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重庆 400067)
体验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例
王玉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重庆 400067)
摘要: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础”教学实例为剖析点,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介绍了此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运用过程中的主要方法、设计步骤,分析了此教学法在实现课程目标过程中在知识、能力、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期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王玉娥(1983- ),女,湖北宜昌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148-04
收稿日期:2015-06-04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4skp04)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课程理念是磨砺学生的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职业态度,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成长为“社会人”,而非仅仅是“职业人”。[1]然而,传统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的教学方法有太多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难以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效果。体验式教学法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把教学作为人的一种生命存在方式,以教学的生命体验为线索引导学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信念的形成与发展,而不仅仅是重视知识的积累、行为的改变、认知能力的发展。此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倾听、动口、动手等沟通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又各自分享了不同的亲历感受,这种经验的分享有助于自己对事物认识的深化,有助于丰富自己的情感,也有助于自己立场与观点的重新定位与补充。对教师而言,让整个的课堂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准备、自己去分析,他们通过对比、换位、揣摩、尝试,去体会,去感受,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总结,去运用。这种建立在充分自主活动基础上的学习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在活动中形成新的知识体验并最终产生学习的“意义”。此类学习体验的过程和方法在不断尝试练习中,能够形成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习惯性行为,至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就成为了令人鼓舞的现实。总之,这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的课程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探讨如何在人文素质教育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内涵及其特征
《现代汉语辞海》指出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2]。王一川的《审美体验论》认为:“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3]由此可见,对体验一词的界定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即都强调直观,强调实践,强调感悟。体验式教学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教材的呈现方式,而非一个逻辑性很强的理论描述。它首先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在这个概念中,“体验”是核心内容,教学是预期目的。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把直接经验的获得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即便是间接经验也要整合转化成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验式教学的理想状态是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总的来讲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引入、创设情境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进而形成学生个性化认识、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提倡身体参与
自古以来,无论是西方谚语中的“Tell me,I forgo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还是中国南宋诗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提倡学习者全身心的体验,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倾听,用手去操作,用身体去感觉并且用头脑去思考,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强调“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一词源自中国明朝思想家王阳明,原本是讨论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知”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意识;“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王阳明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其中蕴含着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也就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体验式教学法强调教师和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根本的认知,并且知道怎么将这些知识运用出来,从而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
(三)突出“循循善诱”
“循循善诱”一词源于《论语·子罕》,是指善于循序渐进的诱导别人。首先,体验式教学法提倡教师一开始“创造情景”,而不是直接开始操作项目,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其次,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支持鼓励”,不论是用实际行动还是口语表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安全感;最后,“反思回馈”,教师借由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赋予整个操作过程意义。这三个过程无不体现了“循循善诱”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了解知识、理解知识、践行知识。
(四)利用幽默艺术
著名文学家、语言家林语堂曾说过:“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课堂上的幽默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化解师生间的尴尬气氛。课堂上老师善于幽默会使学生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有利于师生间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也具有幽默感,这样能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态度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还能鼓舞学生的勇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幽默具有感染性和传染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幽默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表现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教师的幽默使学生消除了他们对教师产生的敬畏心理,从而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五)倡导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团队中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并且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奖励的课堂教学方式。它在形式上由过去的秧田式的学生座位排列转变为团团而坐,但其从实质上来讲是让学生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帮互助的关系。每一个小组成员不但需要自己主动学习,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对其他成员的学习给予指导和帮助,每个成员都要事先自己学好,树立为全体成员服务的目标。教师依据小组的总体表现对小组进行评价和奖励,奖励的依据是每个成员的现在同他的过去比较有进步。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情感发展有促进作用,能让学生的交往需求得到满足,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差异在集体教学中的作用,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运作方式有很多,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制、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调查法等。
二、体验式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中的运用
实施体验式教学,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
(一)以情怡情
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除了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之外还有着更多精神需求。因此,教学除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外,还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以情感为主的精神需求。要想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认知活动,就必须有情感的推动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课中的情感因素十分丰富,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中可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以情怡情。如我在“情感天地”一节时,请部分同学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亲情故事和友情故事,不仅激发学生回忆起自己和亲人、朋友的点点滴滴,而且让同学们自己体会到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友爱,而不需要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说教。如此,通过再现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场景,一步步启发、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最终达到与教学主题的共鸣。
