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雯,吴绍军,于宏亮,陈卫军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223831;2.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拱棚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技术
王夏雯1,吴绍军1,于宏亮2,陈卫军1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宿迁,223831;2.江苏宿迁市宿城区洋北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设施蔬菜生产中,连作障碍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其中西瓜连作障碍尤为突出。西瓜连作病害可导致植株生长发育迟缓、抗病力降低、果实变小、品质变差,严重时大面积死亡,甚至绝收。目前对西瓜连作障碍的控制主要有3种方法:一是土壤处理,但使用化学药剂处理对环境污染严重;二是生物防治,生物菌剂发挥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效果不稳定;三是农业防治,嫁接换根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连作障碍,但砧木会影响西瓜原有品质,且会加重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大量研究证明,西瓜与水稻轮作,可使西瓜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遭到破坏,从而显著降低枯萎病的发病率。同时,水旱轮作可以使西瓜栽培期产生的自毒物质(化感物质)在水田环境下被微生物降解,且环境友好。现将该生产模式下的相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1 品种选择
为了提早上市期,提高经济效益,适宜选择耐低温弱光、丰产性好、坐瓜性强、抗病、耐裂、品质优良的早熟品种。目前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主要有京欣2号、早佳8424、抗病京欣和苏蜜11号等中果型优质西瓜品种。
1.2 栽培模式
①三膜覆盖栽培 1层大棚膜+1层小拱棚膜+ 1层地膜。
②四膜覆盖栽培 1层大棚膜+1层中棚膜+1层小拱棚膜+1层地膜。
1.3 整地施肥
冬前或早春进行耕翻,耕翻深度20~40 cm,每667 m2施腐熟的鸡粪3 000~5 000 kg、三元复合肥30 kg、尿素30 kg。西瓜施肥原则:杜绝大量施用含盐量高的鸡粪作基肥,杜绝施用含氯复合肥,杜绝浅层集中施肥;坚持施用生物肥、腐熟有机肥,坚持施用硫基复合肥,坚持全层深施、先施后耕、基肥加追肥、根部追肥与叶面追肥相结合。
1.4 棚室建造
12月中下旬建棚,大棚南北朝向,宽4.5 m,长60~100 m。大棚与大棚之间开60 cm宽的沟。建棚时大棚两侧每隔80 cm打孔,孔深 30~40 cm,将5 m长、4 cm粗的竹竿一头均匀插入,然后将两侧竹竿的另一头连接绑缚,保持拱高一致。大棚中间用竹竿绑一横梁,棚内每隔10 m插一立柱,起支撑加固的作用。棚口留在大棚南侧,装上门帘。
移栽前20 d覆盖大棚外膜,裙膜高度应离地45 cm左右,覆膜后每隔3 m绑一条压膜线。提前覆好大棚外膜,增高棚内室温、土温,有利于适时移栽,提高成活率。大棚覆膜后,用杀菌剂喷洒大棚内的地面及立柱、横杆、拱杆的表面,随后将百菌清烟剂(1 000 g/667 m2)等距离放入棚内点燃,利用连续4~5 d晴日闷棚灭菌杀虫。
定植前10 d通风。铺设地膜,随后根据栽培模式建内棚,小拱棚宽0.8 m,东西两侧各建一个,中棚宽1.6 m,分别建在小拱棚外侧,并覆膜增温。
1.5 育苗定植
①电热线铺设及管理 早春西瓜在温室大棚内使用电热线温床育苗,以长7~8 m、宽1.2 m的电热苗床为标准,选用长100 m的电热线,按照布线间距8.5 cm计算,可以铺14行,每1 m2功率为80~100 W。布线时先在苗床两端距床壁 5 cm处,按间距插入小木棍,木棍需露出地面 2 cm,然后从苗床一端开始,将电热线一头固定后,经过多次绕拉直到布完全床,布线时边缘两条线的间距可适当缩小,中间略加宽。电热线两端引线留在苗床同一端,以便连接温控仪,插接电源。布好线后在线上盖上2 cm厚的土壤。
②直播育苗 立春(2月3~5日)之前10~15 d,一般1月15日左右育苗。播前用55℃温汤浸种,并不断搅拌,使水温降至30℃。然后根据种子大小和种壳厚度确定浸种时间,一般为12~36 h。捞出后用湿毛巾包裹,置于28~30℃催芽箱中催芽。随时观察出芽情况,当大部分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选用瓜类育苗基质和50孔塑料穴盘,播种后将穴盘紧密排列在苗床上,浇足底水盖一层白色地膜,之后搭小拱棚覆盖小拱棚膜。通过加温使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5℃左右,夜间控制在15℃左右,一般4~7 d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通风,并撤去地膜,保持苗床干爽防止苗期病害。
③瓜苗定植 当幼苗的苗龄达到30~40 d,具4~5片真叶时定植。要求大棚内平均气温稳定在15℃,凌晨最低气温不低于5℃,10 cm深的地温稳定在12℃以上。宿迁采用四膜覆盖栽培方式可于2月上中旬定植,采用三膜覆盖栽培方式可于2月底定植。定植时间选择晴天9:00-14:00。定植密度根据栽培品种的果型大小决定,一般中果型株距0.4 m、小果型株距0.3 m。定植时浇透定根水,定植后大棚内全膜覆盖。由于大棚中部温度高,有利于瓜苗生长,应把小苗和弱苗栽到大棚的中部,大苗和壮苗栽到温度偏低的两头,以利于整棚瓜苗整齐生长。
1.6 栽后管理
