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振中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媒介有效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促进农业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互联网媒介为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抓手与新动力。职场类真人秀作为大众传媒的“新宠”,聚焦了政府、社会、高校关注的焦点和难点,以高校大学毕业生为主要受众群体,有效提升了节目层次,丰富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同时该类节目又吸引了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新生代公司,而公司老总的创业经历更加贴近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诉求,使得节目有超乎想象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同时又充满朝气和活力,迅速占领了真人秀电视节目的主战场。本文拟通过对职场类真人秀的发端和原理的探讨,展望经济转型期职场类真人秀的未来发展。
2008年之前的5个年头,我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11.6%,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手调整财政政策,中国的4万亿投资有效防止经济“硬摔”并成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高铁产业。2008年—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维系在9.6%,但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倚重房产拉动等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惯性延伸,使得环境和民生压力加大。2012年—2014年,我国GDP增速已调低到7%,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目标直指“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
新常态的本质不是低速度,而是新结构和新动力。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以互联网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以互联网促进农业与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业、求职类数据信息得以广泛传播,逐步引领了大众的生活、娱乐和工作的常态理念,特别是职场真人秀节目,既契合时下就业与经济发展的社会热点,又符合大众娱乐的价值取向,成为大众传媒的“新宠”。
职场类真人秀的发端——真人秀向职场拓展。媒介是社会镜像信息,媒介技术催生新的媒介形态、媒介业态,在微观上也在创造新的节目类型。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互联网革命,使得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互动式传播的极度丰富深刻改变了以“渠道稀缺与垄断”为特征的传统媒体传播生态。大众传媒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模糊传统的私人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受众有比较、模仿、参照进而“窥视”他人生活的本能性心理需求,因此,以《老大哥》(荷兰Veronica,1999年)、《幸存者》(美国CBS,2000年)为始创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应运而生。从传媒市场的角度来看,真人秀是传统电视接受新媒体理念、面对新媒体挑战的收视率“逆袭”之作。真人秀一经确立,就开始逐步向现实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领域渗透、拓展,如《超级女声》(音乐,湖南卫视2004年)、《交换空间》(家装,中央电视台2005年)、《变形记》(体验教育,湖南卫视2006年)、《非诚勿扰》(婚恋,江苏卫视2010年)等。
真人秀向职场领域拓展是职场类节目的发端,职场类节目概念上是真人秀的一种类型。职业是人们生活与娱乐的经济支撑,与个人尤其年轻群体密切相关,该节目题材具有巨大的收视潜力。同时,职业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微观构成,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沟通信息缓解就业压力、组织创新资源培育新经济是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大众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理应在此方面贡献力量。顺应真人秀潮流,国内电视纷纷进入该领域,较有代表性的节目有《职来职往》(求职,中国教育电视台2010年)、《非你莫属》(求职,天津卫视2010年)、《赢在中国》(创业,中央电视台2006年)、《我为创业狂》(创业,东方卫视2009年)等。
职场类真人秀的原理——真与秀。真人秀节目的基本原理在于真与秀。真是内容创作的纪录式手法,秀是冲突驱动的戏剧化呈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节目主体,吸引着大众的欣赏和参与。对于职场真人秀节目,真与秀有更深层的诠释。
一是真实与真诚。首先,真实的人才供求,真实的创新与投资,是职场类真人秀的基本前提。2011年央视《赢在中国》在节目中承诺抽取2000名参与短信投票的幸运观众作为创业投资的原始股东,但并未兑现;2012年8月郭先生称参加东南卫视《步步为赢》获小米公司年薪20万的工作,却在现实中遭拒。如果作秀与真诚相互冲突,那么作秀无论多么精彩绚丽,都显得苍白无力,而职场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是理性和信誉集中彰显的场所,一旦节目发生类似失真情形,会令以公信力为根本的媒体蒙受重大损失。
