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敏
(山西工商学院,太原,030006)
观光农业是在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旅游业与农业有效结合的新型生态旅游业[1]。山西观光农业高速发展始于2007 年[2],截止目前全省观光农业项目已达200 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23家,省级示范点11 家[3]。纵观其发展历程,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
通过SWOT 分析山西观光农业发展,对其面临的内、外部竞争环境和条件进行态势分析,以期为山西观光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①地理条件优越 地处中黄河流域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因居太行山以西,所以取名山西。春秋时期,大部分地方属晋国的领地,因而简称“晋”。山西毗邻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同属环渤海地区,两者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产业互补、生态协作、文化相通。交通建设方面,山西依托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逐步建成了完善、便捷的高速铁路和公路网络。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条件为山西旅游业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②农业资源丰富 全省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种类多。吕梁红枣、晋南苹果、陈醋、平遥牛肉、杂粮、核桃等六个种类的农产品,已成为山西农产品的特色代表。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晋南十多个县(市、区)两次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核桃是山西年出口创汇最高的农产品,早在2 000 多a 前就有栽植核桃的历史;中国杂粮在山西,山西杂粮数小米,沁州黄小米享誉全国。
③经济基础雄厚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作为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发展主要围绕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体系。山西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工业销售额超千亿,这在全国都属少见。此外,山西民营经济潜力大、活力强,已占全省“半壁江山”。民间融资、金融存贷差、煤炭整合退出的资金共同构成了山西雄厚的资本体系。
④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热点。截至2014 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3 647.96 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 962.32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3.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 069 元/年,庞大的客源和稳定的经济收入使观光旅游市场的扩张成为可能。
①资金投入不足 从2014 年到2015 年上半年,山西经济增速减缓,财政收入快速下降,政府无力投资,致使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停滞不前。在此经济背景下,山西观光农业项目应在政策引导下,创新投资环境,吸引外地资金、个体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②缺少特色产品 目前,全省观光农业产品开发主要以果蔬采摘、花卉观赏、农家餐饮等休闲娱乐产品为主,关注让城市居民享受到田园风光,却忽视与山西历史文化、民俗民情的融合。
山西人引以为豪的孝道文化、晋商文化和为佛文化,享誉中外的晋剧、民歌、剪纸、皮影、威风锣鼓、晋南花鼓、炕画等特有民俗,在现有的观光农业旅游中甚少涉及。
③从业者素质有待提高 山西观光农业属新兴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问题突出,此外,观光农业管理人员多“就地取材”,以当地农民为主,学历程度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和培养过程,由此引发园区管理秩序混乱,效率低下。
④季节性制约 山西具有典型的内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的年较差较大:春季气温多变,风沙较多;夏季高温多雨;秋季短暂温和;冬季较长,寒冷干燥。这种季节性气候的制约表现在:旺季时,客流量较大,观光农业基础设施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淡季时,客流量锐减,旅游收入随之减少,观光农业项目效益降低。
⑤市场秩序混乱 山西观光农业按产业类型分为现代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园、农家乐、休闲农庄、民俗村等。现代农业示范园由省科技厅主导成立的省农业科技园区协调领导小组按照《山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管理,而其他几类观光农业则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或管理制度,从而会引发不同园区之间产品开发雷同、不良竞争增多等不良现象,市场秩序混乱。
①“小黄金周”政策机遇 2000 年以来,国务院增加法定假日的决定,形成“春节”“五一”“十一”3个小长假[4]。2007 年,国务院又对节假日进行调整,形成元旦、清明、端午、中秋、五一、十一、春节传统节日的假期系统。据统计我国公休假日已占全年天数的三分之一[5]。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带薪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李克强在作政府报告中指出,2015 年要落实带薪休假等制度。
②生态农业异军突起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关键位置,推进农业生态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人们现在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而生态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也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热点。农业是第一产业,集观光、休闲、娱乐、环保、经济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是朝阳产业。生态农业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分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③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契机 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建设绿色山西、净化山西。推动经济全面转型要加大几个力度:资源转化重点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跃升要培养一流产品;新兴产业发展要重视文化旅游等产业;农业产业化提高要着重发展都市农业即观光农业。
