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采供血机构如何实施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015-03-19 12:03:13山东省德州市中心血站田志雯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岗位

山东省德州市中心血站 田志雯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已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实施,这充分说明内部控制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采供血机构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实施好内部控制规范,管好用好无偿献血资金,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公众对采供血机构的信任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采供血机构如何执行好内部控制规范,使内部控制目的落到实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采供血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度认识不足

内控意识的强弱是单位能否做好内部控制的关键,在采供血机构中,单位领导往往重视采供血业务工作,而忽视财务管理,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意识。如果长期凭经验、靠家长制模式去管理,那么这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肯定是薄弱的,这就失去了会计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领导重视,全站上下才能统一认识,才能保证内控的建立和实施。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有些采供血机构存在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的情况,工作中仅仅是凭财务人员的经验,没有相应的控制机制约束行为,管理的随意性较大,执行没有力度根本起不到监督制约的作用。甚至错误的认为财务制度就是内控制度,其实两者的概念完全不同,财务制度是规范怎样去做财务工作,而内控制度则是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三)未能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关键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对采供血机构内部涉及不相容岗位的定编设置及权限的合理划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以工作人员少等为借口,存在关键岗位人员任职多年不轮岗、出纳兼做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一人保管所有财务印章、一人办理无偿献血返还审批与付款、一人负责进货与验收等违反财经制度的做法。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纠正,轻者可能诱使工作人员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重者极易发生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给国家和单位造成损失。

(四)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人员是内控制度制定和检查执行的首要责任人。各采供血机构基本都配备了专(兼)职的审计人员,但个别审计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差,独立性受限,工作敷于表面,认识不到自己承担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削弱了审计的权威性,审计部门并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评价的职能作用。

近几年从媒体报道的血站腐败案件来看,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制度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因素,个别的血站财务管理混乱,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给一些违法行为创造了条件。所以必须加强采供血机构的会计内部控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堵塞财务管理存在的漏洞,最大程度的避免因制度缺失而造成的违纪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采供血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路

(一)加强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

采供血机构负责人作为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直接参与内控建设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内部决策,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如实反映议事过程及每一位议事成员的意见,并将会议纪要归档保存。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关键岗位人员要定期轮岗,确实因各种原因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发挥内部审计的真正作用。单位应当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拨和任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提高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素质。

(二)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1、预算业务控制

目前全国大部分采供血机构执行政府预算收支,预算编制的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下年度单位的事业发展。财政预算一经批复,原则上年内不能再做调整,所以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医疗机构的用血需求,合理估算采供血计划以及单位支出状况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既要充分考虑预算年度内的业务活动情况,又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增减因素,应尽量避免虽有项目资金但因无财政预算,而不能开展工作的情况发生。做到编制程序规范、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并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2、收支业务控制

收支业务控制是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首先采供血机构要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预算开展年度内的财务收支活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收缴分离、票款分离,血液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办理支出业务时要把握好授权批准、权限统一、职权分离三方面的控制,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严格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在办理支付前应当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积极推行公务卡结算,减少现金支出,加强财政财务监督,规范公务消费行为,从制度上促进公务行为的廉洁高效。

3、血液的成本控制

血液的采供血成本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血液的采集成本不断增加,耗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和无偿献血用血返还费用的不断上升,以及各地陆续开展的核酸检测都是导致血液成本增加的主要方面。而血液收费价格都是由政府物价部门定价,血站无权根据市场情况调节收费价格。所以只有加强采供血全成本的核算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以保证血站发展所需资金。血站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控制制度,以各科室为核算单位,设立科室明细账,在血站形成逐级控制、层层负责的成本中心体系。

4、政府采购控制

目前多数采供血机构的设备购置、建设修缮、耗材采购等都已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血站应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要在采购活动进行中,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使采购工作在法定的程序下运行、在公开的场合中操作,以提高采购操作的透明度,避免采购到质次价高的服务或产品,有效防范暗箱或违规操作,从而达到避免腐败行为的滋生与蔓延。

5、资产控制

血站应对单位的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如合理设置货币资金管理岗位:一人不得同时保管印鉴和支付凭证、会计定期核对出纳现金、银行存款额;专人定期核对往来款项,主要包括与临床用血机构、供应商、实行异地返还政策后与代返还单位之间的往来账目;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要建立台账,定期盘点确保账实相符,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严禁超标配置资产。同时还应建立货币资金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并应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有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手段。当前采供血机构正处在发展时期,提高社会公众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信任度,规避血站的财务风险和保护献血者的合法权益是当前血站的重要任务。所以采供血机构一定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以规避财务风险,保证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1]顾建萍.采供血机构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33(4)

[2]杨志苇.血站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岗位
血站采供血设备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考
中文信息(2021年3期)2021-03-27 11:19:45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财会学习(2021年3期)2021-01-28 08:26:44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45期)2016-05-17 05:15:31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6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