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旅游文化产业开发与苏州无锡的比较分析
刘松,印富贵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对常州旅游文化形态的梳理和独特性分析,在与苏州、无锡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常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常州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开发;常州
收稿日期:2015-03-17
作者简介:刘松(1982—),男,讲师。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2014年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项目(E1-6401-14-009)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5)03-0007-05
引言
文化诉求是旅游者形成旅游体验和提升旅游质量的核心。“旅游文化”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与热烈探讨的概念范畴。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早在1977年即对“旅游文化”进行了讨论,认为旅游文化是“在吸引和接待游客与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谢春山[1]等在回顾和评析旅游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旅游文化的本质:“旅游文化是因旅游活动而产生和为旅游活动所整合的文化。”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旅游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所在。国内学者就城市旅游文化的开发和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师清芳[2]就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文化进行了专门辨析,认为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文化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需要根植于城市文化的主要特征,并结合自然因素,以价值开发为基础,从城市文化中衍生出城市旅游文化。汪鸿[3]探讨了文化与旅游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创建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的可行建议。袁丁、周春林[4]通过对江苏城市社会经济要素与旅游相关表征要素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城市旅游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要素的耦合关系,得出不同城市的旅游流耦合在空间上表现出传统文化影响的传承性和地域性的结论。王超、王志章[5]基于文化景观失忆理论,强调专家智囊团、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城市文化传承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应该承担重要责任,以促进城市旅游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赵建昌[6]研究了城市旅游文化的空间布局,指出城市旅游文化空间可分为整体旅游形象、旅游文化分区、旅游文化片区和旅游文化吸引物4个空间层次。
基于产业化视角,旅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覃澄[7]研究了桂林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认为“旅游文化产业”是指以旅游地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社会现实风情为创新创意源泉,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为基本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市场需求为基础目标,所形成的旅行社业、旅游酒店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娱乐业、会展节事业及其配套发展的创新创意文化产业群体。聂晓薇[8]则构建了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模型,并对我国城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
作为新兴的文化性经济产业,常州旅游业近年取得了创新发展和长足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常州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处在旅游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强市的新的历史阶段。发展旅游文化,是加强城市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为把常州打造成为受中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需要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培育和强化文化特色,塑造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实现常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二、常州旅游文化的独特性分析
城市旅游文化的形成,受到城市文化和旅游环境的双重影响。常州旅游文化是常州城市文化的衍生产物,与其地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有关,更与旅游发展环境、旅游者需求特征等紧密相连。常州文化类旅游资源见表1。解读常州的旅游文化,探索其形态表现,离不开旅游文化的商业开发价值这一根本性特征,直接体现为常州文化旅游的发展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表1常州文化类旅游资源一览表
类型典型代表 数量/个类型典型代表 数量/个旅游景区类5A旅游区(点)24A旅游区(点)73A旅游区(点)4省四星乡村旅游(区)点10历史文化街区3健身娱乐类体育馆25台球馆29健身馆58KTV51电影院15高尔夫球场3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国家级9省级30市级57公园展馆类城市公园64 博物馆9 图书馆20余纪念馆(名人故居)19 购物消费文化类商业街8步行街8购物广场11大型超市17酒店餐饮文化类星级酒店65 经济型酒店40余旅游特色餐馆55 酒茶吧、咖啡厅等若干
注:根据调研和相关资料整理。
常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古迹文化、龙文化、水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传统工艺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常州文化类旅游资源中都得以体现和彰显(见表2)。
基于文化构成的视角,常州旅游文化由外向内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物态层面的文化景观、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习俗、心态层面的文化艺术。文化景观是静态或物化的文化形态,如文物、古迹、名胜、建筑等。文化习俗是动态文化或活文化,如民俗风情、节庆祭典、宗教礼仪、游艺竞技等。文化艺术主要包括:表演艺术——戏剧、舞蹈、音乐;造型艺术——书法、绘画、雕刻;语言艺术——文学;实用艺术——建筑、工艺品;等等。
目前中国旅游业正从观光旅游阶段向休闲度假阶段转型升级,休闲度假形成了规模化的市场需求。常州因此不断加大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规划和投资力度,丰富休闲度假产品,这为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常州旅游文化休闲化倾向日益凸显,呈现出商业化与多样化、常态化与大众化、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特点。