④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他们越来越需要通过旅游释放压力、舒缓心情。对于成长于都市的年轻一辈而言,农村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特色美食无疑是独具吸引力的。2014 年,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我省2013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 305.44 亿元,乡村旅游点达到200 多个,接待游客2 400 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30 亿元,旅游业已然成为山西省最具潜力的产业。
①地区内竞争 山西内以太原市、晋中市观光农业发展较快。太原市围绕“十园引领,百园兴农”的战略目标,发展以果蔬采摘和花卉培育为产品特色的现代都市农业基地,截至2014 年初,园区发展到182 家,可接待游客5.4 万人次/日;晋中市重点打造榆次区生态园和大寨、后沟村特色镇等精品项目。全省范围内,由北到南,看田园、摘果蔬、农家乐成了乡村游打不破的定势,趋于雷同的产品让各园区的竞争日趋激烈。
②周边城市竞争 山西毗邻京津冀合作区,这是一把双刃剑。京津冀合作区城市人口密集,这里聚集了大量高收入群体,这些都是观光旅游的主力军,为山西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客源基础。但是,京津冀地区观光农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京津冀都市圈就有16 个,这势必会对山西内乡村旅游发展产生屏蔽效应。
③旅游资源盲目开发 山西观光农业项目大多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市场调查,只是盲目的开发农业产品, 不考虑旅游过程中各要素间的结合,这必然会导致旅游资源浪费,产品种类单一,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有些项目出现过度开发,还会严重破坏旅游资源,得不偿失。
国务院近几年一直强调旅游业和农业发展,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也需要农业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观光农业可以带动农业基础建设发展,促进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新兴产业生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丰富旅游种类,从根本上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山西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农业旅游巨大潜能的认识,这样才能将农业的生产性功能、生活性功能和文化性功能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农业、旅游、文化之路。
山西观光农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应成立专业委员会,对当地观光农业发展提供规划指导;各地观光农业项目组建“观光农业协会”,为同行提供服务,保障自身利益。北京市2004 年成立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协助政府职能,为行业人员提供服务,对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省内多数园区项目主要以采摘、观光业务为主,但随着民众旅游消费心理发展,这些单调的“走马观花”式产品已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体验需求,必须开发独具创意的产品体系,比如认养亲子园,让亲子游客认养植物或小动物,定期参与喂养,这对于充满好奇心又甚少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们是极具吸引力的。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广告宣传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政府有关宣传部门应充分利用传统媒介或新型媒介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大力宣传观光农业项目,突出产品特色,扩大知名度。
加快山西观光农业发展,必须加强项目基础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投资结构。此外,从贷款政策上向观光农业项目倾斜,从税收制度上给予观光农业项目优待,农用水电价格适度下调等,以企引企、以资引资、以商引商,开发多渠道、多方式融资。
观光农业虽以“农”为特色,但不同地区、不同景致有不同的农业创意,切不可盲目跟风,强行复制。观光农业应将农业生产与人文旅游相结合,导入文化创意,统筹发展。文化创意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灵魂[6]。
晋中市榆次区生态园成功举办榆次文化旅游节,开展山西生态庄园发展研讨会,大寨村、后沟村开发独有的土窑洞和“草”味农家乐,突出当地农村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效益[7]。
清徐是葡萄之乡,结合自身特色建成的汾河高效观光农业区,主打葡萄品牌特色,集采摘、酿酒、榨汁等于一体,打造“葡乡”品牌[8]。
观光农业的管理应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多种宏观调控手段,从项目审批、制度制定、监督处罚等方面着手,规范园区运行。充分发挥观光农业委员会或协会的职能,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园区管理,特别是环境保护和卫生监督等薄弱环节,建立相应处罚整改措施,保障观光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观光农业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高学历教育或系统的行业培训,整体素质较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管理者应从“源头把控、过程培养”两个环节提高从业者素质。从源头上不再“就地取材”,而是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实施人文关怀吸引一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就业;从过程上,制定在职升学、岗位培训等培养制度,完善考核体系,根本上提升员工从业能力。
SWOT 分析表明,山西观光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劣势;虽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转型跨越发展契机,把我们的比较优势与发展机遇结合起来,在一些优势领域占领制高点,同时将劣势和挑战逐渐转化。 山西观光农业要创新融资途径,开发农业资源,引入文化创意,突出地方特色,规范市场竞争,培养专业人才,开发多元化品牌产品,取得生态文化和农业文化长足发展。
[1]顾芸明.观光农业发展现状简析[J].现代园艺,2014(18):19-20.
[2]李亚楠.山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基于SWOT 分析法[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院,2010,21(2):21-24.
[3]张萍.山西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1(3):53-55.
[4]刘娜,郭利朋,黄媛,等.石家庄市观光农业SWOT 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4,18(4):102-105.
[5]殷黎杰,胡建,张秋影,等.假日经济进行时[N].中国服饰报,2011-10-07.
[6]陈书娴.休闲观光农业导入文化创新的思考[J].浙江农业科学,2012(9):1 337-1 340.
[7]高艺嘉.山西晋中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25):45-47.
[8]王文卿.清徐县观光农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C].山西财经大学,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