析,投资收益的市场结算与收款等。

在播出市场,该剧在央视、省级卫星、地面、网络新媒体等多个渠道实现了充分释放,重庆母亲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广泛传播,实现了文化价值和产业发展的双赢。从文化角度讲,《母亲,母亲》传播了重庆主流价值文化,弘扬了重庆女性也是重庆人的正气、坚毅和大爱。本剧编剧,曾创作过《沂蒙》《中国地》《北方有佳人》 的金牌编剧赵冬苓老师深情流露:《母亲,母亲》将那一代人精神追求的路程和一个母亲的历程,将人物的成长和对家国命运的思考进行完美结合,展现出重庆女人的无私大爱,直爽性情! 为了对重庆历史人文风貌的再现,更真实的还原年代戏的背景,剧组所有戏份均在重庆拍摄。江津白沙老重庆影视基地,潼南杨尚昆故居,主城区湖广会馆,南岸法国水师兵营等带有重庆历史痕迹的地点,都成为剧组的拍摄地。而为了真实展现“老重庆”风貌,剧组还花百万巨资重建解放碑精神堡垒。为了人、景、物的一致,剧组在服装,化妆,道具的要求上也都是力求原汁原味的“老重庆”,让观众在光影幻化与精彩剧情中领略老重庆的景致味道, 也让该剧深深烙上重庆印记! 从产业角度,该剧4 000 万左右成本,实现8 000 万左右的发行收入,毛利翻倍。目前,《母亲,母亲》姊妹篇《兄弟,兄弟》也已经在湖北、安徽、辽宁等卫视播出。

运用这一创作生产模式,重庆广电牵头民营制作公司,打造了反映重庆近现代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牺牲精神的红色文化系列影视剧《烈火红岩》《雾都魅影》《雾都猎狐》《敢死队》,反映重庆和谐社区文化生活,展示现代都市重庆时尚靓丽的《不如跳舞》等剧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植根重庆深厚市井文化传统,反映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渝喜剧文化的特色剧目《傻儿传奇》,在重庆卫视、湖北卫视、山西卫视跨年播出。该剧根据重庆经典剧目《傻儿师长》系列改编,力邀东北喜剧文化代表之一的刘流团队主创,在继承川渝喜剧的精髓基础上,注入东北喜剧的新鲜血液,力争推陈出新派川渝特色喜剧,重现川渝喜剧曾经的辉煌。

三、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平衡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发挥行政机制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运作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共同作用,针对市场操作有风险,但弘扬主旋律的重大题材,通过行政机制整合相关优质资源,同时发挥市场运作灵活性优势,依托广电人才、资金、信息、播出、产业等优势,联合投资高品质主旋律大剧。重庆市委宣传部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组,每年对重点剧目创作进行把脉、立项,在内容和选材上设定题目,在创作生产、发行环节给予扶持或直接推动。重庆广电节目购销部全程对接,发挥接触产业链前端,市场运作经验丰富优势,介入项目策划、评估、投资、制作、发行、播出、衍生版权开发、评奖、收益结算等生产全流程,把控到位。

《解放大西南》在重庆宣传主管部门指导下于2009年开始筹备,为保证今后播出,市委宣传部联合了云、贵、川四省宣传部共同出资,由重庆广电与著名编剧王朝柱团队具体承制。该剧2010年12月14日在央视一套作为压轴大戏播出,取得2.3%的平均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所有频道中排名第一。随后,云、贵、川、渝四家卫视和部分省级地面频道联合播出,取得很大社会反响。该剧被誉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作,一曲荡气回肠的历史史诗。2011年8月获得第28届“飞天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第12 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近年来,运用这一创作生产模式,重庆广电创作生产了《毛泽东》《刘伯承》《聂荣臻》《周恩来在重庆》《江姐》《黄炎培》《民主之澜》《川东游击队》《中国1945·重庆风云》,电影《走过雪山草地》《与妻书》《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等。其中《周恩来在重庆》获得第11 届“五个一工程奖”,《民主之澜》获得第25 届电视金鹰奖,《江姐》 获第26 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我最好的朋友江竹筠》《与妻书》、电视剧《中国1945·重庆风云》均获得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这些影视作品将视野“投向今天正直接承传着的那段创世纪的辉煌历史和今天还记忆着的那些创世纪的伟人”,“历史在这里成为一种现实的意识形态话语,它以其权威性确证着现实秩序的必然和合理,加强人们对曾经创造过历史奇迹的政治集团和信仰的信任和信心。……主流政治期待着这些影片以其想象的在场性发挥历史教科书和政治教科书无法比拟的意识形态功能。”[5]

中国的影视文化产业尚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升值空间。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的运营推进往往成功了一半。“重庆造”影视剧三种创作生产模式:制播联合模式、本土文化与产业双赢模式、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平衡模式各有特点,各自针对不同影视剧题材和不同价值诉求。制播联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商业属性更强带有普适性价值的影视剧,比如《刀影》《我和我的传奇奶奶》等,谋求收视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大化。本土文化与产业双赢模式主要针对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影视剧,比如采用宏大叙事,散发浓郁齐鲁文化的“鲁剧”《闯关东》《中国地》《老农民》等,巴渝码头文化的《傻儿传奇》系列,《江姐》《烈火红岩》的红岩系列等,以鲜明地域特色博取全国眼球。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平衡模式更适合主旋律特色影视剧,比如《毛泽东》《解放大西南》等,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彰显成就和过去峥嵘革命岁月是主要诉求。另一方面,三种模式虽各有针对和侧重,但也是有机统一。制播联合模式是核心,本土文化与产业双赢模式是土壤,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平衡模式是保障。制和播是影视产业最基础的市场主体,它们之间不断竞合博弈的关系构成影视产业的核心。文化和行政力量则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影视产业以滋养和保障。而打通制播环节,贯通影视产业链上下游,以项目为核心,浸润文化的滋养,加上行政资源的保驾护航,整合三种模式于一体,形成影视剧精品产业链条,拓展影视剧产业的发展空间,打造出更多“重庆造”的精品力作,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

[1]王丹彦.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三卷)[M].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2014:6.

[2]尹鸿.剧领中国:当前电视剧的创作与生产[J].今传媒,2011:18-26.

[3]尹鸿.“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0:98-100.

[4]欧阳宏生,姜海,姚远铭.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创作的问题与反思[J].现代传播,2013:72-76.

[5]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8.

猜你喜欢
制播影视剧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的制播模式新变化研究
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及借鉴意义
电视制播网网络安全防范方式探讨
广播电台应急广播制播业务分析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