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蓝蓝
弹幕视频的传播学浅析
李蓝蓝
[摘要]“弹幕”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2014年《小时代3》《绣春刀》等电影的热映,让弹幕迅速火热起来,为国内更多的人所熟识。弹幕视频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方式,在年轻人中成为流行,成为媒体人吸引年轻受众扩大受众群新的尝试。弹幕视频从出现以后,人们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存在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同时所存在的隐忧也是其未来发展应该思考的问题,其发展前景如何仍要等待市场的检验。
[关键词]弹幕;弹幕视频;特点;争议
[作者]李蓝蓝,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弹幕”视频最早兴起于日本,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尚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2014年《小时代3》《绣春刀》等电影拉开了国内弹幕电影的序幕,凭借自身独有的特点掀起一阵狂潮,受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追捧。弹幕视频的火热不禁让我们思考,弹幕视频何以横空出世便受人喜爱,同时探索其背后所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对弹幕有一个更客观、理性的认识。
“弹幕”一词,最初用于军事领域,指用密集的子弹对目标发起攻击,子弹密集像一张幕布。它也被用于游戏之中,后来被媒体借用,指人们在观影过程中同步发表的评论,这些评论会同步到荧幕之上,从荧幕上飘过,视觉效果和发射的密集子弹类似,因此被人称之为“弹幕”。
“弹幕视频”顾名思义,就是带有弹幕的影像,观影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之中,实时发表个人评论,这些评论会同步到视频画面之中,从视频页面的一侧出现,并移动到另一侧消失。这些评论多是针对影片的情节、人物、对话、场景等的槽点展开,在观影过程中实现实时互动。
(一)即时互动性
弹幕视频拥有及时信息发布平台,人们在观影过程中,只要敲击键盘,输入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观看同一视频的其他人也可以第一时间在荧幕上看到这一评论,实现了人们对视频的实时评论。此时荧幕成了大家交流的平台,它打破了时空界限,面对相同的内容大家各抒己见,实现了彼此间的即时互动。传统的跟帖方式都是以文本的形式在视频下方出现,与之相比,弹幕的方式则以更即时、直接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互动性更强。
(二)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弹幕视频中,网友发布的评论,内容形形色色,表达形式也多种多样,或搞笑,或犀利,或雷人,或温情,或感人,总之“只有你想不到”,评论或针对剧情,或造型,或场景,或对话等,甚至是一个面部特写、一个动作,都可以被网友拿来当做吐槽对象发表出来。它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金字塔中的“信源中心”,即原始的视频信息,在原始信息基础之上,网友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二次创作、传播,同时其他观影者可能收到荧幕评论内容的影响,继而再在这个基础之上产生自己的理解,形成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
(三)弹幕评论的碎片化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相同的内容,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弹幕视频开放性高,没有门槛限制,登陆之后就能发表个人评论,所有评论不分主次地呈现在荧屏之上。同时视频画面是转瞬即逝的,网友在针对某个情节、造型、场景等发表评论时,很少进行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是抱着娱乐的心态进行简单评论,大多数只有几个字而已,当这些评论出现在屏幕上时,呈现给我们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都只是匆匆浏览。
据相关资料显示,弹幕视频更受到“90后”的青睐,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弹幕为内容的良好补充
受众在观看弹幕视频的同时,会及时发表评论,将自己的意见、想法及对内容的理解等表达出来,弹幕视频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在这里可以针对剧情、人物造型、语言风格、场景设置等发表自己的想
法,这些评论作为弹幕同步到荧幕之上,作为视频内容的良好补充,在视频内容之外,又形成了另外一个“交流空间”。比如有些电视剧可能会涉及一些历史、地理或常识性的东西,但可能一些观众由于自身一些原因,可能对这些知识并不了解,造成对视频内容、主题等理解偏差,但弹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观众通过发帖将疑惑表达出来,而了解这些知识的人则会予以回复。
(二)打造拟态空间,满足社交需求
弹幕为大家建构了一个虚拟空间,它独立于视频内容而单独存在,形成了一个拟态空间。这个空间最初是由于视频内容而建构起来的,但随着观众的不断加入、时间的不断推移,空间也不断扩大,它对视频内容的依赖性不断减弱,自身的独立性不断加强。大家在观影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评论,受众可以随着视频的进度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内容发表各自的评论,同时这些评论也可以被后来的观众所获取,并获得共鸣,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相互间的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社交需求。
(三)弹幕视频的娱乐化功能
弹幕本身就是以一种娱乐化形式存在,网友几乎能从任何视频中找到可以恶搞和娱乐的素材,观众在参与发表弹幕的过程中更多的就是抱着娱乐化的心态,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发表弹幕,多以娱乐、恶搞、吐槽为主,以此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和精神愉悦的需求,以此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弹幕视频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颠覆了传统的观影方式,弹幕独立于视频内容之外,形成了一个虚拟空间,实现了观众间的实时互动,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以及自我认同,它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弹幕视频存在的争议也从未停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字幕充斥荧屏影响观看
观影者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之中,实时发表个人评论,这些评论将同步到视频画面之中,出现在画面之上,必然会对视频内容起到遮挡作用,尤其是当视频内容吸引大量弹幕时,就会出现弹幕过多,遮挡整个视频画面的情况。另外由于发布的弹幕许多都是言之无物,甚至还有不雅语言、“剧透”信息等,当这些在屏幕上出现时,总会影响观影者的心情,参与弹幕的兴致顿时会受到影响,虽然可以选择屏蔽弹幕,但所有的弹幕都会消失。
(二)弹幕内容难以监管
弹幕视频改变了传统的观影方式,观众参与传播过程之中,强化了受众的话语权,他们不再是单向度的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成为信息的生产、传播以及反馈者。传播条件的改变使观影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受众在这个过程之中,由于媒介素养的缺失,在传播过程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弹幕视频中,我们会看到煽动性语言、不雅词汇、对他人的恶意攻击,甚至广告等,由于弹幕视频的低门槛准入性、评论的匿名性等,同时对监管力度的把握,这些都对弹幕视频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弹幕评论喧宾夺主
有人认为弹幕的存在会让人们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过去,而不是专注于视频本身,产生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效果。弹幕作为视频内容的重要补充,观影者在观影过程中发表评论,同步到影片之上,这些都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受众更多地沉浸在评论乐趣之中,而忽略了对视频本身的思考,视频内容沦为配角。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为弹幕视频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弹幕视频由于自身独有的特点,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契合了当下一些观众的心理特点,因此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同时用户在观影过程中发表评论来表达自己,弹幕逐渐成为一个脱离视频内容而存在的独立体,它为用户搭建了一个空间,在这里用户通过敲击键盘,发表弹幕,寻求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社交需求,并从中得到快感。但同时弹幕视频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争议,弹幕视频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其发展前景如何仍待市场检验。
【参考文献】
[1]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J].国际新闻界,2014(8).
[2]詹雪美.浅析弹幕视频网站在我国的发展[J].大众科技,2014,16(10).
[3]张聪,常昕,陈颖.浅析“弹幕”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革新与影响[J].东南传播,2014(12).
[4]李礼,魏宝涛.弹幕网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J].中国传媒,2014(8).
[5]江含雪.传播学视域中的弹幕视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