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要极限谈高等数学的数学美

2015-03-19 11:18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数学家定理美的

李 昕

(常熟理工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个古老的问题:“数学究竟属于艺术还是科学?”目前无人能给出二选一的答案。因为数学本身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美学的四大构件是史诗、音乐、造型(绘画,建筑等)和数学。数学固有的优美——柏拉图固体的正五面体和美丽的分形图等,并不逊色于金字塔、莫扎特、达·芬奇的著作[1]。然而最近,国内某知名娱乐节目做了一项大学生推荐“禁书”调查问卷,结果出人意料,80%的被调查学生竟选择了《高等数学》。这虽属娱乐,但也不禁令人深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高等数学存在误解。现行的高等数学教材版本很多,但内容基本一致。教材内容缺乏数学文化,更别提趣味知识了,这是目前教材存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导致很多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枯燥无味、高不可攀。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要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启迪悟性、挖掘潜能、创造新知的有效途径。

极限是高等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高等数学中提到两个重要极限应用非常广泛,分别为第一个重要极限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充分的叙述,本文从第二个重要极限入手,阐述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

一、重要极限的由来、内容

第二个重要极限的由来,要从金融问题连续复利说起[2]。假设某银行年利率r(为简单起见,不妨取r=1),实行复利计算存款利息(即每个存款周期的利润自动计入下次存入的本金计算利息)。某顾客在该银 行 存 入 P0元 ,一 年 后 的 收 益 为

如果将一年平均分成n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计一次利息,那么一年后该顾客的收益为

事实上没有哪家银行会这样做,但它却给数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思路。数学家将其抽象出来,并给出严格的证明,这为以后的应用提供了完美的保障。正如德国数学家Don Zagier所提到的,数学思想其实是对结构的一般性研究,而不是对预先指定的对象的个别研究。这些对象究竟位于何处,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仅仅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还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某个地方?换句话说,数学思想本身已经很美妙,数学家们在发现数学的同时,也在创造数学。

二、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

从第二个重要极限体现的数学美来看,高等数学的美是内敛的、隐蔽的、深邃的,需要我们悉心挖掘和细细品味。

(一)严谨美、抽象美

美国学者怀尔德把抽象作为11种数学发展动力中的一个。生活中许多事情经过有限次的实验,我们也能得到接近真理的结论,正如上述重要极限一样。当n取足够多、足够大的值时,我们能直观地看到数列无限趋于无理数e。然而数学远远不会满足于此。将这一金融问题抽象为数列极限问题,利用单调有界收敛准则,并结合二项式定理,数学家给出了完美的证明过程,证明的过程都是言必有据,一步紧扣一步,严密准确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数学源于生活、生产实践,是从生活、生产中抽象出来的,任何一个数学的定义、定理都是经过不断被补充、完善和总结而得到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样,牛顿和莱布尼茨把几何中平面曲线的斜率、曲边梯形的表面积、曲顶柱体的体积以及物理学中的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变力做功、转动惯量等具体问题抽象为导数与定积分的概念,利用数学语言和符号,通过纯粹的数学量与量的变化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推导和验算,得到了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奠基性的理论基础。在数学中,人们依靠抽象和想象建立起一个宏伟无比而又十分精巧的“数学世界”。在抽象的世界里,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而没有厚度堆积的石子和成捆的树枝都可以表示数量关系。通过抽象和概括后的分析推导过程中没有客观事物的任何本质属性,也正因此所得到的结果适用于一切具有共同前提的所有问题中,这正是高等数学严谨美、抽象美的特点。

(二)简洁美、符号美

数学家狄德罗曾指出“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谓美的解答则是指一个困难、复杂问题的简单回答”[3]。利用第二个重要极限解决那个令人充满无限想象力的金融问题,正体现了高等数学的简洁美。在数学中,我们总希望一个公式的表达式尽可能简单扼要,命题的证明尽可能简洁。而数学符号能节省人们的思维,因此人们在发明数学符号的过程中也是用心良苦。表达式用最简单的方式提示连续复利的储蓄问题的量及其关系,这种简洁不是贫乏和肤浅,而是充实和深奥。有了它,我们可以脱离客观事物本身去研究单纯的数量关系。极限的定义(ε-δ语言)只有简短的四句话,却深刻、准确地表达出极限的内涵;定积分符号∫a

bf(x)dx将和式极限表述完美简单,将曲边梯形的面积、曲线弧长等冗长的问题表述明了化。高等数学中处处显示出数学的简洁美,不禁让人想起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这样一部具有伟大意义的巨著,仅从5个公式和5个定理出发,可以证明出一些简单的定理,而这些简单的定理就是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个精密的几何体系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虽然深奥的定理不能立刻得到很简单的证明,但是无论如何复杂的定理,都不过是由一系列简单的演绎论证组成的。数学正是用这最简单的形式表示出最复杂的理论,简洁却不简单,给我们心灵带来很大的震撼。

(三)统一美、应用美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凡是美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间固有的协调一致。这种协调一致就是统一性,它给人一种整体和谐的美感。之所以称为重要极限,是因为其在高等数学求极限问题中有重要应用,且应用灵活、广泛。不失一般性,将n用一般的数学变量 x来代替,这一公式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遵循其内在的逻辑性,重要极限也可以写成无论形式如何变换,确定自变量变化趋势后,若被求极限的函数是(1)∞型,都可利用这一重要极限的结论来计算。如求极限借用重要极限结论可得=e2。我们所俗称的(1)∞型函数极限都可以利用第二个重要极限统一求得结论。无论是曲边梯形面积,还是旋转体的体积,无论是变力做功路程问题,还是转动惯量问题,我们都可以统一应用定积分来解决。而这些知识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也只是高等数学的统一美的一角。高等数学中处处充满着统一美,它为人们展示了富有哲理的思维美,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同的概念定理、法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处于统一体中[4]。这种美让我们想起素数理论,想起拉东变换,想起“模糊数学”:素数理论为电子银行的密码学提供了新方法,拉东变换为X线断层摄影术提供了基础,而所谓“模糊数学”可以让洗衣机变得没有噪音,也可以使坐在高速列车上的乘客在列车拐弯时喝咖啡不会溢出。

总之,数学这门艺术中所涉及到的美学标准并不一定是视觉上的漂亮,但也确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无穷的魅力。它将杂乱整理为有序、经验升华为规律,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抽象、简洁、统一的美是绚丽多彩、美不胜收的。有些学生之所以认为高等数学枯燥无味,也只是对数学美缺乏体验的缘故。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教多少,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增强自身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悉心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数学美。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揭示这种美,并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并欣赏这种美,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身心愉悦地学习和研究数学。

[1]林开亮.数学之恋[J].数学文化,2014,5(4):99-104.

[2]郭镜明,韩云端,章栋恩,等.美国微积分教材精粹选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8.

[3]臧运华.探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27(5):137-138.

[4]李辉来,袁缘.关于高等学校数学文化教育的若干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33(1):20-23.

猜你喜欢
数学家定理美的
J. Liouville定理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