表2常州传统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对照
类别文化景观文化习俗文化艺术历史古迹文化春秋淹城遗址、西瀛门古城墙、圩墩遗址文化空间:诸葛八阵图村落水文化古运河、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恐龙谷温泉、三河三园龙文化白龙观、顾龙山公园柚山放灯节巨村舞龙、太平龙灯、常州划龙舟、金坛抬阁、常州南拳、遥观鹞灯、万绥猴灯、常州高跷、谈庄秧歌灯、溧阳竹马灯、跳五猖、冻煞窠、跳祠山、指前鱼灯、马灯饮食文化各类旅游特色餐馆双桂坊美食一条街、淹城美食一条街金坛封缸酒、芝麻糖、豆炙饼、大麻糕、素火腿、萝卜干、横山桥百页、梨膏糖、加蟹小笼包、酒酿元宵、四喜汤团、溧阳风鹅传统工艺文化金坛刻纸、乱针绣、留青竹刻、梳篦、浦河风筝、龙泉印泥、雕庄竹工艺品、掐丝工艺画、堆花糕团、微雕、斧劈石盆景茶文化溧阳白茶、金坛雀舌名人文化刘海粟美术馆、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屠一道根艺藏珍馆、刘国钧故居、恽代英故居宗教文化天宁寺、文笔塔、茅山天宁寺庙会天宁寺梵呗唱诵、乾元观道教音乐、跳幡神红色文化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其他地方文化各级各类博物馆、图书馆,前后北岸、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民间文学:董永传说、白太官传说;民间音乐:常州吟诵、泓口丝弦、太平军锣鼓;传统戏剧、曲艺:锡剧、常州道情、常州唱春、常州小热昏、常州宣卷、金坛啷当;传统医药:孟河医派、老人山程氏伤骨疗法、钱氏中医儿科疗法
伴随常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深度开发,常州旅游文化的商业价值愈发明显,这也促使其多样化特征的出现。除了依托常州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开发建设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景观,常州不断加大对旅游休闲设施的投资力度,各级各类旅游休闲业态相继出现并发展壮大。其中,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和嬉戏谷的主题公园组团成为常州旅游文化的一大亮点,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晋升5A行列,提升了常州旅游文化的品位。此外,购物消费、餐饮消费、健身娱乐、公园游憩等休闲业态极大丰富了常州的旅游文化类型。
旅游活动的常态化和大众化是当今旅游需求的重要特征,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迎合了这一倾向。常州的文化旅游资源除了满足远程旅游者的观光需求和文化体验,更多地成为当地居民和周边市民的游憩场所,这也大大提升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利用空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观念的加强,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常州及周边市民的休闲活动愈加频繁,光顾大型商场、商业街、步行街,以及一日游、周末游等渐成时尚,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旅游文化的常态化和大众化特点业已形成。
随着智慧生活、大数据等进入人们的视野,旅游文化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高新科技、声光电技术等现代手段,使常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档次大大提升;智能系统、互联网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出行和游览更为便利。常州主题公园的进一步开发,智慧旅游公共供给体系的建设,娱乐文化、动漫文化、创意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体验旅游品牌的塑造,无疑对常州旅游文化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二、常州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优势和不足:与苏州、无锡的比较
同处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在地理位置、经济区位及社会文化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点,城市旅游文化的特性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具有可比性。与苏州、无锡旅游文化的比较,可以使常州充分认识其城市旅游文化现状,为常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借鉴。
常州文化旅游资源涵盖历史遗产、主题乐园、公园广场、文化场馆以及餐饮购物、健身娱乐等,类型丰富多样。同时,常州不仅拥有5A景区、5星酒店,历史悠久的古建筑遗址,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城市公园、展览场馆等文化场所的空间规模与影响力也达到一定水平,文化旅游资源品质较高。然而,在城市旅游文化的挖掘上,与苏州和无锡,尤其是与苏州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常州与苏州、无锡同处吴文化区,但在文化旅游开发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方面,苏州更具特色。苏州旅游文化集中体现在古典园林文化、水乡古镇文化、苏州古城文化三个方面。苏州园林具有很强的旅游号召力,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苏州深入挖掘园林历史文化内涵,使园林活化,成为具有情节的旅游场景,极大地提升了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水乡古镇、古村是江南水乡传统生活的典型物证,苏州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基础上,突出古镇的个性化,融入具有典型意义的水乡民俗、传统仪式,提升旅游吸引力。此外,苏州大力培育以古城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品,建设能够满足市民和游客游憩需求的特色区、特色街、特色店,重点发展环城河游憩带,观前、石路游憩区,并开发十全街、凤凰街、平江街区、山塘街等特色街巷,充分挖掘了苏州的地方文化特色。
常州城市体量较小,旅游发展的天然优势不足,但以体验式主题公园为龙头的创意旅游逐步成为常州旅游的显著特色,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无论是旅游接待人数还是营业收入,中华恐龙园近年均呈指数式增长,园区规模的扩大、游乐项目的丰富、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中华恐龙园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具有极大影响力。淹城春秋乐园、环球动漫嬉戏谷的开发和建设,对于常州旅游主题乐园的品牌特色更是锦上添花,整体上提高了常州旅游业的文化品质。
主题游乐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但更多地打上了社会发展的时代烙印。没有地方文化基础的主题公园旅游发展模式毕竟没有持久生命力。一方面,中华恐龙园对于龙文化的传承,淹城春秋乐园对于春秋吴文化的发扬,以及嬉戏谷对于时尚动漫文化的挖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历史文化、地方文化的追求,但在实际开发和建设中,对感官和游乐需求的满足远胜于对文化的感知和体验,文化开发仍显薄弱。另一方面,全国范围,包括长三角地区的苏州、无锡,也不乏主题类游乐场所。苏州乐园、三国城、水浒城、唐城、灵山胜境等对来常的主题游乐型游客形成分流,对常州主题乐园的发展形成威胁,即便常州自身的游乐公园之间亦相互争抢客源。同质化竞争影响了常州旅游文化和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开发。
常州依托类型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初步融合。以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环球动漫嬉戏谷为代表的现代主题文化,以天目湖、茅山、太湖湾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天宁风景区、淹城遗址和古运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砂锅鱼头、传统小吃等为代表的美食文化,以南大街与莱蒙都会为代表的现代商业文明,以花木农园、休闲农庄为代表的乡村文明等,共同构成了常州旅游文化的基本内容。然而,与苏州、无锡比较,常州旅游文化的有机体系仍未形成。
