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市场化的运作问题

2015-03-19 02:29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剧本创作影视剧影视

陈 艳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

一 剧本市场化运作现状

艺恩咨询发布的《2014 年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电影票房高达47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300 亿,同比增长达到36%,全球排名第二。中国电影贡献全球票房增量的75%,已成全球票房增长主引擎。与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大增相比,电影艺术水准和产业发展并没有同步发展,在国际上没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也缺乏票房号召力。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包括:首先,缺乏精品意识,题材大同小异;其次,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逐渐弱化,电影创作的文学支撑明显不足。由此所带来的中国剧本的质量和数量令人堪忧,众多导演、投资人和制片人以及演员都在抱怨没有好剧本。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分公司副总经理苗晓天2013 年在中国文联第二期全国中青年编剧高级研修班发言中指出,现在中国电影、电视剧的投资资金都很充足,但缺好剧本。导演郑晓龙在2011 年首都编剧论坛上,谈论剧本创作现状问题时坦言,剧本创作质量不高,现状让人担忧。张艺谋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很羡慕一些导演,他们总是有很多好剧本可以选择,我却是常常要等米下锅。”[1]陈道明在访谈中表示,若剧本质量好即使没有片酬也会参演。马伊琍在接受采访时谈片酬暴涨是因为剧本质量不好,剧组被迫为寻一线演员而出高价;影视剧制作常会出现这种“剧本不好,名角来救”的“潜规则”。冯小刚在一个节目录制现场曾表示或因没好剧本而息影。[2]中国影视界呼唤好剧本,但另一方面,如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所言“我们现在拥有大量的编剧,他们创作了众多作品,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的作品没有办法和社会见面。”[3]因此,我们亟需把剧本市场化运作常态化,活跃化。研究表明,中国剧本市场化运作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剧本市场交易不活跃

受中国传统的剧本销售模式和剧本版权保护制度缺失的影响,一方面中国的影视公司、制片人、导演在“等米下锅”,亟盼优秀剧本;另一方面,众多不知名的编剧辛苦创作的剧本却无人问津。剧本市场化运作存在一定的空白。近几年来,虽然有剧本拍卖和剧本交易平台主办方的大力“吆喝”,但剧本的市场交易尤其是不知名的编剧的剧本交易的成交量很少,流拍率高,剧本市场化运作未能常态化。尤其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著名编剧六六也不无忧虑地对媒体指出这种现象:IP 剧大行其道,说明了当前好剧本的过度匮乏,“题材都被拍尽了,只能借助网络寻找 ‘脑洞大开’的故事,但最终能否成功无法预见”[4]。

(二)剧本数量少

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的征集的剧本数字就能说明剧本量少的问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是中国电影文学的最高奖、国家一级奖项,被誉为中国编剧的奥斯卡奖,从1997 年5月起每年评选一次,2010 年以前每次征集到的剧本约500 份左右,近几年来,每年征集到的剧本数量开始从1000 份攀升到2000 份左右,但好创意好故事作品却较少。而美国电影剧本作家协会每年的剧本注册量是75000 份左右,仅从数量上就可知中美剧本创作的差距。对于以创意为主的影视业而言,中国当下影视剧剧本原创性匮乏,大多影视作品改编自网络小说,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较小,剧本质量普遍不高。

二 剧本市场交易不活跃的原因

剧本质量的优劣影响着影视作品最终的水平,剧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市场上常见的影视剧剧本的销售模式有三种:一是影视公司出题定制,剧本创作者签约写稿,小说改编模式也包含其中。二是剧本创作者发现选题,写出故事梗概,然后与影视公司签约合作。三是剧本创作者先期创作,完成后投稿,找到合作方后签约。在这三种模式下,常会出现剧本被导演或投资人甚至主演任意篡改,剧本创作者的话语权、署名权被剥夺,酬劳较低或无法获取等现象。因此造成未知名编剧们创作积极性不高,剧本无法进入市场流通环节,剧本价值更得不到体现。长期以来,传统的影视制作机构往往用自己的编剧来生产剧本,再投资进行拍摄。剧本交易市场存在一定的空白。

无名编剧和知名编剧无法在一个平台上推介作品,导致国内编剧队伍的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年轻编剧中有不少有潜力但没有名气的人才,但因他们的剧本无法及时得到市场的认可,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最后可能沦为知名编剧的廉价“枪手”。究其原因,缺少剧本交易平台是一大原因,另一方面则是未知名编剧不懂得市场,也不愿意去了解市场,所写剧本离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很远,不被影视公司所采用。一名编剧只有邀请站在市场最前端的影视公司的营销、宣发人员给自己的剧本创作把脉,才有可能打造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精品。

