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2015-03-19 07:35涂会引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医学

涂会引,章 茜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1)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30 多年来,研究生对中国科技的进步贡献很大,培养出的人才在国内外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领域,研究生教育促进了生物医学研究的进步和专科医师培养水平的提升。但人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目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的现代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发展快、变动大、调整多、不完善,导师本身以及管理者的水平及经验都不够[1]。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关注这一问题[2],但多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他们侧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宏观管理,注重的是开始和结果,即研究生入学和研究生毕业,对于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过程和专业内容报道较少。本文就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目标,从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模式、科学研究导师指导、方面探讨研究生培养。

1 研究生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的设置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相一致。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3]。从专业培养目标上来看,基础医学研究生将来主要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因此研究生不仅要掌握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能力和工作技能。我国医学相关硕士研究生学制大多为3年,如何在这3年内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分配时间。

在我国,研究生入学后,一般前一到两个学期集中学习理论课,通过考试检测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目前研究生理论课学习没有统一规划教材和教学大纲,部分院校仍延续本科教学的方式,课程设置习惯沿袭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系统性,甚至教学内容也与本科教学内容有很大重复,而在前沿性与应用性方面较弱。这种课程内容和设置存在的问题表现为:①课程结构上,选修课与跨学科的课程不能满足需要。②课程内容上,课程的前沿性与应用性不强。③研究生共同参与课程设置的机会不多。④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影响不大[4]。由于硕士研究生入学前已系统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了入学考试,再按照本科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势必会耽误宝贵的时间,降低学习效率。理论知识的学习应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强调实用性和前沿性。知识的来源不能局限于课堂讲授,还要学会查阅文献,参加学术交流和讨论。但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还不习惯通过查阅文献和学术交流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如何安排好课堂讲授内容尤显重要。

教师讲授内容不再按本科教材系统性讲解,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本领域的科学前沿,呈模块化安排,一个模块代表一个研究领域,从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早出现到目前科技发展最前沿,包括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印证假设的技术手段。如从早期蛙心灌流发现第一个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经历胆碱受体的发现,这一递质系统相关重要发现,直到目前是这一递质系统研究的前沿。在这一课中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怎样发现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同时接近科学研究的前沿。而不像本科阶段学习,只需要记住正确的结果,而不知其过程。

研究生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于本科生,本科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而研究生还要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即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新知识,因此理论授课的同时要为随后的科研作铺垫。理论课不但把学生领到科学前沿,同时还要介绍实验方法,让学生对实验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如要观察某种蛋白质表达,可以通过免疫染色、免疫印迹,或监测其mRNA 间接反映,如监测神经活动,可直接记录神经电活动,或通过神经活动引起的效应间接反映等,让学生很快学会找到合适的实验方法。结合理论课,让学生参观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有利于增加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热情。

除了课堂讲授,还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改变本科生被动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有目的地学习,增加学习的效率,享受学习的乐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网络技术的应用无疑是研究生教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能被单纯地认为是一种更高效、更快捷的信息交流方法,它还是一种可以改变整个研究生教育面貌的潜在性工具[5],而且在研究生群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者,他们花更多时间去接触网络,消磨时光[6]。因此要因势利导,教会研究生用网络学习。为了促进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笔者的方法之一就是第一节课教学生从网上查阅资料。虽然研究生开设有文献检索课,但作为一门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系统化,针对性不强,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立即查阅资料。笔者教学生的检索课,紧密结合专业课,简单易学,即学即用。在每次课堂讲授专业课后,留一思考题,需要查资料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和组织材料写作的能力。

参加学术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的重要方式。无论欧洲还是美国[8]的一些学校[7],都很重视医学研究生教育中不同规模的研讨会教学方式,包括以实验室或科室为单位的小型研讨会、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中型研讨会、以医院或者学校为单位的大型研讨会及覆盖全国范围的超大研讨会。

在我国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开展了类似的学术活动,包括每周的科研小组的课题汇报会,介绍实验进展,结果分析,文献介绍,安排下周实验,另外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组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每周院系的讨论会,一般有一主讲人,就某一研究方向或课题进行汇报。定期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会议,听大型讲座,与某一领域专家交流。主讲人在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通过追踪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工作中。该院研究生参加这些学术活动后,加快了其融入研究团队,促进交流,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对研究生科研洞察力和创造性的培养也非常有益,激发了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对研究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帮助很大。

2 科学研究

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世界上一流的研究成果大多是研究生阶段完成的。医学专业研究生分为临床技能型和医学科研型,技能型以培养临床医生为目标,但在一些院校也要求做些研究性工作。基础医学研究生属于科研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型专门人才。因此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是基础医学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

