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NP呢!”构式分析及其语用推理

2015-03-19 04:52:08马兴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年3期

“还NP呢!”构式分析及其语用推理

马兴茹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还NP呢!”构式简洁,却有着丰富的构式义和极强的类推能力。文章分析了“还”“NP”的性质特点,借用沈家煊先生的语义量级理论和元语增量理论对其整体的构式意义进行分析。

关键词:还;NP;构式意义;语用推理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5.03.017

收稿日期:2015-03-08

作者简介:马兴茹(1990—),女,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5)03-0073-03

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为数很少的副词可以修饰名词,如“净、光、只、都”等等,一般的副词很少修饰名词。构式“还NP呢!”中的副词“还”却可以直接修饰名词性成分。“NP”代表名词和名词短语。

一、关于“还NP呢!”构式

任何一个构式都是形式与意义的对应体。“还NP呢!”不仅在口语中很常见,在文学作品的对话和心理描写中也很常见。由于构式语法深受认知语言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完形原则的影响,所以这一构式有着丰富的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其构式义不单纯是由“还”“NP”和“呢”赋予的,而是由这个整体的构式赋予的。例如:

(1)还留学生呢,连英语都不会说!

例(1)中的“还”以表达感情为主,后一小句表示责备或讥讽,前一小句用“还”提供责备或讥讽的理由,来加强责备或讥讽的语气强度。由于有语境,省略了主语,即陈述对象,“还”是副词作状语,“留学生”是名词作谓语,并且与“还”共同组成状中结构,整个句子是名词谓语句,语法重音在名词“留学生”上。语气助词“呢”指明“NP”不合格的主观认识而略带夸张色彩,可用“呐”或“哩”替换,但不可缺少。副词“还”和名词性成分“留学生”的位置还可以互换,“还”的后面还可以加动词“是”,前面也可以补出主语。例如:

(2)留学生呢,还!连英语都不会说!

(3)还是留学生呢,连英语都不会说!

(4)你还留学生呢,连英语都不会说!

(5)你还是留学生呢,连英语都不会说!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类似格式中“还”的解释是“表示应该怎么而不怎样,名不副实,有失身份,有责备或讥讽的语气”。“还”在这个构式中的语用意义是使说话人在对待NP的态度上充满了鄙视和不满的情绪,在语气上则体现出责备、讥讽的口吻。张宝胜也指出主观性的“还”字句表示说话人认为该命题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事实[1]。

二、“NP”的性质特点

(一)指称高标准、高水平

必须指称高标准、高水平的典型代表的名词性成分,低标准的、低水平的、不正当的、非法的一般不能进入这一构式中。

(6)* 还平民呢!

还市长呢!

(7)*还乞丐呢!

还富翁呢!

(8)*还文盲呢!

还大学生呢!

(9)?还幼儿园老师呢!

还大学教授呢!

(10)* 还小弟弟呢!

还大哥哥呢!

(11)*还平房呢!

还别墅呢!

上述说法有的可说,有的不可说,主要是因为有的是高标准、高水平的人或事物,有的是低标准、低水平的。进入该构式的只能是高标准、高水平的,因为对于高标准、高水平的人或事物,人们的心理期待值要高。“市长”“富翁”“大学生”“大学教授”“大哥哥”“别墅”在普通人看来应该比“平民”“乞丐”“文盲”“幼儿园老师”“小弟弟”“平房”分别更“有人民公仆意识”“掏得起钱”“认识更多的字”“学问素养高”“让着妹妹”“设备齐全”。如果达不到说话人主观要求时,想去责备、讽刺该人或该事物,就会在客观指称身份的名词前面加上“还”来形成某一固定格式,久而久之,这种固定格式的使用频率一旦增多,便会形成这种构式。

当然,如果典型代表达到了或超出了本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名副其实,无可指责,就不能用此构式。如果典型代表本身就不能代表基本要求,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也不能用此构式。例如:

(12)连小妹妹都不让,还大哥哥呢!

*连小妹妹都让,还大哥哥呢!(“让妹妹”做到了人们对“哥哥”的期望)

*连大姐姐都让,还大哥哥呢!(“让姐姐”超出了人们对“哥哥”的期望)

(13)A:*还老师呢,都不会照顾孩子!(“老师”并不代表会照顾孩子)

B:还老师呢,都不认识这个字!

(14)A:*还妈妈呢,都不认识这个字!(“妈妈”并不代表认识很多字)

B:还妈妈呢,都不会照顾孩子!

当然,在不同的具体语境,同一个语句,往往有不同的预设义。例如:

(15)A:小红这次考试还没我考得好!

B:她还三好学生呢!(特指学习成绩好,指责小红学习不好)

(16)A:上午考试,我没带铅笔,小红居然不借我!

B:她还三好学生呢!(特指品德好,指责小红不乐于助人)

(二)具有可推移性

NP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它在这个构式中所表示的概念,意味着人或事物的发生是由相对的概念推移而来的,由小到大,由新到旧,由低级到高级,由存现到消失等等的推移。一般而言,处于推移始端的不能说,中间过渡阶段的根据语境可以说,推移顶端的可以说。这是因为推移始端的名词不具有推移性,不能进入这一格式。例如按照入学阶段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婴儿—幼儿园孩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下面的说法有的可以说,有的不可以。

(17)*还婴儿呢!(?—婴儿,不具有推移性)

?还幼儿园孩子呢!

