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芳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热爱学生,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提高,是教师的本职要求和真诚期望。教师必须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高度智能化的今天,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预感到时代前景的家长们都为自己下一代的成长考虑多多,未雨绸缪。于是从孩提时代起,就抓紧时间,尽一切可能地让孩子接受各种有益的教育希望孩子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能掌握一技之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前教育就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钢琴专业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是教师的首要职责。对人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人格素质的培养也需从小抓起。学前阶段正是奠定素质提高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潜能得以发挥的最佳时期。然而当今社会上对这一领域的重视不够,存在不少偏见。比如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严重的性别差异,尤其受到男士的冷落。到目前为止,从事幼教事业的女性仍占有多数的比例。在现代商品经济竞争激烈的时代,更需要男性教师特殊作用的发挥。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总体素质的提高起着女教师不能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学前专业的热爱,并具有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奉献精神,是任课教师教授钢琴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对幼儿和少年儿童教育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幼教教师只有做到热爱幼教专业,学好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才能在以后的将来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所以作为一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学生的人生志向,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这一事业的坚定目标,并且将来能为国民素质的总体提高尽职尽责,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我。有了人生志向,实现人生志向的目标就必须靠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勇于克服困难综合起来的一种心理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是学生未来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教师的责任。而在教琴和练琴过程中,从钢琴课的规范要求入手,强调学生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自觉约束弹琴中错误指法或不良习惯,进行刻苦练习,这一过程恰恰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训练过程。对学生在学习和练琴过程中的一点点进步和提高,给予及时的鼓励,以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挫折,启发和促进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让他们懂得,只有经过艰苦磨砺,勇于冲破重重障碍和困难,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尽心尽力地学好琴练好琴,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坚强毅力,这对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都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是什么造就了一代球王贝利?贝利说:“我热爱足球,足球是我的生命!”可见,对足球的热爱是推动贝利前进的原动力。从事一项你热爱的事业,这一事业工作本身就能给予自己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所以说,对事业的热爱十分的重要。只有热爱幼教事业,立志从事幼教事业,将来才能把毕生精力奉献出来,学好专业课程,为将来从事幼教工作打下基础。兴趣和热情是学好钢琴课的先导,著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海外文摘》刊登过一篇文章,其题目就是《兴趣比天才重要》。文中他说:“我肯定不是天才,天智则难说,在十二岁之前,我还不曾上学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走向科学家的行列?他说,他任教授的父母都是科学家,家里进进出出都是科学人才,再加上从小父母把牛顿、爱因斯坦介绍给小丁肇中认识,耳闻目染下,他对科学就有了浓厚的兴趣,是兴趣把他牵引到科学领域中去的。可见,兴趣对他从事的事业是多么重要。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当某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去探索其实质,并使他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表现出积极的行动意向,从而对事物的观察也变得更加敏锐,记忆和想象力就会大大提高,情绪变得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就会增强。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的学习和练习中去。因此,教师必须时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和兴趣。在实践中,钢琴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初学时学习的热情都比较高,这是学生学好钢琴课的优势条件,也是其前提条件。但是,在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学生对钢琴课永久的渴望却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需要反复地训练和纠正;或由于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或由于某些条件的制约等等,往往屡屡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和欠缺,必须反复纠正和刻苦地练习。还要要求学生本人耐心地体味,精神要高度地集中。这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严谨而乏味的艰苦磨练过程。这时,有的学生初学时的热情和兴趣往往就会大大减少。而且,初学时的热情和兴趣大都是直接的、短暂的,随着钢琴课难度的增加与要求的不断提高,有时学生就会产生畏难和退缩的情绪和心理表现,有的甚至中途丧失信心和原有的热情,这样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是很容易出现的。面对这样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作为钢琴课的专业教师,必须付出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精力,给予科学的引导和有效的启发,要让学生懂得创业的艰辛,世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必须靠自己的勇敢攀登。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都必须敢于面对失败和挫折的考验,要永远保持高涨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勇于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而只有勇于攻破难关,才能体味到成功的真谛。这是人生前进的准则,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否则将一事无成。所以,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教授学生钢琴的相关知识,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坚强意志。同时,教师要有目的,选择钢琴曲目,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传授,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耐心地矫正学生在技能技巧或情感表达中存在的缺欠和问题,并进行反复示范,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体味和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内涵。教师还要用具体的音乐语言,展示激情和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使学生得到体验并分享其中的音乐情感,进而保持和恢复学生初学时的热情和兴趣,自觉地刻苦地投入到钢琴课的学习中去,不断改进学习和练习中出现的偏差和不足,逐渐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钢琴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宽严有度的原则。在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与科学有关的,应当注意要在不经意中让学生接受钢琴的一些知识。在学生学习和训练热情高涨时把握要严格,认真矫正存在的缺点;当学生遇到困难灰心退缩时,要抓住他们每一次进步,每一个闪光点,给予肯定的鼓励和赞赏,以调整学生的心态,养成平和的学习心态,逐渐养成学生有进步和成绩时,不得意忘形,仍然能积极进取;也不因挫折和困难而退缩不前的品格。具有这样心态和品格,就能在任何困难条件下永保热情,坚定自信心。这不仅对学生学好钢琴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将来从事各项事业和工作,走向人生之路也是大为有益的,所以,在传授钢琴课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时时注意对学生意志品格方面的培养和熏陶。
