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艳奇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生产及流程的转变与坚守
文/葛艳奇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领域,同时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当前受众对新闻报道实时更新、动态传递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冲出重围,展现电视新闻节目独特的吸引力。
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霸权,使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在收视率、经营收入、受众结构、收视习惯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受众因素——传统电视新闻受众快速流失。近年来,受众数量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之间快速此消彼长,传统媒体的受众在大量流失,而互联网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随着4G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未来的手机网民规模必将迅猛增加。报告还显示,手机网络应用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手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和手机上网浏览新闻,通过移动设备访问新闻的比例持续升高,丰富多样的传播渠道反向要求新闻生产多样化、整合化,要根据渠道的性质、特点和使用人群的情况来生产与之相适应的新闻、资讯。
产能因素——电视新闻媒体引导力渐弱。由于拥有强大的受众覆盖和权威信息的独家发布权,传统电视过去被赋予“喉舌”功能,这也是人们最能感受到社会舆论倾向的方式。而新媒体的出现,慢慢改变了这种现象。新媒体通过不断完善,越来越具有优势,越来越凸显自己的舆论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传统电视的权威性和引导力,过去的一些主流的传统媒体开始慢慢走向没落。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趋于衰落的现象对比,新媒体还在全球进一步扩张。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新闻媒体状况》报告指出,美国30家最大的纯数字新闻机构共拥有3000名员工,他们正在展开全球扩张。Vice Media拥有35家海外分支机构;《赫芬顿邮报》今年也希望将覆盖范围从11个国家或地区扩大到15个;BuzzFeed在孟买、墨西哥城、柏林和东京等地聘请了外籍编辑;诞生近两年的商业博客Quartz在伦敦、曼谷和香港都有记者,其采编团队说着19种不同的语言,等等。
经济因素——电视媒体广告收入下滑。不仅是受众群体和舆论引导力两个指标的式微,另一个展示媒体实力的指标——广告收入,也是令人堪忧,因为愿意赞助的广告商变少了。据调查,近年来电视台在广告方面的收入不容乐观,而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在该方面的收入不仅很高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会使得新媒体更有经济实力参与同电视媒体的竞争。
技术因素——电视技术阻碍与受众互动。从诞生之日起,电视媒体就是一种对技术依赖度很高的媒体,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是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的。这直接导致了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单一传受关系,受众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地点、被动地接受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而电视媒体则是高高在上,以自我为核心,代替受众去决定制作什么样的节目、传播什么样的节目、在哪里播出节目,等等。这种技术因素造成的传受之间不平等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新媒体环境已经重构了传受的地位,受众不仅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一跃成为了信息的选择者,甚至成为了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
组织因素——传统架构不利于新闻生产。由于电视新闻媒体的特殊性,制作节目涉及多个环节和工种,必须依靠团队来完成,由此形成了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组织架构,而这种组织形式正是新媒体环境最主要的冲击对象。新媒体环境下,甚至连受众个体都可以制作传播信息,庞大的传统电视新闻组织架构与之相比问题众多。首先是不利于资源的整合,目前,很多电视新闻媒体还是条块分割很严重的事业单位,资源分散各处,不仅重复而且效率不高;其次是各自为政,责任主体不明确,很难形成统一指挥调度的生产合力;再次是缺乏有效激励竞争机制,无法激发新闻生产人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生产及流程的终极目标是推荐产品,正如财经网的宣传口号说得那样——为您定制所需要的私人阅读内容。在这一目标下,电视新闻的生产及流程就要用产品来定位,这种新闻产品也不再是一次性生产并被受众一次消费完的内容,新闻资源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被提取,不断被加工,在各个生产平台上流转。而生产流程必须符合融合精神,更加灵活多变,才能生产出符合需要的电视新闻产品。
电视新闻生产资源向共享变化。
电视新闻生产资源包括新闻的线索、采集的新闻素材、最终的新闻内容产品等部分,涵盖了电视新闻从发现开始到最终呈现给受众的全过程。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对于这几部分的内容是由记者分别完成的,这些记者和记者之间,记者和其他部门之间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新媒体环境下,这些分开割裂的资源要向共享的方向变化,在共享的平台上形成合力,发挥出更多的价值。
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向融合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生产流程是线性的单一生产模式,是一次性的生产,生产出来的内容是被受众一次性的消费。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生产流程必须立足电视媒体自身特性,融合新媒体思维、新媒体技术,集纳指挥调度、信息汇集、资源分析、加工完善等多个平台和环节,通过各个平台的协同作战,实现电视新闻生产质的飞跃。
电视新闻生产人员向全能变化。新媒体环境对于电视新闻生产的参与者有着更高的要求,以前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导播等传统生产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各个生产者之间的角色差异正在缩小,角色范围边界也日趋模糊,彼此还出现了交集。从今年“两会”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种变化,记者一个人拿着自拍杆就可以完成出镜录制的全部工作,其带回来的也不仅仅是一条电视新闻,可能还包括给新闻客户端和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微视频。而这种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和定位促使电视新闻生产人员必定向全能方向发展。
电视新闻生产及流程有变化,也有坚守,过去在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中坚持生产及流程原则,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角度看,主要是真实客观、服务受众、坚守主流价值。
真实客观原则。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生命线,也是电视新闻有别于新媒体谣言满天飞的最主要之处,这是电视新闻生产最起码的要求,不能因为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变化,而丢弃了这个原则,若干年前北京电视台的“纸包子事件”至今仍发人深省。另一个事例是今年3月18日晚10点左右,国内各大新闻客户端纷纷推送《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去世》的消息,网易甚至在第一时间推出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新加坡国父李光耀逝世”的专题报道,国外也紧跟这条新闻,路透社、CNN都发布了消息。但是所有的消息来源中,都是简单的“据外媒”,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说明。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是一个信息庞杂的环境,对于信息的真伪,电视新闻媒体依然要秉持一贯的客观真实原则,不能不加以甄别,不能因为服务媒体的多样化而降低对新闻事实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服务公众原则。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一直以服务公众为己任,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个原则依然有效。这是媒体实现自我价值,完成媒体使命,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障。电视新闻媒体也是一个分工合作的庞大组织,这种架构也决定了它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具有无害性、公益性和正义性的特点。而且,服务公众也是受众服务的延伸和拓展,如果不能承担起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责,服务受众就是一纸空谈。
坚守主流价值原则。坚守社会的主流价值,是电视新闻媒体责任的体现。尽管电视新闻生产承受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压力,但不能迷失自己的方向。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生产一定要按照自身规律,该变革的坚决改变,该坚守的底线也不能放弃。而将新媒体过分夸大也不必要,只不过是电视进入了数字时代,虽然逐步与新媒体元素融合,电视还是电视。媒体是社会的公器,不仅要报道、传播、劝服他人,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站在公众立场,为公众说话,为公众着想,为公众谋利,因而,电视新闻媒体必须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