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下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探索
——以江阴市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为例

2015-03-19 06:01陈俊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4期
关键词:江阴市业余俱乐部

□陈俊(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33)

“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下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探索
——以江阴市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为例

□陈俊(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江阴214433)

本文阐述了“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培养企业业余篮球运动员的内涵,从江阴市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从而引出此模式培养人才的着力点,应该整合教育、体育与企业三大资源平台。

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将“体教结合”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方针政策。“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高校运动队、企业运动队、职业运动队怎样在这一契机下培养优秀运动人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因此本文试图以江阴市企业业余球俱乐部为例,分析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培养企业业余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的内涵,力求能为我国地方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实行“校体企”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方案。

1、“校体企”结合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体企”结合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是指依托企业,结合教育、体育和企业三大平台资源,共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模式。“体教”结合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是借鉴“体教”结合模式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融入了“校企结合”、“体企结合”模式,对这些培养模式中的不足进行补冲。学校体育教育要依托企业,然而企业的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发展也可以依托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一个县级市的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江阴市业企业余篮球俱乐部经常聘请一些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篮球专项的老师去担任教练员,能够在技术层面上提高俱乐部的篮球水准。

“校体企”结合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以地方高校为平台资源,依托体育系统资源,建设好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以实现培养业余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目标。二是将激发球员个体为主的篮球训练与其工作精神面貌相结合,并能通过这一方式展示其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目的是培养企业业余优秀运动员和以团队合作精神为主线的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的全面体育人才,还能使企业文化推广多了一条渠道,从身心、健康和岗位适应能力等多角度对俱乐部成员进行训练。三是教育资源、体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相融合,共同承担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在此过程中,三方都有其优势,教育系统能够对于怎样从专业的角度去塑造优秀业余篮球运动员有其独到见解。而体育资源的提供方具有赛制规范、场地器材的提供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能在与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交流过程中,解决其运动员的培养问题,而且可以将这种合作拓展到其单位的其他业务,比如跟高校合作进行其他专业领域项目的研究。随着我国对体育事业的投入与支持、社会的进步、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校体企”结合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是未来企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也将推动我国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江阴市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存在的问题

“体教结合”应用最广泛的是在高校运动队以及职业运动队的培养,但是同样也适用于企业业余运动队的培养模式,其内涵是“通过使用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资源,提高效率,共同承担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企业通过成立篮球俱乐部,定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能够增进俱乐部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加凝聚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能。但是目前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过程中也存在这以下的一些问题。

2.1、俱乐部成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江阴市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成员都来自于其所属的工作单位,在得知公司有篮球俱乐部后,凭借自身的身体条件和篮球技术加入俱乐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各不相同,致使他们之间文化程度各不相同。在后期参加俱乐部活动、训练、比赛中需要磨合的时间就比较长,不利于俱乐部的整体发展。

2.2、运动竞赛制度存在消极因素

运动竞赛制度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核心制度,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者竞赛的方向。从宏观上来讲,我国竞技体育赛制是顺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这种赛制便于政令领导制度,便于统一,但是过度的“金牌至上”的思想,造成职业运动员早期技术定型、可塑性差、动作机械化等现象。竞技体育成本高、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体育精神缺失、运动项目安排不合理等因素不利于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并使得竞技体育成本增加、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体育精神沦丧、运动项目布局不协调等不利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情况时常出现。赛事组织单位管理机构分工不明确,单位规模大小、俱乐部规模大小影响分组情况,单位一线员工工作任务繁重失去很多比赛机会,俱乐部会员基本没有与高水平运动员较量的经验。

2.3、训练方法与条件不足

虽然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开展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对于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来讲,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方法,缺乏创新意识,跟职业篮球俱乐部的训练方法无法相提并论,显然极度缺乏培养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条件。

2.4、训练与工作存在冲突

江阴市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其会员绝大多为其本单位的员工,平时没有训练、比赛时,他们都是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一旦有重大的比赛,就要强化训练,这就会影响到其本质工作,单一的靠管理层协调调班,会出现很多弊端,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故而业余篮球俱乐部注定无法达到职业俱乐部的训练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俱乐部的训练、比赛效果。

3、“校体企”结合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着力点

3.1、打破传统观念,制定统一计划

在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过程中,教育资源、体育资源、企业三大资源平台各有优势,如果能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对推动我国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水平有极大的作用。“校体企”结合的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和体育系统的配合,只有在三大系统形成统一认识后,才能使该培养模式对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教体系统应主动转变观念,不要总觉得企业应该是被动参与校企合作的一方,完全可以主动出击,聘请教育系统的专家对企业业余篮球队进行技术指导,体育系统应该提供政策支持,支持教育系统的人员去企业指导,为其办理请假手续出具证明,三方成立合作工作小组对“校体企”结合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的推广进行可行性研究,打破传统观念,制定统一计划,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建设力度。

3.2、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多样化培养方式,吸引篮球特长人员进入企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企业规模也各不相同,企业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强制性在企业中推行某种固定的培养方式,显然不符合常理。“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重点凸显的是教育、体育和企业三大资源的整合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优秀运动员,江阴市培养业余优秀篮球运动员采用这种“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正处于尝试期。

江阴市各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成立的目的有:一是通过参加各种市级竞赛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有利于本质工作的开展;二是提高在江阴地方的知名度,更甚至于在全国企业中脱颖而出。企业在录用新员工时,可以参考员工的自荐书,有篮球特长的员工可以在面试环节多一个篮球运动能力的测试,如果技术过硬,可以优先录用。这样就能保证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的成员的数量与质量,面对训练、竞赛可以胸有成竹。

3.3、拓展地方体育产业市场,为企业回报营造良好氛围

企业是“校体企”结合培养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尽管作为企业,它有着回报社会的责任,但是现代的企业是以提高利润为主要目的的。企业成立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前提是不影响生产,更甚至于是有利于生产,实现“校体企”结合模式的优秀运动员培养,在追求利润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利润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还包括企业企业文化的形成与散播,能够提升企业的影响力,这属于无形的资产。“校体企”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考虑企业的回报问题。以是加强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平时训练,多联系高水平的篮球俱乐部进行交流、切磋,让俱乐部会员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球技,在参加各类江阴市级比赛中能脱颖而出,从而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同时又能吸引优秀的运动员加入俱乐部。二是多参加各类市级比赛,符合市场化和商业化的模式运作,打出企业俱乐部的品牌,发挥联赛的“自我造血”功能。这样可以给企业形成一个有效的宣传平台,为企业发展谋划新机遇。三是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开发微信、微博等交流平台对俱乐部的日常训练以及参加的实际竞赛进行宣传,这样可以彰显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提高新机会、新平台、新窗口,并能吸引篮球爱好者,更甚至于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加入,为企业培养精干员工。

4、结语

在举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背景下,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业余篮球俱乐部的组建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代表着企业形象,是对外展示企业文化的窗口。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俱乐部人员,使其能够在各类市级竞赛中由出色表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校体企”结合培养模式下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培养优秀运动员是一种有效的培养举措,有助于企业业余篮球俱乐部的健康、持续发展。

[1]虞重干,张军献.“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J].体育科学,2006,26(6).

[2]郑义辉,王宏江,张亚峰.普通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水平运动员的内涵和模式研究——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7.

[3]孙麒麟,张建新,毛丽娟.“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7.

[4]陈俊.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创建“竞、教、企”——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1.

[5]李刚,李影.高校“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J].学校体育学,2012,22.

猜你喜欢
江阴市业余俱乐部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江阴市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业余也疯狂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