(二)以美陶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美”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因此审美成为人的一种较高级的心理需要。然而,传统教学方法却常常忽略了审美,体验式教学法提倡在教学中寻美、爱美、陶美,让审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在讲到“审美世界”这一节时,可将班上的同学分组布置任务,请他们拿上相机走出教室拍下发现的自然美、艺术美、科技美、社会美等,然后,大家把自己拍的照片分类后配上主题说明进行展示,课堂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展示会,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评出最受欢迎的图片,最后请最受欢迎图片的主人上台给大家讲解自己发现美、陶冶美的过程及其感受。教学效果表明,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的过程远比教师说教的印象深刻、体会贴切。
(三)以境唤人
教学过程中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可以创造最佳教学境界。教学意境能激活学生的生命潜能,实现理性与感性、情感与认知的有机统一。主要途径包括生活再现情境、角色扮演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如在讲述“社交礼仪”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前指导学生排演了一个小品《招聘现场》。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招聘官、求职大学生,小品的主要内容是求职大学生参加面试的一个过程。小品结束后让学生分析:小品中求职大学生有哪些行为不符合社会求职礼仪?求职礼仪从简历制作到言谈举止包括哪些?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步步深入将这节课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展示给学生,避免单一、枯燥的教导与灌输。教学意境最独特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生命活力和情感世界,他们在被唤醒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对世界的认识,更是精神的开启、生命的升华。
(四)以评促改
俗话说:“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精彩的课堂评价,犹如一杯香茗,清新、香醇,让人欣喜、让人激动、让人回味,会唤醒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感受智慧的光芒。可见,适时、适度的课堂点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是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更要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目的在于启发、引导、激励、鞭策学生。课堂上教师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充满爱意的评价将会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之不断前行。反过来,一句不妥当的课堂评价也许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磨他的斗志,甚至伤害到他的终生。因此课堂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真情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力求评语亲切、生动感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课堂上真情涌动,使学生获得理解的深入、心理的感动、情感的升华。二是要多元化。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如果能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出大拇指,更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三是要准确化。课堂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短处,语言短小精悍,不模糊,不拖泥带水。既要肯定进步,也要恰当指出缺点,并诚恳提出要求。所以评价必须恰如其分,不能一味地表扬,也不能草率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什么地方,这才是评价的真实目的。
(五)以论促思
课堂结束前几分钟往往是学生注意力开始下降的时候,这时,教师可以就当堂所讲内容提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可通过想象、假设、猜测、讨论来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在讲到“人与自然”的章节时,提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和交流,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效果好得多。这种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总结为辅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既创造了一种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的良好氛围,又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但是教师在运用此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发言要及时肯定和鼓励,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二是注意讨论形式,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教师要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起到“暗线引领”的作用。三是灵活掌握讨论的时间。既要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又不能出现浪费时间的现象。四是讨论的空间要合理化、多样化。传统的同桌两人或者前后左右私人讨论会压抑部分学生的发言欲望,所以空间组织自由变化,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精辟言论的凸现。
(六)以白促探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处理画面的技法,它主要是指在画面上特意留下一大块空白处,使人看了产生联想,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美感,更悠远的体验。一幅画要留白,看上去更美,画得满满的反而失去了艺术性。同样的道理,一堂课也要留白,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否则学生的头脑就没有了创造的乐趣和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适当“留白”,即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明确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语言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课堂仿佛春天的花园,姹紫嫣红,千姿百态,没有统一的规格。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也是开放的,没有统一的答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来代替学生的感受,统一学生的理解,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窒息学生的创造。教师应留出思维的空白,给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开辟更大的空间,增添课堂的无限生机,增加师生心灵的碰撞点。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中的教学设计
“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具体的教学行为。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差异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个性成长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了解学生,找准起点。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了解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么样。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重点进行辅导,才能抓准学生的真实起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分析内容,把握重难点。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设计应彰显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师生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作用,如何体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反思。教学设计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用智慧回归教育,用智慧唤醒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师生的生命成长。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最基本的单元,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人生的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元素,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及其生命价值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创造情境——支持鼓励——反思回馈”的步骤来设计教学环节。
创造情境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开场提问等方式实现。因为人文素质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完成课程项目的目标而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些实际生活应用能力,所以目标的设定也应该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开场提问则是在学生体验活动之前把问题抛给大家,希望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支持鼓励的方式包括人文关怀、正向思考等。人文关怀是指不是针对活动内容而是针对学生本身的状态给予关怀。如学生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学生自然能感受到老师的心意。因此,这种“对人不对事”的方法也是支持鼓励学生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学生进行体验活动时遇到不熟悉的技能,会将老师的修养表现视为适当的行为。因此当老师能正向思考时,学生也会模仿老师,这也是支持鼓励的一种很好的技巧。
反思回馈的方式包括轮流发言、事件回溯等。轮流发言是最常用的一种反思回馈方法,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发言的机会均等,不会出现部分学生掌握话语霸权或者部分学生总不说话的现象,有利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时间回溯就是让学生回忆体验活动的每个细节,借此来反思当时的想法和背后的理由,从而让学生的情感、精神得到升华。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的考核方式主要贯彻平时考核评价和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以及考核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原则。由过去注重“结果管理”转向注重“过程管理”。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表现、任务考核和期终考核。评价主体不再只是教师,学生也真实地考量教的效果和学的效果。这种综合性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其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渝,刘明华.大学生人文与科学素质读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刘振铎.现代汉语辞海[M].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2001:1024-1025.
[3]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124-125.
[责任编辑王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