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传贤,沈建立
(1.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476000;2.商丘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商丘476000)
护理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构建与实践
母传贤1,沈建立2
(1.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商丘476000;2.商丘卫生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商丘476000)
对口升学高职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对口升学课程的衔接现状,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3个角度研究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从课程模块化、综合化、学分制等方面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方式。
护理专业;对口升学;课程衔接;课程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部出台了对口升学政策。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可通过高考对口招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中职毕业生(升专科或本科)。对口升学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和录取,对口升入高校的学生与普招录取的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编制2012年中专类招生计划的通知》(教发规[2012]58号)明确提出,“医学类和相关医学类专业不再纳入五年一贯制和‘3+2’教育招生计划”。课程改革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功构建的起点与落脚点,因此对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在我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课题较多,但对护理专业对口升学这种特殊性质的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衔接的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对口升学高职教育在办学过程中,由于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双方在课程体系上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衔接,致使部分对口升学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时,遇见了许多学习中的困惑。通过对二十余所中高职院校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对口升学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脱节、教学内容交叉重复,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如:我们对照对口升学的中高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选用的教材发现,两校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重复。这种情况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又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下降,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对口专科生与高中统招生比较,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理论扎实,但文化基础差,动手能力不强。对口升学的学生在中职阶段一方面要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应付高考,势必造成学生在中职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应试上,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进入高校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大学英语等明显适应不了高职学校的教学要求。
(3)学校过于注重对口中专生的高考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调查发现,对口升学后,许多学生面对新的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感到十分茫然和无所适从。如不知如何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如何听课、如何使用图书馆和网络获取资料、如何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表面上看是对口升学后学生个人的适应能力问题,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职和高职教育如何衔接(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衔接)的问题。
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对口升学高职教育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因此,分析研究护理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从实质上实现两种不同层次与阶段的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已势在必行。
2.1 构建思路
首先立足河南省内,以护理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现状,探寻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依据国内外已有的课程体系衔接的成功经验以及护理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护理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基本设想:课程体系应遵循能力本位,以市场需求对应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为依据,构建对口升学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将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3个角度阐述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最后从课程模块化、综合化、学分制等方面探讨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方式和实施意见。
2.2 构建途径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和健康教育人才。因此,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应强调针对性,教育环节应突出实践性。我们在“对口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在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衔接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 课程结构构建“四理论四实践”一体化课程模块,打破原有“老三段”课程体系,形成公共文化、医学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4个理论课程模块,人文社会实践、医学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方向实践4个实践课程模块,形成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既相互对应又合二为一的课程模块体系。
2.2.2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由于护理“对口生”大部分已经有中等卫校护理专业的教育基础,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应淡化学科界限,优化课程体系,不必追求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设置应模块化、综合化,突出实用、实践的特点。
(1)优化整合基础课程,强化专业基本技能。多数学生入校前已经学过医学基础课程,为减少知识的重复性,同时又体现专科教育的层次,因而对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两门课程以专题形式在第一学期开设;为突出职业教育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将局部解剖学与临床护理技能紧密结合,于第二学期开设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这两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不必系统讲解,可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科新进展有机结合,合并为正常人体机能学一门课程(因专升本考试时生理学必考,正常人体机能学课程内容中生理学占2/3、生物化学占1/3),在第二学期开设;中专病理学包含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其中以病理解剖学内容为主,专科教材在安排时应以病理生理学为主,使病理解剖学内容在临床各科的护理课程中得以强化;中专药理学教材是专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覆盖了临床常用药物的基本知识,没有必要重复,因此,为使本门课程紧密结合护理临床工作需要,开设常用药物的专题讲座,重点讲解药物的吸收途径、毒副作用及护理措施等内容。由于中专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加之学生对口升学的压力和对口升学考试形式(只考理论)的局限性,“对口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必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最基本、最主要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护理的特点,多学科互相渗透,并突出必需、够用的原则,专业课程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加大实验课程比例,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上岗后能胜任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
(2)增加人文科学课程。由于对口专科班学生缺少高中阶段的文化课教育,因此他们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等文化知识基础较差,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较普通专科班学生差。第一学期我们以必修的英语、计算机知识和医学化学为重点,尽可能缩小他们与普通专科生之间的差距。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从第二学期开始,限选课程中开设了心理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护理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等课程,公选课开设了人文修养、普通话教程、艺术欣赏、大学生心理健康、医学论文撰写方法、婚恋心理学等素质拓展课程,以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3 教学方法改革及学分制
我校从2011级开始已实行学分制,加大了选修课程开设比例,学生修完规定学分准予毕业。学分制的实行为我校护理专业对口升学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和推进提供了基础、手段和保障。同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强调教学内容、流程与临床工作情景和技术规范的一致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改变考核评价方法,使考试方式由传统单一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及课程特点,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探索与医院岗位对接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注重学生临床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建立笔试、技能操作、综合素质考核等灵活多样的考评体系。
3.1 实践
选择我校2011级至2013级护理专业“对口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级至2013级对口升学与普通专科混编班学生为对照组(“对口生”共152人),2011级至2013级对口升学单独编班学生为实验组(“对口生”共157人)。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实习或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毕业综合实践考核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表明,98.7%的学生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99.4%的学生对学校在对口升学高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较为满意;94.1%(32/34)的行业专家认为学校在对口升学高职课程设置和课程融合方面是合理的、成功的。护理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经过3年的实践和探索,不断归纳、总结、改进,逐步得以完善,运行效果良好,2014年已在学校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施。
3.2 讨论
(1)由于从2012年起,护理专业“3+2”教育及五年一贯制教育停止招生,决定了近年来对口升学专科招生规模逐渐扩大,而使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要实现衔接,必须使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要求一致,应制订出既符合护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又适用于中专起点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高职教育质量。据调查显示,尚有10.2%的学生高中毕业参加一年的中专学习后参加考试,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存在,给“对口生”的课程安排增加了难度。因此,入校编班时先调查学生来源,将这部分学生编入高考统招普专班,以利于组织教学。
(2)由于我国没有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体系,中高职基于各自的培养目标,在设计课程体系时缺乏沟通与合作,导致课程体系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实现中高职衔接不可能一蹴而就。濮光宁、殷凤梅认为[1],中高职衔接需要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10个方面的衔接,其中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是重点。只有建立和完善中高职衔接的机制,才能推进职业教育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实行中高职衔接的弹性学习制度是开展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推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为课程实施搭建柔性化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服务[2]。根据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不同级别的要求,将分层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级别,由教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而组建成相应的模块,从职业特定能力纵向延伸向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能力横向拓展,将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中职和高职的教育过程。在设计具体的模块内容时,应当坚持系统性和实践性原则来设计模块化教学内容[3]。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模块课程选修、学分积累等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模式,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选择权[4]。
(3)我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大力实施和改进对口招生培养模式,将中高职课程衔接改革的层次从单一的高职院校提升到行业、区域的水平,促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实现完美衔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
[1]濮光宁,殷凤梅.中高级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问题研究[J].考试周刊,2013(25):158-159.
[2]周大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3):12-15.
[3]彭鸿.基于模块化课程设计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9):17-19.
[4]阚丽.中高职教育衔接路径之选择——基于一线人才可持续发展视角[J].职教论坛,2011(25):54-56.
G423.07
A
1671-1246(2015)18-0142-03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研究课题“护理专业‘对口升学’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研究与实践”(2014SJGLX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