钢琴课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双方积极参与和主动发挥能动性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教学过程的主体,而不是只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和期望,坚信自己的学生都各有所能,都是可塑之才,都孕育着成才的潜能和愿望。学生素质全面,个性突出,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就是好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教育的力量,每个正常人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都可成才,都能学好钢琴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和指导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思维能动性的活跃。教师热爱学生,相信他们,鼓励进步和成功,是教师的本性和职责的要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幼教学生不能求全责备,以偏概全,而是客观、全面、辩论地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达到师生情感上的交流,相互尊重,互相友爱,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和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期望和真诚,排除学生对钢琴课的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使学生在教师的真诚期望中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愉悦地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技巧,放松地主动地投入到钢琴的学习中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专门研究和调查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待的效果后,了解到凡是被教师期望的学生,全部提高了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学生寄予某种期望时,他就会认为某学生是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学生对教师就会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作出更大的努力。反之若常常受到教师的轻视和排斥,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对教师就有一种不接受的感觉,甚至反感,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可见,教师对学生充满期望与真诚,建立自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何等重要。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在教学、练习过程中,积极自觉地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准确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也养成了学生倾听、交往、协作和合作意识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做,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个性,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是科学,科学要求求真与投入,钢琴课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传授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认真、准确地传授和指导。要学好钢琴,并取得成绩,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而不是只凭兴趣和热情就能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一丝不苟地、准确地、认真地进行教学、训练与指导。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和表现手法。认真对待每节钢琴课。每节钢琴课教师都要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和饱满的精力,认真对待并把握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以便给予具体的、相应的指导,使之能够有效地进行练习。对于教授和练习的曲目的要求,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以便指导时准确无误。教师还必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自我评价自己所练习的曲目,从中细心地领悟其中的内涵,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掌握基本功。同时,教师还要清楚,学生可能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学习程度,所以,教师必须细心观察,专注地倾听学生弹奏的曲目,耐心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训练和指导,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要鼓励和启发学生课后的练习,让他们懂得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以勤补拙道理。从而逐渐让学生明白,没有刻苦认真的反复练习,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是学不好钢琴的,也不会做好其他事情。但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与训练,并不是钢琴课的最终目的。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以达到钢琴课的艺术要求与目的。音乐是无国界的,音乐本身有着无穷的魅力。它可以增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位。所以,音乐是一门艺术表现形式,表现了大自然美的精华,钢琴课则是表现音乐美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不能只把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作为钢琴课的学习中心,而忽视钢琴的艺术魅力。钢琴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钢琴演奏是通过技能技巧表现出来的艺术,没有熟练准确的技能技巧做基础,就不能准确地表现钢琴演奏的艺术独特风格。忽视钢琴课上的艺术要求则被认为是教学中严重的偏差。如果这样,就谈不上什么艺术涵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了。就谈不上创意的欣慰和探索的成功感受。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陷入到枯燥的技能技巧的练习中,就会丧失对钢琴课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的钢琴课只能是一种失败的教学课程。所以,在钢琴课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必须与艺术培养密切结合。艺术的修养和展现是钢琴课的灵魂,技能技巧则是表现钢琴艺术的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二者的完整统一,尽力做到让学生在钢琴艺术魅力的熏陶下,在愉悦的情绪中,积极热情地投入到钢琴课的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在传授基本功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艺术培养和艺术情感体验的悟性。人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和熏陶的结果,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要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钢琴曲目的感知、理解和体味,以及对情感的孕育。并让他们多多倾听优秀曲目的演奏,加强熏陶学生的艺术修养。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学好钢琴课,还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去的美好心灵和完美人格。
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而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继承是基础。所以要在继承中有所发现、发展和创新,事物才能在扎实的基础上前进、升华,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对钢琴课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所以,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肃认真地传授钢琴基础知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基本功,打好基础。同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只有这样,才能教好钢琴课,并为将来的提高和发展提供可能。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是异常迅猛的,钢琴这门艺术也必将随着时代的步伐有所前进和发展。如何发展是我们今天难以预料的,唯一的办法是靠学生自己的特有天赋和各自特定的实践去完成。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他们的特性,培养他们努力寻求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和对艺术的追求。尊重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心理学》杂志有一篇论文曾谈到“人们解决问题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将原有的知识不作任何变化,即可用来解决问题;二是必须对原有知识稍加变通,才能解决问题;三是必须对原有知识重新组合,才有可能解决问题。这后两种,特别是最后一种难度最大,没有创新精神是办不到的。”所以在钢琴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于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的意识,不断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学生有所提高并敢于突破。如何做呢?一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对学生的评价要慎重和公平,不妄下断言,不抱成见。教师自己要明白,本身的观察范围和认知程度是有限的,有时可能会出现偏差或作出片面的决定。所以,教学过程中,既要及时矫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便发掘出学生的自身潜能;二是培养学生既要认真学习和训练,尊重教师的劳动,在虚心接受教师的传授和指导的基础上,又要培养学生的审视和批评意识,使学生做到不盲从,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模仿。模仿不是创新,模仿不会超越,更不会前进和发展。所以,教师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不管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还是有多么的荒诞可笑、难以回答,教师也不能为避免自己的难堪而压抑学生提问的好奇心。而是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和意图,给予有效引导、启发和科学纠正,而不是武断否定。这样做,不仅对钢琴课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将来面对社会变化与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对学生将来面对社会生活和人际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也是有所帮助的。
综上所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必须改变教学过程与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分离的状况,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密切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具有现代意识的专业教师,才算真正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
[1]周树德.浅谈高校钢琴教师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特质[J].才智,2012
[2]李飞.关于高师钢琴授课模式的思考[J].大舞台,2012
[3]曾天山.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工作[J].教育研究,2000
[4]肖丽红.尊重个性是创新教育的前提[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0
[5]计文莹.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的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