还幼儿园孩子呢,哭什么鼻子!(婴儿—幼儿园孩子)

(18)?还小学生呢!

还小学生呢,数数都不会!(幼儿园孩子—小学生)

还博士生呢!(硕士生—博士生)

(三)没有达到心理预期值

(19) A:还大学生呢,高中都没毕业!

B:还大学生呢,这道题都不会!

(20)A:还教授呢,副教授都没有评上!

B:还教授呢,这个道理都不懂!

(21)A:还重点大学呢,一般一本都不是!

B:还重点大学呢,教室的多媒体都没有!

A句后一小句都是否定句,表示责备或讥讽,属于客观事实,前一小句“还”字句都是往大里说,有夸张色彩,名词所代表的身份不属于客观事实,说话者讥讽对方不是大学生、教授、重点大学。B句后一句也都是否定句,是往小里说,表示说话人的责备或讥讽,也属于客观事实,但前一小句的名词所代表的身份属于客观事实,对方是大学生、教授、重点大学,只不过没有达到说话人心中对大学生、教授、重点大学的心理期望值。这两种格式形式相同,只因后一分句的语义对前面名词所指称的身份产生制约,从而造成两句语义的不同。

“还NP呢!”表示的意义是人们往往对“NP”存在一定的心理期望,且期望值较高,而期望对象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由于“还”所指的预期与言语之间存在理想与不理想、常态与非常态、典型与非典型的对立,“还”的出现往往给句子添加了责怪或讥讽的语气。

三、“还NP呢!”的构式意义

(一)共同的语义量级

沈家煊认为上述这种用法是副词“还”的元语增量用法,表示一种主观的表态[2]。语义量级是前提,之后的推导过程建立在语义量级之上。有的时候不需要特定的语境知识,只需要常识就可以了。例如:

(22)还五千米呢,三千米我都跑不下来!

(23)还轿车呢,电瓶车他都没有!

(24)还小孩呢,连大人都拎不动!

(25)还讲师呢,教授都教不了这门课!

由此建立了以下相关的语义量级。

跑步长短的维度:一定的体力,跑完三千米比五千米更容易。

经济状况的维度:有钱能买得起轿车就一定能买得起电瓶车。

体力大小的维度:大人的体力比小孩的好,小孩能拎得起的东西大人也一定能拎得起。

职称高低的维度: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例(24)表示的意思是“你想知道这东西小孩拎得动拎不动,那我告诉你大人都拎不动”。这句话的蕴含关系是“小孩和大人都拎不动这东西”蕴含“小孩拎不动这东西”。可以为它设置一个对话语境:听话人预期“小孩能拎动”,事实是“小孩拎不动”,说话人没有用“还”直接否定“小孩”,而是否定体力较好的“大人”,这种否定更有力度,说话人甚至可以不提“大人”,只用“还”字分句,说话人传递的信息也是足够的。说话人没有直接回答,也是主动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适量准则和相关准则,提供了一个信息度更高的命题“大人拎不动这东西”,这就是“还”的元语增量用法,也是为了和一般增量相区分,“还”的使用明显增加了命题的主观信息量。

有的时候,如果要理解整个句子,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共同建立一个相同的语义量级,单依靠常识推导不出来。例如:

(26)还你呢,我都不会做这道题!

(27)还汪老师呢,李老师都教不了这样的学生!

(28)还小张呢,连小王都没有来参加聚会!

从表面来看,前后分句都不能互相推导,但在说话人和听话人心中必须都有一个相同的语义量级,否则对话不能正常进行。其实这里隐含的语义量级分别是“你比我的学习差,如果我不会做,你更不会了”“李老师比汪老师的教学能力强,如果李老师教不好,汪老师就更不会了”“小王参加聚会的可能性比小张大,如果小王没有来,小张就更不会来”。这种语义量级模型,是我们根据经验建立的对客观世界的一般认识的一部分,是对话双方共同建立的认知上的预设。

上述例(22)~例(28)中的“还”字句的后一小分句表示元语增量,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还”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即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也在话语中留下了自我的印记,“还”就是说话人在话语中留下的语迹。

(二)反预期的语用推理

“还”是反预期标记,其功能是把预期信息和断言命题联系起来,利用断言命题否定预期信息,从而达到表明说话人立场、观点和态度的语用目的[3]。反预期的语用推理的产生是副词“还”的主观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还”的主观性意义的语义基础和核心。

四、结语

“还NP呢!”是一个独立的句式,其本身有独立的形式和语义,整个句子的意义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和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推知,也不能从其他已有的结构推知,句式本身的意义将影响句子的意义。同时,由于语言系统追求经济省力,“还NP呢!”构式虽十分简洁,但有着极强的类推能力,这也体现了汉语形简而意丰的特点,因而在口语和对话中使用广泛。

[参考文献]

[1]张宝胜.副词“还”的主观性[J].语言科学,2003,2(5):71-76.

[2]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中国语文,2001(6):483-493.

[3]唐敏.副词“还”的“反预期”语用功能及“反预期”的义源追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69-73.

责任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