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晓楠
在现代社会,新媒体是一种现代传播媒介的统称,与传统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相比,它主要以移动设备、网络平台、数字电视等形态为主,具有数字化、信息化、自由化、移动、虚拟化、互动化等特点。正是新媒体这些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对传统的纸质版的文学图书出版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文学图书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不断探索发展着,并且有着与传统媒体不相同的发展模式。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新媒体时代文学图书的出版情况。
根据各出版社申报CIP数据的情况,2014年3季度全国各出版单位共出版各类新书89619种,比上年同期(88701种)增加918种,同比上涨1.03%;比当年2季度(82048种)增加7571种,环比上涨9.23%,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年3季度图书出版总量呈现出上涨的情况。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新媒体时代给图书出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图书出版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全国图书出版总量上涨的情况下,具体到文学图书有一下情况:文学图书比去年同期增加799种,同比上涨6.88%,其中儿童文学增加的最多,增加了512种,儿童文学类图书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00多种,占文学图书增加总量的64.08%。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儿童文学成为文学市场的主力军。而现在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热播的动画片以及一些儿童喜欢的儿童节目。以2014年电视上热播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改编成的儿童类图书为例,其中《〈爸爸去哪儿〉图文故事书》共7种,“爸爸去哪儿绘本”系列共5种。光《爸爸去哪儿》这一个影视节目就改编成了7种儿童文学类图书,新媒体对文学图书的影响可见一斑。
与传统纸质版的文学图书相比,新媒体时代的文学作品不再只借助于纸媒这一种载体,网络、移动客户端,甚至是影视,这些都成为文学作品的载体。这些不同载体的出现,对文学图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热播之后,进而带动文学图书的再次热销。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的影视作品中,虽然有一部分影视作品把原著改得面目全非,但是大部分作品还是尊重原著,保留了原来的主题,以及所要宣扬的精神。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最多的文学图书当属四大名著,虽然每个版本的改编都有所差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使原本难懂的原著作品更加普及。不仅如此,许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文学作品,由于影视作品的热播使得文学图书再次畅销。例如,桐华的《步步惊心》、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顾漫的《何以笙箫默》等。
其次,除了影视作品这种载体外,新媒体时代文学作品的载体影响比较大的就是网络。因为网络的自由性,不仅扩宽了文学作品的写作内容,还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也因此很多人又把该类作品称为网络文学。从目前来看,网络这种载体的出现,使得一些作家先在网络上写作,等作品有了较高的关注以及阅读量的时候,再拿到出版社出版。这样,不仅避免了出版社出版新作品的风险,也避免了不知名作家想要出版作品的困难。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对文学图书产生的最有效的作用就是避免了文学图书出版的风险。
最后就是移动客户端作为文学作品的载体对文学图书产生的影响。移动客户端主要的特点就是携带方便,可以满足读者的零星阅读。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少有大量的空间时间进行阅读,所以移动客户端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人们可以把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进行阅读。以移动客户端为载体做得比较出色的就是由韩寒主编的《一个》。2012年6月11日,“ONE·一个”上线不到24小时,就超过众多热门游戏与应用,成为App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一年后就拥有了几百万用户。由此可见,移动客户端这种载体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并且可以带动文学图书出版的载体。
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写作中,并且由于新媒体具有的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成就了其作者的民间化,为文学回归民间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现实条件,从而形成文学真正的“民间时代”。据不完全统计,自网络文学诞生以来,国内的网络文学作者注册总量超过200万人,这其中有不少因此取得成功的作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质量。首先,网络时代的书写已经失去边界,在以往时代被文学伦理禁锢着的魔鬼都被网络解放了,大量粗俗的语言充斥网络,被认为是文学语言。这些是新媒体时代一些不好的现象及影响。其次,文学创作本身是高尚的、神圣的,属于经营阶层的专利,传统文学作者以及受者几乎都是受过思想熏陶和教育的人,然而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大多以大众传媒为主导,以市场为向导,文学创作群体泛滥,作者众多,并且读者群体也扩大了,文学创作与阅读正逐步走向平民化。以上这些都是新媒体时代文学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新媒体时代文学图书的读者,大都是熟悉新媒体的年轻人。这些人群在阅读方面更倾向于浅阅读、碎片化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也是造成现代文学作品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作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在写作过程中就会为了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进行创作。此外,新媒体的发展使读者越来越倾向于“读图”。读图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也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形成的一种快速的阅读方式,而新媒体的出现让读图变得更方便、容易,这也是读者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倾向于读图的一个原因。但是,长时间的读图习惯使得读者只追求读图的形象与轻松以及读图的视觉快感,从而降低了读者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上这些是新媒体时代的读者与传统的纸质版作品的读者相比,有不好影响的方面。但是读者阅读习惯的形成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读者本身,虽然外界的环境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影响。
新媒体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充分了解了新媒体时代文学图书的载体、作家以及作者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学图书,使这种鼓舞人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得以继承与发扬。
[1]毛汀.新媒体时代文学创作的困境与出路[J].大众文艺,2013(6).
[2]徐兆寿.新媒体时代的文学[N].中国艺术报,2014-12-10.
[3]杨育芬,刘培锦,高丽江.2014年3季度我国出版情况综述[J].全国新书目,2014(11).
[4]杨剑龙.论新媒体形态与文学创作文学阅读之新变[J].创作与评论,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