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

2015-03-19 12:03:13吉林省结核病医院倪丽影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资产部门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倪丽影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固定资产,如何科学化、前瞻性的管理好固定资产,是摆在每个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国家将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的配置率已显著上升。如何高效运营这些资产,实现其保值增值,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是关系到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各类医院为适应新医改政策,都提出了符合自身发展的规划目标,这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与之相配合,才能为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一、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载体,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医院固定资产按性质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为了确保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有效地运行,应当建立可行的监管机制,使管理实现制度化、体系化、全程化。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既要为新技术的实施创建平台,又要杜绝已有资源的闲置,对资产的投资决策要进行充分论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疗环境下,只有不断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其效能,才能增强医院经济实力。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原则

(一)统一核算,归口分级管理的原则

即在医院院长统一领导下,固定资产实行统一核算,由财务部门、职能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分级管理的原则。

(二)授权审批原则

即凡增加或减少固定资产必需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重大项目还需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三)内部控制原则

即本着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职能管理与使用管理协调一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各司其职,权责分明。

(四)讲求效益原则

即固定资产的购建应经过充分的论证,努力降低成本,节约支出。

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分散,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我国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通常由财务部门设置总账及一级明细账,总务科与器械科设置二级分类明细账,具体的资产由使用科室管理。固定资产购入时,财务部门进行账务处理时,存在对固定资产计价标准理解不透的情况,如《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如办公桌椅、患者住院床、床头柜、职工更衣柜等大批同类物资,实际操作时却列为当期的支出,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二)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的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单位,按财政拨款的多少分为全额预算拨款单位和差额预算拨款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国家的财政补助,资产的多少、完整程度不直接影响本单位的效益,所以在医院里从管理层到职工,普遍对资产的管理不重视,怠于行使权力与义务,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三)关于资产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各单位虽然依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度,但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使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如资产的审批、购买、验收各环节应独立进行,专人负责,而实际工作中,设备一经购入,验收人员一定会验收合格,他们认为如果检查出问题,会得罪前面程序的相关人员,所以发现问题也视而不见,这就留下一些隐患;又如在财产清查时,擅自将部分财产不予登记,变成个人的私有财产。为杜绝管理漏洞,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只有制定一整套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才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对现有资产的运营能力估计不足,盲目上新项目,造成资产闲置

医院在制定计划需求时,往往是迫切地要淘汰已有设备,从想拥有同行业最先进的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性流失。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当地医疗市场需求及其它医疗机构之间的供给情况,充分估计本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全面平衡后才能作出正确决策。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1、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固定资产购入后,会计部门应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入账,应列入资产原始价值的支出不能计入当期费用。

2、建立固定资产专人负责制度

落实责任到人,实行特殊岗位持证上岗,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3、建立定期财产清查制度

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损益及时查明原因,按程序进行报批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4、建立固定资产处置制度

处置固定资产必须事先报经主管部门批准;报废固定资产按报废程序处理。

5、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年末,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情况进行进行科学的分析,查找原因。

(二)树立全员管理意识

我国的新医改政策提出:公立医院总体改革思路是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既要健全完善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又要切实减轻公民个人支付的医院费用负担,体现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既要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方向,又要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可见改革管理体制势在必行,现在有的医院后勤部门已实行企业化管理,为讲求效益,必须全员树立管理意识,积极参与管理,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管理的受益者。

(三)建立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的内控制度

为了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医院要建立健全既分工又合作的内控制度,用一套既不搞平均分配、又能调到医院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如采购部门、基建部门以低于预算的价格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维修,经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审查,确实为医院节约了支出,管理层应在年终时对采购部门、基建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内部审计部门为医院资产管理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相关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也更有积极性。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日常维护、清查和报废清理进行检查监督,还要对固定资产及的经济效益进行审计,以提高资产使用率,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的漏洞。

(四)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固定资产资产

医院应引进信息化流程,固定资产一经立项,就将相关资料完整地纳入计算机系统,各部门的数据信息互相共享,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完善的功能模块。不仅包括常用功能,还包括分析统计功能;二是系统自动逻辑关系监控及逻辑审核功能;三是灵活的检索功能;四是数据的安全性考虑。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能防止舞弊,杜绝资产流失,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科学。

(五)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

1、临床学科发展方向

固定资产投资的关键要充分考虑到临床学科发展的方向、水平,使科技手段与学科水平完美融合,即“物尽其用、人尽其能”。

2、现有设备的效用和效益情况

需对市场进行调查,了解现有设备是否发挥了最大的空间,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专业技术水平和相关配套条件

为保证投资的固定资产能正常使用,发挥最大功效,还要掌握专业技术团队的建设情况、人员水平状况,而且还应考虑相关科室协同和服务流程的问题,以保证投资的资产运行后能真正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

4、建立公开、透明的投资制度

对于拟定的招标品种目录,通过在医院网站和政府采购网公示,招标时招标采购小组成员应根据性价比确定质优价廉的中标品牌。

总之,医院在不断发展,内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提高资产利用率以更好的实现医院公益性。只有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才能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使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周成红.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的经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10)

[2]谭菁.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09(8)

[3]延桂芬.进一步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07(6)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资产部门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商周刊(2018年19期)2018-10-26 03:31:24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能源(2017年7期)2018-01-19 05:05:02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2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6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7部门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9:30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4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2: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