而一些资深编剧“一剧成名天下知”,躺在功劳簿上,不再安心进行剧本创作,甚至招揽一些“枪手”进行机械化创作,剧本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如果各制片公司都通过剧本拍卖方式遴选剧本,无名编剧和知名编剧都在一个平台上推介作品,接触知名导演和制片人,剧本交易市场活跃,剧本的质和量都会普遍提高。

三 剧本数量少的原因

1.新媒体时代,纯粹的剧本创作实践减少。这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的读图语境中,文学创作开始与影视、戏剧、游戏、动漫融为一体,不再进行单纯的剧本创作,直接导致原创剧本数量减少。

2.职业编剧开始转型,不再潜心创作。有的编剧开始成为投资者,有的成为影视公司副总兼策划,如桐华等等。

3.影视公司更倾向于购买优质IP 剧进行改编,高薪聘请一些编剧进行改编,致使一些编剧成为改编高手,而不再沉下心来进行剧本创作。

四 剧本质量不高的原因

1.客观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国影视剧的审查机制。以电影审查为例,一部国产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最终上映,需要通过三次审查。第一关剧本审查,摄制单位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剧情梗概、片名、片种、题材等材料。第二关是最严格的内容审查,影片拍摄、剪辑完成后,需要将成片送交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第三关为技术审查。针对2013年7 月25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中“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的新规定,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商业竞争的背景下,剧本审查通不过可以随便改,没有成本,但拍出来后如果审查通不过成本就太大了,所以投资者和导演拍的时候不免会自我设限,束手束脚,相对保守,为了通过审查可能会损伤影视剧剧本的艺术追求。2014年电影《一步之遥》,因台词调侃经典等原因需要修改,[5]被迫取消了原定于2014 年12 月8 日的首映礼,损失超千万元。[6]

其次,“导演中心制”的确立和编剧地位的弱化。中国电影市场是导演中心制,导演有着很大的权利,用哪个剧本往往是由导演说了算,而且导演还可以任意的增减剧本,对此,编剧却只能接受。甚至有的主演也随意的修改剧本,造成剧情的割裂甚至混乱。如《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曾发微博指斥宋丹丹片场随意改戏、将个人凌驾于角色之上,再次引发“剧本好坏谁说了算”的讨论。[7]

再次,中国影视剧评奖机制忽视了对剧本创作者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剧的积极性,降低了编剧的创作热情。每届影视剧评奖颁奖总是有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最佳编剧奖”却比较少,国内的影视剧奖项中,“大众电影百花奖”于2012 年增设了“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仍没有优秀编剧奖。虽然评奖只是一种评价方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影视编剧地位的弱化。编剧被笼罩在导演和明星的大光环下,只能作一个幕后英雄。

第四,剧本稿酬过低。美国电影是市场经济,剧本付酬方式传统上是不高于影片经费的5%,然后再追加报酬。按此,一个耗费1000 万美元的片子,剧作者可以拿到50 万,再加上约20 到30 万的追加报酬,剧作者仅凭一部剧就可以获得不少于70 万的报酬。一些全美有名的剧作家(大约1 50人)专职为影视公司改写剧本,他们的稿酬也非常可观,有时是一个星期20 万美元。[8]但在中国,剧作者的稿酬约占一部剧投资额的2%左右,更为常见现象是:一部分剧作者的话语权、署名权被剥夺,得不到稿酬,更谈不上社会知名度;另一方面,即使一部分剧作者拿到稿酬,仅有个别知名编剧获得超值报酬,很多未知名的编剧的剧作即使被拍摄出来,其剧作者的稿酬却被压得很低,迫使部分未知名剧作者沦为大牌编剧的“枪手”,严重挫伤了未知名编剧的积极性。

2.中国剧本创作难有佳作,其主观方面的原因是当前编剧自身存在的问题,值得剧作家反思。(1)编剧缺乏精品意识和独立品格。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资本是影视剧市场的最重要资源,影视剧投资者的目的是获取利益最大化,就会投资那些能够迎合观众口味的影视剧,事实上导演也好,编剧也好,在某种程度上都沦为了影视剧投资者盈利的工具。在这个背景下,有一些编剧往往为迎合观众口味而创作,放弃精品意识,以致题材雷同,使得剧本创作整体质量不高,如各种神剧、雷剧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9]这番话应为广大剧作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剧作者不能静下心来深入体验生活,缺乏对现实的关注与热爱,致使剧本脱离群众的审美需求,是当前剧本质量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当前,年轻高知白领已经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2014 年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显示:“2014 年中国电影人次达8.3 亿,同比增长率达34.52%。从2013-2014 年中国电影观众画像看,19-40 岁观众占到总观影人次的87%,其中19-30 岁观影人群占比超过5 成;从学历看,大学本/专科占到8 成。”[10]有些编剧的观念却不能及时跟上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无法及时把握观众的观赏心理与需求,粗制滥造一些与群众需求严重脱节的剧本,更不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9]创作多部现实题材轻喜剧的知名编剧王丽萍也呼吁,影视剧编剧首先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关注生活并热爱生活,要将当下老百姓的生活写出来,表现真善美,把社会现实写进剧本的同时,也是把责任感写进剧本。[11]

