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控制策略
——以合肥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据

2015-03-19 06:30李言菁
传媒 2015年13期
关键词:负面影响道德大学生

文/李言菁

微博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控制策略
——以合肥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据

文/李言菁

微博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方式,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深刻。微博是把双刃剑,其带给大学生崭新网络体验的同时,也强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产生的负面影响绝不可小觑。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微博情怀”,进而探索引导大学生健康规范地运用微博的有效策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微博 负面影响 大学生 问卷调查 策略分析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微博因其“短、灵、快”的特点以及其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引人瞩目。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尽管微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微博仍然是大学生表达诉求、获取信息、参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或者说,微博仍然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之一。

由于大学生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空间大,因此,微博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果不认真对待微博对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可能会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甚至会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一、微博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调查

为了细致、准确地了解微博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影响,笔者对合肥师范学院部分在校大学生作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达100%。

1.登录方式。手机登录的137人,占68.5%;电脑登录的17人,占8.5%;手机电脑并用的46人,占23.0%。数据表明,大学生上网日益方便,而且手机上网率在大学生中超过了电脑。

2.使用程度。从注册时间的长短看,1~3年的86人,占43.0%,“3年以上”的62人,占31.0%;从使用微博的频率看,至少1天使用1次的156人,占78.0%,“2、3天1次”的30人,占15.0%;从每天所用的时间看,“30~60分钟”的73人,占36.5%,“10~30分钟”的68人,占34.0%。数据表明,多数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年限不算短,在3年左右,而且使用的频率和花费的时间也是偏多的。

3.动机目的。鉴于是多项选择,因此从人数的高低排位看,依次是:明星娱乐162人次,奇闻异事、经典语录138人次,时事新闻、社会评论99人次。数据表明,相对而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娱乐性目的更强。

4.具体操作。登录微博后,大学生们一般具体做些什么?由于也是多项选择,按照人数高低排位,依次是:浏览关注的人的动态情况和观点163人次,写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发泄情绪)116人次,随便看看大家在讨论什么、了解热点话题73人次。数据表明,大学生微博更多的是发布与自己心绪相关的内容。

二、微博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微博是一把双刃剑,其给大学生带来积极的一面,其负面作用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判断。

1.虚拟的互动空间导致大学生对微博产生依赖,成为“微博控”,容易产生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微博控”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由于迷恋微博,大学生中出现了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沉溺于微博的虚拟空间中,并对其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拿出手机,很自然地就想上微博,不上就感到茫然,上微博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心理寄托。调查发现,有31.5%的大学生因为微博交往而无暇顾及现实交往,许多大学生的微博“粉丝”数量是同班同学的5~6倍,甚至更多。

大学生长期处于微博虚拟的互动环境中,大学生们不会、不懂、也不愿意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更依赖于微博虚拟环境的“愉悦”,有事愿意上微博说,有苦愿意上微博诉,可能还会得到无数人的安慰,这种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心理和人格异常的表现,即在微博上活力彰显、热情奔放、朋友众多,而在现实生活中则相对封闭,对周围的人和事熟视无睹,变得冷漠。

2.微博中劣质言论和虚假信息导致大学生道德约束的弱化,产生非理性的言行。微博用户众多,为其管理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微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观点和言论比比皆是。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缺乏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大学生可能会产生错觉,认为道德是无原则的、是自由的、是纯粹属于个人的,不存在主流的或普遍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这种错觉有可能使学生滑向道德相对主义的泥潭。事实也的确如此,许多大学生都简单地认为,网络只不过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的空间,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和义务,因此也不必对一些说法、做法太过认真,这种思维也直接导致了微博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综合看,大学生网络道德最突出的问题是发表极端的、不负责任的非理性、非道德甚至非法的微博言论,有的学生为了赢得关注度或者拥有更多的“粉丝”,不惜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谣言等。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对于微博中谣言时有发生,对此你的态度是什么”的问题时,有79人选择了“参与其中,转发或者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在使用微博时缺乏理性。

三、微博对大学生负面影响之控制策略分析

网络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事件、意见、情绪等都是通过微博来表达和传播的,因而,控制微博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就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政府层面,应承担起净化微博空间的责任。一是健全法规制度,使微博运行有章可循。从目前看,微博等自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法律、制度的发展进程,有关互联网领域能称之为“法”的规章寥寥可数。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网络立法进程,特别是制定专门法律来应对微博谣言、诽谤和欺诈。提倡博主以真实身份,光明正大地发布信息、表明观点,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对一些人违反国家法律、危害公众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给予及时查处,也才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诚信负责的微博主。

二是强化技术手段的使用,应对微博上各种违规行为。比如,可利用过滤软件、记录软件和对敏感词特殊词的屏蔽,筛查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最大限度地把有害信息扼杀在初始状态。

2.学校层面,应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多渠道科学引导。一是学校应开设自己的有效的官方微博,了解大学生在微博中的关注点、兴奋点,激发他们的美好情感,发布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容,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使大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进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鼓励在校老师开设微博,并要求辅导员必须开设微博。老师通过微博可以关注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了解、沟通平时在课堂上不便交流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疑释惑、端正观点、理顺情绪。特别是辅导员,可以创建本年级、本班级的微群,在群内提倡讲真话、诉真情,平等交流,寓教于乐,从而给年级、班级的管理带来活力、带来凝聚力。

三是组建一支专门的微博管理队伍。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看,高校应当组建一支由相关领导、辅导员、专业老师、学生党员干部等为骨干的专门的微博管理队伍,这支队伍既可以推出学校有关微博的管理规定,又可以制定学生微博使用规范,还可以定期分析研判学生微博的状况及可能的趋势等,特别是对于发送和传播不良和有害信息、图片、视频的行为要坚决查处。

3.大学生层面,应努力提高媒介素养。控制微博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多方面共同发挥合力作用,作为大学生自身,决不能置身其外。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媒介素养,包括理性批判能力建设和新媒体交往能力建设,要求微博用户加强学习,熟练掌握现代传媒的新知识、新技能,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具备一定的微博信息分析辨识能力,不断增进对国情、社情、网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更理性、更积极、更有效的媒介用户。

[1]范树成.多元化视阈中的德育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薛瑞汉.微博信息传播面临的新问题及路径选择[J].郑州:河南社会科学,2012(08).

作者单位 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负面影响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