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北安市胜利林场子弟校 车成艳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但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学作文,甚至逃避写作文,觉得提起笔来“无话可写”,这是当前作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愿意写,会写作文呢?
文章由段落组成,段落由句子组成,句子由词语组成,所以引导了学生多积累词语、句子,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如何积累?首先,每天让学生积累3个成语、5个词语、1条名言,这样学生每学期就能积累400个成语,近700个常用词语,130多条名言。其次,多读书,中华名族有着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涌现无数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无论在语言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生活的书籍,越广泛越丰富越好,还要准备一个日记本,把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积累写作材料,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根据生活实际来进行写作。提醒学生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各种现象,学会叙述,评价,学会鉴赏真善美、假丑恶。有了以上的积累,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了,自然就有了写作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里及认知能力,只有写他们熟悉的人和事,他们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和选材上,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实景实物,他们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到达“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教师在命题时也不能“老调重弹”,经常要求学生写重复性的作文题目。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说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口头表达能力。大多数同学“说”的能力比较差,主要表观为:知识储备不足,语言贫乏,口头表达不清,心中有话说不通,而且有的学生还存在最懒不愿说、怯场不敢说的现象。那么,怎样训练“说”呢?首先,根据学生喜欢阅读通话、寓言、成语故事等特点,让学生试着讲述一则或几则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其他学生从多角度根据故事蕴含的道理,轮流讲述,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收听收看新闻,利用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讲述,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最喜爱或最敬佩人物的事例,既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又增长他们的见识,开拓视野,提高“说”的能力。会说了,把“说”的内容付诸笔端,学生们自然也就会写了。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写作的翅膀,结合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激发其写作兴趣。以描写自然美的文章或片段来说,课文所描绘的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阅读或赏析中自然会唤起一种景物在眼前的印象,然后迁移到学生身边的相关景物,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描写自己身边的景物。还可以通过改写或补写教材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联想合想象的能力,从而激发写作欲望。比如,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改写《丑小鸭》一文,想象丑小鸭被赶出家门以后的情形,是执着追求变成白天鹅了,还是自暴自弃命丧黄泉了。再比如,《变色龙》一课结束时,把悬念留给学生,“假如故事没有结束,假如奥楚蔑洛夫回家途中,遇见将军的哥哥又会怎么样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感受,采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试着写出一个个精彩的结局。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兴趣再浓,活动再有趣,都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训练中去,让学生在有趣的习作活动中形成习惯,并从中感受到写作很容易,表达很快乐。这样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走近习作,写作能力才会得到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