如何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首先要培养科研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人们从小就学习伟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学习他们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有许多少年立志要成为科学家。然而当人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和无数考试选拔,真正要实现这一愿望的时候,发现当科学家并不像想的那么容易,千百万的科学研究者都是默默无闻在工作着。原本非常聪明的大学生在读研究生之后却显得很笨拙[9]。如何保持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大难题。教师现在能够做的是,在研究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帮助学生重燃科学家的梦想,学会享受研究中的快乐;在实验研究中张弛结合,循序渐进,不要把导师和学院定的任务和目标转嫁给研究生,增加研究生的压力。

研究生要保持独立思考。医学本科生理论课是以往实验中获得知识的总结,实验课是教学实验,是重复以前的实验,帮助理解和巩固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实验技能。不同于本科生的学习,研究生的工作是掌握一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后,通过主动的思考,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推动科学发展。通过独立思考,开展创新性工作也是研究生培养目标之一。

研究生除了要有科研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还要有一定的科研技能,包括科研信息检索能力和实验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对于科学研究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掌握信息检索能力,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结构的改善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给研究生上的第一节课就结合专业课学习如何检索文献,然后根据每节课所留题目进行检索练习。自从学生自己检索文献后,他们根据将来的课题方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很快进入了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医学研究生进行的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方法。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而技术创新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所以研究生的学习不能只偏重理论,还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有好的想法,还要有能力去实施。因此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应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笔者在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讲解了每个知识点的来由,即问题是怎么被发现和提出的,又是如何被解决的,包括解决问题所用的实验技术,对学生很有启发。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个人的力量显得力不从心。个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有局限性,而一些重大研究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完成。从近年来发表的研究论文可以看出,突破性的研究都需要有不同专业的人参加完成的。因此研究生教育还要包括团队合作精神,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事半功倍。

3 研究生导师指导

全世界对研究生都是实行的精英化教育,而不能实行大众化,主要是受其培养模式限制,这个模式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傅可以是一个导师[1],也可以是一个导师组[8],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包括研究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学术交流、论文答辩等,使之达到研究生毕业水平。

研究生培养和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是学习知识,研究生是学习创造知识。本科阶段是教师讲授,学生跟着学,学的好坏看是否能通过最后的考试。而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主要作用是把研究生领到科研的道路上,学生与导师是相对独立的,导师要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阶段进行指导和督促。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包括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导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学术观点介绍,文献引用和综合讨论,将所学专业中的问题搞精通,引领研究生在学习中发现新问题,开展独立思考和研究。我国与美国的研究生培养不同,美国的研究生招进来之后并不确定导师,在进入正式课题研究前,学生到不同实验室里,接触到不同的教师和科研方向,双方交流磨合而互相选择,确定学生的导师。而我国从研究生入校就确定了导师和研究方向,因此导师从研究生入学选课、研究选题、实验研究、毕业答辩都应该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学习时,应处理好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的信息比学生早,掌握了实验室研究资源和经费,因此被学生形象地称为“老板”。碍于时间和科研经费的限制,许多院校研究生极少有机会培养和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多是单纯地为导师的课题做实验[11];也有一些学生不愿独立思考,坐等导师布置课题。导师应通过为学生筛选文献、阅读重点,向研究生传输自己的学术思想。而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将本领域各个学派的观点加以分类和综合,用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到从理论上对选题的支持。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导师不能像对待“打工者”那样,直接为研究生布置实验题目,而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师在学术选题上的主要角色是建议和帮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减少学生的盲目性和不切合实际的行为。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导师主要起保障作用,研究生是冲锋陷阵的主力。导师和研究生通过思想交流,学生可以把在自己课题和生活中的疑惑、困难和真实想法让教师知道。另一方面,导师也应关心研究生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给予适当帮助。对于学术的争议,双方通过交流,教学相长。导师应该成为研究生的知心朋友和合作伙伴,引导研究生开阔视野,独立思考,使研究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按照该院既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几年来,师生关系融洽。研究生熟练掌握了一些实验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很快完成课题设计和实验研究,能够独立查阅文献、书写论文,独立完成实验教学工作,最终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然而,为了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在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等一些问题还需要长期的探索。

[1]柯 杨.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2011(7):27 -30.

[2]曹立幸,马媛媛.医学研究生教育文献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3,26(4)53 -56.

[3]教育部.《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4]13 号[Z].2014 -09 -13.

[4]李秋芳,陈 静,张振香,等.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1):103-104.

[5]彭 芳,毕 清,郝 敏.浅谈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趋势[J].医学与社会,2010,23(6 ):99 -102.

[6]张 倩,陈 红.研究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7):34 -35.

[7]陈 罡,柳 亮,党裔武,等.比利时医学研究生教育中讨论课教学方式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6):69 -70.

[8]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美国导师制度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5):798 -800.

[9]Martin A.Schwartz.The importance of stupidity in scientific research[J].Cell Sci.2008,121(11):1771.

[10]何勇涛,张 雪,黄国琼,等.德国医学PhD 培养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3,(26)1:47 -49.

[11]陈发明.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31 -34,958.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医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医学
爱情导师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