二是真诚沟通、平衡话语权是职场类真人秀的基本原则。职场节目的参与者,包括竞聘者与老板、创新者与投资方等,在资本、技术、权力、阶层上存在着差别,而话语权也容易向有利方倾斜,这就要求主持人作为媒体的代表方更应该适当地给予话语弱势方以支持,在真诚沟通的前提下,利用自身现场沟通的掌控力,有效平衡话语权。2012年5月,天津卫视《非你莫属》的一期节目,女求职者确有遭受主持人、老板与专家团“话语暴力”嫌疑,《人民日报》批评该节目“盛气凌人”。一旦作为社会公器的传播媒体偏离大众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和大众的摒弃。
三是冲突与平衡。秀,是一种戏剧化叙事,以冲突增加吸引力,以冲突形成叙事推动力,以冲突解决诠释节目主题。职场真人秀存在几种“天然”的矛盾与冲突:求职者(创业者)之间——竞争;求职者(创业者)与面试官(投资方)——挑战与应对;面试官(投资方)之间——管理哲学、职业理念、个性的冲突等。节目“有意”强调、凸显冲突,为参与各方“秀”能力、个性、风采提供时机;节目会设置冲突形成悬念,一方面腾出广告时间,一方面提升吸引力;节目最终会通过冲突的化解,引发观众思考,升华节目主题。
职场类真人秀节目经历多年发展和经验积累,在运作手法上已经比较成熟,社会价值体现和职业导向逐步彰显。当前,以新常态、“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特征的经济转型正在成为国家主题,职场类真人秀节目必然要对经济新导向、职场新理念做出回应。
深刻理解并形象传播新常态经济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革命性影响,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模式、知识体系都在被一定程度地解构与重建。媒体作为信息与知识的专业生产者与传播者,理应率先学习、理解新经济。与报纸相比,电视并非擅长理性、深刻的内容传播,此时就应该广泛组织经济专家与平民精英,发挥形象传播优势,生动传播经济转型大势。
以《职来职往》等为代表的职场真人秀已经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这是一个延伸节目上下产业链、衍生商业模式、内容精品化、传播全媒体化、强化品牌形象、发展版权贸易的过程。首先,深刻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特色,通过认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约束等结构性调整,领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拓展,正确有效地把握经济发展主体信息,发挥大众媒体作为经济发展信息传播的先驱作用。其次,充分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和栏目魅力,积极探索求职创业者、企业主和投资者不同主体的价值取向和诉求,充分有效展现求职者职业素养和企业的主题文化、需求导向,达到求职者愿景和岗位需求的完美结合,向社会和大众传递入职匹配要素的同时,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能量导向。
近年来,职场类真人秀已经从央视、省级卫视向地市电视延伸。地市经济体量与质量无法与中心城市相比,相应的,职业类型、求职者、老板团队等方面的“豪华范”不足,人气逊色,但应避免一些大牌节目“失真、失衡、秀过头”的错误,着力在“接地气”上下工夫,真正能服务地方经济、符合地方文化口味的节目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坚持贯彻求职与创业兼顾的原则。职场类节目以促使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青年充分就业和企业文化的完美体现为主要宗旨。就业求职方面,主要以高等教育产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为主要契合点,即青年求职者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节目中应客观展示或佐证求职创业者自身的技能技巧;同时,结合企业和企业岗位需求的细化描述,客观公正地向公众反馈企业的文化特色,引导社会大众对企业进行深入认知和客观评价。最终,使得青年求职者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创业创新方面,从Google到百度,从Twitter到微博,从《美国偶像》到《超级女声》,在网络及传媒领域,我们似乎总是跟在国外原创之后。实际上,网络及传媒是一种初始投资成本巨大、市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产品类型,在国内投融资及管理体制并不具备相应条件时,模仿式创新也是一种安全性高且值得鼓励的做法。创新经济学鼻祖约瑟夫•熊彼特认为,创新的本质是要素的重新组合,亦即创新并非单纯意味着高科技,传媒应在人口、地域、市场、文化等众多要素面前,做出创见性的新组合,以自身创新做创新经济的诠释者和表率。这就需要职场真人秀节目结合地域特点与自身运作能力,在求职类与创业类节目之间有所权衡,两类节目都有转型时期的存在价值,有条件的电视台亦可适时拓展,两者兼顾,体现创新精神。
充分探索“互联网+”资源。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表“鼓励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讲话,“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媒体战略。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引发了传媒业的深刻变革,融合发展首先是“互联网+” 媒体的行动计划。
供求决定价格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但实际上,这是基于“信息对称”的理想假设。现实中,真实的供求长期以来无法获知。今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以实际全样本分析,正在有力地对类似问题作答。职场真人秀节目涉及人才与创投市场供需,涉及观众偏好,数据庞大而复杂,利用大数据技术将有力提升媒体服务社会的效率,并有力地提升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