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体课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教学方法之我见

2015-03-19 06:01:09蒋春花田佳佳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公体高远球后场

□蒋春花 田佳佳(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高校公体课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教学方法之我见

□蒋春花 田佳佳(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高校学生因其较强的逻辑性、理解能力,在公体课教学中采用羽毛球专业技术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相结合来进行讲解,能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科研方法就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技术中所涉及的学生已有基本科学常识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较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高校公体课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教学方法

前言

在羽毛球运动中,其击球技术按击球区域可分为前、中、后场三大类,而后场击球是羽毛球运动中的一项最主要的击球技术,它具有力量大,速度快、攻击力大等特点。根据战术需要后场击球可击出高远球、杀球、劈球等不同性质的球,而高远球是后场击球技术的基础,其它击球技术都是在高远球技术上的延伸。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快掌握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以及该技术中的发力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高校学生因其接受了十余年系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学习,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富,认知能力强。在高校公体课羽毛球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教学,会让学生更快的掌握此项技术,尤其是理科学生,采用该方法教学,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能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内化技术难点和要点。本文中笔者将把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进行分解,再结合各个技术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轻松掌握此项技术。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分析

1.1、架拍准备动作中的知识原理

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到某项技术,必须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授,使教学生动形象、容学易懂。在架拍准备环节之前,身体状态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右脚稍在前,两前脚掌着地,两膝微曲,身体重心较低,右手持拍于腹前(教学中以右手持拍为例),拍面与地面垂直。当球从对方出手后,重心提起,将原来置于腹前的球拍根据右脚向右后侧身位移至稍低于右肩的位置,此时左手自然抬起保持身体平衡,大臂离心距离近,大臂暂时不向外展,这是为了拉长主动肌的长度,增大下一动作的力矩,增大做功。此时肘关节不能向下掉,肩关节的角度大,上臂上抬时有利于肩关节绕身体纵轴运动。大小臂夹角要小,即肘关节角度小,这是因为肘关节越大,前臂距离身体躯干越远,挥拍时离身体远,力量传递脱节分散,肘关节角度小,前臂离身体躯干近,缩短了下一动作的距离和时间,更有利于力量的集中传递。同时手腕向内收,增大挥拍时的做功距离,球拍面朝下。左髋关节角度大于右髋关节角度,有利于下一动作阶段的转髋送髋。

1.2、引拍动作中的知识原理

在引拍阶段,当身体绕自身纵轴以一定角速度带动上臂转动时,左髋关节的角度要大于右髋关节,环节转动半径越大的部位获得的角动量越大。此环节中躯干向前扭转带动上臂水平内收,此时右髋关节向前转动与肩关节转动向后倒拍会在空间上出现一个向前一个向后的交叉面,躯干向后扭转的运动角度越大,躯干向前扭转时主动收缩的肌肉拉伸程度越大,储存的弹性势能也越大。

持拍手肘上抬,拍头自然向下倒,手臂外旋,肘关节顺势向上顶,以肩为轴做回环引拍动作。此时要求大臂尽量靠近身体,拉长向前挥拍的主动肌的收缩初长度,增加肌肉收缩的工作距离,储备弹性势能,充分利用肌肉收缩完成挥拍动作的做功潜能。如果远离身体,那么就会出现鞭打动作脱节,传递的力量也减小。

1.3、挥拍击球动作中的知识原理

挥拍击球是羽毛球技术中很难的一个环节,它需要很强的时间感、空间感。在以上两个技术的基础上,当上臂外展角为90°,上臂水平伸为180°,肘角为90°,身体转动的末端环节将获得最大的角动量,躯干扭转角度越大,躯干向前扭转主动收缩的肌肉拉伸的程度越大,储备的弹性势能也越大。在击球的一瞬间,上臂向上伸直,带动拍面做斜向上的运行轨迹,在击球瞬间,手腕闪动发力,把身体储备的势能传递到手指末端释放出来。此时的力量由右脚蹬地传递到脚踝、膝关节、髋关节、身体躯干、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形成一个鞭打的动作。在击球瞬间手腕制动,使力量传递更集中,球速更快,高度更高,体现了羽毛球的快、准、狠的特点。在此肘关节要伸直,使力量传输顺畅,手腕转角不能太小,这样球拍面是朝内的斜拍面、过于朝外导致拍面成朝外的斜拍面,只有手腕转动致手心朝前略向外一点,拍面朝向正前方的位置是最佳的位置,击球点在右肩的前上方,球与拍面接触的点在甜点位置。

1.4、随挥回动动作中的知识原理

随拍回动是整个技术的最后一项,在球拍击出球后,由于惯性身体会有一个向前的随拍回动,这是因为只有在击球时才把身体的弹性势能释放出来,随后就要重心前移,全身放松回到中心位置,为下一击球动作做准备。随拍是一个放松的过程,只有身体出于一张一弛的状态下才可能发挥出最大的势能,全身如果处于紧张状态下,肌肉也会僵硬,影响主动肌的收缩长度和做功。

2、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中的发力方式

在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中,发力方式既是该技术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公体课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快的体会到该技术中的发力方式,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讲解以使学生更好掌握。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中的发力方式是由下往上的顺序进行的,面对来球肌体迅速做出反应,右脚用力蹬地侧身,形成地面将反作用力传递到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身体躯干、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最后传递到球拍的依次加速过程,体现出典型的鞭打动作形式。人体的鞭打动作形式要遵循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人体鞭打的理论基础则是通过环节间动量矩的传递以实现末端环节最大动量的获得,在鞭打过程中,近端环节的适时制动是近端环节的动力矩能够传递给远端环节的关键。

3、结语

羽毛球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是羽毛球运动后场技术的基础,从架拍准备、引拍、挥拍击球、以及随拍回动的整个技术动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包含着力学原理,尤其是该技术动作的发力方法更是遵循了物理学和生物学原理,与学生以往的基础知识结构紧密联系。高校教师在羽毛球公体课进行正手后场击高远球技术以及羽毛球其它击球技术动作教授中,结合羽毛球专业技术知识和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够更好地掌握羽毛球运动中的各个技术,体会到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的相通性。

[1]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体育院系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M].人民出版社,1990.

[3]赵焕兵,李建设.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连期待.大学生羽毛球专业运动员后场正手击高远球的运动力学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2012.

猜你喜欢
公体高远球后场
羽毛球后场步法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与练习方法
羽毛球(2023年12期)2023-12-10 22:36:52
“学、练、赛、评”视角下的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高校公体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体育科技(2022年2期)2022-08-05 14:34:40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体育风尚(2021年4期)2021-04-14 08:21:46
羽毛球后场正手高远球速度变化规律挖掘方法
普通高校武术公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运动(2018年11期)2018-08-29 09:33:50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简析羽毛球正手高远球动作教学
运动(2017年17期)2017-07-12 10:38:50
应用运动类APP分析羽毛球挥拍对击后场高远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