城市旅游文化体系的构成需要城市具有鲜明的旅游文化形象,旅游文化特质间要有紧密关联,形成点线面的文化结构。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古城文化已经成为苏州的地标形象,围绕地方文化、历史资源,串联太湖休闲、山水游憩,集宗教、修学、购物、生态、会展于一体建设多元化特色旅游文化产品,苏州建构了城市旅游文化的体系。无锡旅游文化产业依托古街弄、古寺塔、古桥港、古庙窑、古驿馆、古墓群等历史人文景观,结合吴地园林、节庆庙会、山水胜境、大型人造景观等,充分挖掘和彰显吴文化。与苏州、无锡相比,常州旅游文化略显凌乱和分散,文化元素之间尚未形成串联和面上效应。
三、基于比较视角的常州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开发建议
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的确立应该避免标准化的倾向,满足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文化意愿,使旅游地形象富有“地方创造性”和“可识别性”,这就要求城市旅游文化的塑造需要挖掘地方文化,凸显地域特色。
常州与苏州、无锡等城市同属吴文化区,但常州的文化形态和表现仍不失独特性。应依托历史文化遗存,融合现代文化资源优势,整合塑造常州旅游文化形象。一方面,应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常州旅游文化形象。春秋淹城、圩墩遗址、天宁风景名胜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故居、恽代英故居、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应重点保护,并体现于常州旅游文化形象之中。另一方面,应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主题开发,传播城市旅游文化形象。结合常州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现代化的文化景观,通过文化主题公园、主题文化区、主题文化街等形式,彰显常州旅游文化形象。
保护历史遗存是传承城市旅游文化的外在表现,挖掘文化传统并进行有形化展示,才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常州旅游文化的发展,除了依托现有相对成熟的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传承城市文明,如古城古运河文化、天宁寺宗教文化、春秋淹城文化等,更应关注开发尚未成熟和无形的文化资源。
常州旅游文化产业深度开发,可以从如下文化传统的挖掘着手:一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如青果巷、前后北岸,展示常州古街、古巷、古桥、古河、古树、古井等,突出民俗文化特色;二是进行常州地方历史名人和常州五大学派(常州学派、阳湖学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的文化推广和发扬,将其融入常州旅游文化的内涵建设当中;三是注重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恰当开发和旅游利用,如传统工艺制作的参与体验、地方饮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开发、文学艺术的舞台化展示等。
习近平指出,目前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消费是一种多层次、多样化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具有很强的融合能力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是新常态下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源。而当代需求与消费文化的模式已然发生变化,人类在获得物质文明较大程度的满足之后趋向于追求文化精神价值的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不只局限于趣味性、观光型,更要求体现文化及历史内涵,因而常州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开发成为必然。
常州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挖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文历史遗存的挖掘整理。如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名人故居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等,满足游客“求知、求异”的文化需求。二是地方民俗文化的开发提炼。形成一批演艺节目和民俗风情旅游产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满足游客对文化差异或文化认同的需求。三是休闲康体文化的引导发展。积极开发康体娱乐、医疗养生等旅游产品,打造面向国内外游客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四是现代科技文化的充分利用。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拓展艺术表现手法,创新旅游产品形式。
文化具有承继性、开放性特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是孤立的,区域协同创新至关重要。常州与苏州、无锡在文化本源、文化形态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和共同点。文化的合作共享、协同发展是常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应有选择。
加强与苏州、无锡的文化互补,发挥区域协同优势,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区域文化协同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制度保障,为各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确立基调。二是实现城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共享式发展,加强城市间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演艺、非遗保护等领域的协同合作,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整体性开发。三是加强城市旅游文化的合作营销。媒体是城市旅游文化的宣传者和塑造者,通过与苏州、无锡城市旅游文化的相互宣传,形成合力,常州的旅游文化产业方能实现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谢春山,李芷逸,唐伟.旅游文化的本质与特征研究[J].旅游研究,2014,6(1):6-11.
[2]师清芳.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文化辨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3,4(3):31-33.
[3]汪鸿.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29(3):88-90.
[4]袁丁,周春林.江苏城市旅游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要素耦合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0,27(5):123-127.
[5]王超,王志章.城市旅游文化景观失忆的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5):116-123.
[6]赵建昌.城市旅游文化空间布局研究:以宝鸡市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69-71.
[7]覃澄.桂林市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2012.
[8]聂晓薇.我国城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责任编辑:庄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