①苗期管理 定植后争取保持白天气温28~30℃,夜间15℃,不低于10℃,缓苗后白天22~25℃,超过30℃适当放风,晚上全部盖严。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和瓜蔓的伸长,当棚内温度夜间稳定在15℃以上时,可将小拱棚拆除,同时逐渐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开花坐果期白天30℃,夜间不低于15℃;瓜开始膨大后白天30~32℃,夜间15~ 25℃;瓜定个后白天可达35~38℃,以利提早成熟。
②整枝压蔓、授粉留瓜 早熟品种一般采用双蔓整枝,中晚熟品种一般采用双蔓整枝或三蔓整枝。整枝主要在瓜坐住以前进行,防止生长势过旺难坐果和行间过度郁闭影响通风透光。判断西瓜生长势的强弱可用茎蔓生长点到留瓜雌花之间的距离及茎蔓先端与地面形成夹角大小来判断。适宜坐果的生长势指标是茎蔓生长点距雌花30~40 cm,茎蔓先端略微翘起,夹角在45°左右。若瓜秧长势较旺,叶蔓拥挤,则应少留瓜杈。若长势适宜,坐果部位以上的瓜杈可适当多留,也可在坐果部位以上留15片叶打顶。
晴天7:00~10:00、阴天8:00~11:00,花粉散开时授粉。一般选择第2朵雌花或第3朵雌花授粉,授粉后的雌花应采取挂牌等方式标注授粉日期。当幼瓜长到鸡蛋大小时定瓜,保留光亮、形正的瓜。中果型以主蔓坐瓜为主,留1个瓜;小果型主侧蔓均可坐瓜,留2~3个瓜。
早春西瓜根据熟性不同,从授粉到成熟需要28~35 d。通常根据授粉时间辅以品尝综合决定收获期。若要长途运销应提前3~4 d采收。
③肥水管理 西瓜生长期根部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坐瓜后结合浇水每667 m2冲施三元复合肥30 kg,或磷酸二铵20 kg、硫酸钾10~15 kg;第2次在果实膨大期,667 m2冲施尿素10~15 kg、硫酸钾5~10 kg。叶面追肥(0.3%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溶液)一般在植株生长后期喷施3~4次,起到延缓植株衰老、促进果实膨大的作用。
西瓜定植缓苗后浇1次缓苗水,水要浇足,满足整个伸蔓期的需要。之后控水蹲苗,一般开花期不浇水,幼瓜长到鸡蛋大时随肥浇1次催瓜水,以后浇水要少量多次,保持土壤湿润。果实生长后期速度减慢,浇水要适当减少,采收前7~10 d停止浇水。
④病虫害防治 田间主要病害为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后期还要注意病毒病。主要虫害为蚜虫、红蜘蛛、斑潜蝇。另外,生理性病害也应及时控制,尤其是早春低温环境下容易产生自封顶苗。
随着近年来稻米消费结构的变化,大米市场已然倾向于优质稻米,然而优质稻米的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有机肥作基肥,大部分水稻生产者因循守旧不愿增加此项投入。拱棚西瓜—水稻轮作栽培模式,在西瓜采收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仍然很高,能够满足水稻生产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需求。因此西瓜茬后进行优质稻米生产是节本增效的一条新途径。
2.1 品种选择
泗稻78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最新选育的中熟中粳、优质水稻新品种。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优3级标准,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09。
2.2 培育壮苗
采用机插秧的方式栽培水稻。塑盘育秧时间一般为6月上旬,移栽时间为6月底(前茬西瓜结束时间一般为6月15~20日)。由于泗稻785粒型较大,建议每盘播种量不低于120 g。
2.3 大田期管理
①大田准备期 机插前一周进行旋耕整地上水耙平。由于前茬西瓜种植,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等无机元素含量丰富,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施肥量。一般结合旋耕作业每667 m2大田施45%三元复合肥15~20 kg、尿素3 kg。
②活棵分蘖期 先薄水移栽,水深不淹没秧心。水稻活棵后实行浅水勤灌,深度3 cm左右。肥料分次施用,与药混施。一般栽后6 d施1次尿素3~5 kg/667 m2作返青分蘖肥,栽后11 d再施尿素3~5 kg/667 m2。
③拔节长穗期 搁田应适当提早,强调轻搁。促花肥根据分蘖末期总茎蘖数与预期穗数的比率关系以及叶色深浅而定,施尿素在8 kg/667 m2左右。保花肥在叶龄余数1.2时,根据叶色深浅及群体生长量大小适量施用。
④开花结实期 前期稻株需水量较大,应保持浅水层。后期根系逐步衰老,宜采用间歇灌溉法。针对泗稻785株型偏高的特性,应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降低株高,增加抗倒性和产量。
2.4 病虫害
田间主要病害为纹枯病、白叶枯病、穗颈瘟和纹枯病。主要虫害有灰飞虱、稻蓟马、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S651
B
1001-3547(2015)24-0079-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5.24.03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服务专项 [编号:KF(15)2011];苏北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富民强县项目(BN2013074)
王夏雯(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西瓜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E-mail:xiawen77@163.com
陈卫军,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E-mail:shd5391425@sina.com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