(3)剧作家对剧本创作的规律认识不够,剧本创作技巧不足,是剧本质量不高的第三个原因。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剧本写作大师希德·菲尔德在谈到剧本这一概念时强调“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戏剧,而是由画面讲述出来的一个故事。”[12]电影文学虽然属于文学的一种样式,但是它在创作上不仅要有文学性的语言,更要兼顾电影自身的特性。希德·菲尔德先生强调:“剧本涉及的都是外部情境,是具体细节。”[12]归根结底,剧本是为影视拍摄服务的,剧本创作不能完全天马行空,它是一门戴着脚镣的艺术。长期以来我国对编剧的培养都不够重视,专业培养剧作人员的院校和机构明显不足,如北京电影学院从1985 年才开始招收电影剧作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当前的影视剧创作人员往往是从作家转变过来的,他们缺乏对影视剧语言特性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创作出符合影视剧规律的剧本。相较而言,电影剧本写作在美国比较繁荣。美国有600 多家高等院校开设电影研究专业;美国民间业余剧本写作也越来越普及。在美国,业余电影剧本写作可以说既是一种文化时尚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写手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和专业剧作人员为美国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电影编剧产业军。与此对应的是,美国电影的年产量平均保持在600 部左右,美国优秀电影剧本的年产量为75000 部左右,而且有增无减,确保了优秀剧本的供应,以便制片人挑选出适合拍摄的剧本。

(4)中国编剧的原创力不足,缺乏好创意好故事。影视产业是一个“内容为王”的产业,剧本水平是其内容质量的最初保障。编剧群体的创作水平不仅代表了其群体的水准,更是我国影视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当下电影剧本现代题材原创性匮乏,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小说改编仍是主流,原创性缺失,无法用电影语言讲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好故事。一些影视公司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进行改进。如小马奔腾电视剧部副总经理夏梅表示,“小马奔腾公司现在最重视的就是编剧……我们跟他们合作时,都是创造非常好的环境让他们安心创作”[13]。

剧本和市场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剧本市场化运作的空间就有多大。在开放的影视剧市场中,以主流价值和观众需求为导向,以剧本质量的优胜劣汰为手段,实现剧本、资产等资源充分合理地配置,从而实现中国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

[1]郑楚彬.独家:揭开中国剧本市场黑幕[EB/OL].http://www.sznews.com,2007-02-12.

[2]综合.冯小刚或因没好剧本息影:不拍白开水电影[EB/OL].http://ent.sina.com.cn,2015-04-21

[3]贺勇.剧本与市场面对面:版权保护仍是难题[N].人民日报,2015-01-05(12)

[4]夏亮亮,苏泽丰.影视IP 概念火热,“新华字典”也要被开发影视剧[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

[5]凤凰网.网传《一步之遥》“电影审查意见表” 台词调侃经典需改[EB/OL].http://ent.ifeng.com,2014-12-08.

[6]方夷敏.《一步之遥》首映延期,因影片审查出现新情况[N].南方都市报,2014-12-09(8).

[7]新浪娱乐.宋丹丹指美丽契约剧本质量不佳,于正讽宋丹丹是奇葩改剧本不道德[EB/OL].http://www.fj.xinhuanet.com.

[8]赵燮雨.电影剧本质量的文化差异[EB/OL].http://blog.sina.com.cn/zhipianren,2011-01-31.

[9]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2014-10-15.

[10]李蕾.《2014 年中国电影市场影响力研究报告》发布:中国电影贡献全球票房增量的75% http://www.cssn.cn,2015-01-07

[11]许晓青,蔡青.中国影视剧创作呼唤回归现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2-13.

[12][美]悉德•菲尔德,钟大丰,鲍玉珩,译.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修订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19.

[13]高艳鸽.剧本和市场之间有多远的距离?——影视从业者那些创作中纠结的事[N].中国艺术报,2013-05-03(4).

猜你喜欢
剧本创作影视剧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田汉南国社时期剧本创作论
影视风起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影视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