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5-03-19 09:22
学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历史学新建历史

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发展的思考

王 蕊 (六盘水师范学院 55300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发展面临着“二重困境”与很多具体问题,高校应该从根本上更新对历史学专业的认识和定位,革新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丰富实践环节,优化配置、组合师资力量,从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自身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 历史学人才培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地级城市设置与发展起来的本科院校。就数量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地的半壁江山,但就其教学质量而言,在我国高校系统中的排位却处在较低阶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攻克的难关。本文仅以历史学专业为例,谈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如何开辟发展道路。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发展的“二重困境”

历史学专业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发展面临“二重困境”的难题。首先,作为历史学专业生存环境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本身多为专升本的院校,升本后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难题,“在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校园氛围、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①历史学专业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母体中的子体,母体存在的问题,在子体中也会部分或全部存在。其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基本都确立了服务区域(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面向,这就必然带来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实用性要求,于是包括历史学专业在内的人文类学科和专业逐渐呈现出被边缘化的趋势。在“二重困境”的包围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具体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建设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理念的滞后性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学专业多是由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教育专业发展而来,因此培养师范生是人才输出的重心。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需求量小与输出饱和的问题相对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建地方本院校的历史学专业提出了面向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输出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但就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来看,多数仍是偏重师范生的培养,不足以满足其培养目标的需求。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单一性

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滞后,在其基础上诞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必然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在课程的设置上,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的占比较大,专业选修课的数量、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就业需求。专业选修课多为专业主干课的扩展,对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大。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较少,甚至有些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会出现有名无实的情况。

(三)师资队伍的薄弱性

由于专升本的客观存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师资中有部分是继承原有专科教学团队。由于母体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这部分教师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方面都略显薄弱。在伴随母体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也有大量年轻硕士、博士的引进,但可供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与提升的平台较少,氛围较弱。整体而言,师资队伍自我建设与发展的动力不足。

(四)课堂教学的低效性

就中国历史教学界的基本情况来看,大学历史课堂的改革明显滞后于中学历史课堂的改革,这一问题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学专业课堂中更为突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课堂教学采用传统讲授、灌输模式教学的不在少数。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适当采用问答法、讨论法等,但这些教学方法在学期教学中并不占主体地位,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考能力与批判思考能力发挥的作用仍旧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形成了课堂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忘笔记的学习模式,在课堂外思考、运用历史知识与理论的能力较为薄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从谈起。

(五)学术训练、实践与对外交流的欠缺性

由于受所处地域、母体学校办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针对学生的学术训练、专业实践(专业考察与调研)及对外交流方面都比较欠缺。学生不仅接触科研晚,课研成果占比也较少,一些院校甚至没有学年论文的训练阶段就直接过渡到毕业论文的写作。专业考察与调研的匮乏对于扩展学生视野、形成社会学与历史学交叉思维非常不利。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一)从根本上更新对历史学专业的认识

美国教育学家赫钦斯说过:“教育必须有用,必须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学专业而言,其生存与发展也必须取决于对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改变“历史无用论”的传统看法,支持历史学专业蹚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英国牛津大学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牛津大学的历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面非常广,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涵盖了法律、银行、广告、公务员、出版、记者、媒体、教育、博物馆等,可见历史专业人才的畅销程度。牛津大学历史专业好的就业境况得益于其有多个方向,如历史(经济和社会历史及科学史)、历史与经济学、历史与英语、历史与外语(非英语)、历史与政治、历史与艺术历史等,它所培养出来的是复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对于这样的原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学专业可以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进行尝试。

(二)革新人才培养方案

革新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学专业而言却是十分必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遵循“多元一体”原则,“多元”指的是根据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出多种模块的“打包”课程,使学生得以按照其兴趣和志向选择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体系,“一体”指的是这种个性化课程体系的形成最终是以学生的就业为指归的。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内在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就业的选择取向与今后工作的驱动力。

(三)重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大学历史学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而把学生看作是盛装各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史实的容器,这很容易使学生在大脑的思维活动中不自觉地倾向于认为历史与现实是脱节的。而外国对历史教学培养目标的设定则更加行为化、实践化与人性化。如美国学界认为:“历史向学生展示人类的伟大经历,揭示个人和社会为了适应所面临的难题而进行的各种调整,并揭示历史上各种选择的后果。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各种选择和决策,学生在面临当今社会难题和选择时能够更深刻地意识到多种选择以及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美国的历史课程标准认为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分析历史问题并做出决策的能力,包括:能够看出历史上面临的各种难题;能够分析这些情境中人们的不同利益与观点;能够评价解决难题的其他建议;能够分析所达成的决定或采取的行动是否明智;能够把各种历史观点运用到现在制定见多识广的决策的过程中。”②围绕这类课程标准设计的历史课无疑会更接人气,更具有现实性与实践性的色彩。具体而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需要有两个抓手:一是学生围绕着某一主题大量或系统性地进行扩展阅读;二是研究性课堂模式的开发与建设。

(四)丰富实践环节

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深化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实践环节是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能弱化的一环。历史学专业的实践除公共实践环节(如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志愿服务等)外,还应该包括学术实践、课程实践、专业考察与调研等。通过研究性课堂模式的构建,学生可以尽早接触科研;通过学生个体的微课设计、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开展课程实践;通过地方史素材的挖掘和考察,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借鉴人类学的田野与调研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则可以促进学生对地方社会演变及其发展的思考。

(五)优化配置、组合师资力量

不同的资源通过多样化的组合往往可以创造出更大的效能。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而言,应该打出“老少配合”的组合拳。老教师多以知识的系统性而见长,新教师则多以观点的创新性而见长。如何创建出两者兼容的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可以尝试实践的一个课题。

注释:

①辛彦怀,王红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5):31.

②张恒俊.大学历史教学法与历史思维简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9):89.

[1]张倩红,于金金.世界著名大学历史学本科生培养模式及其导向[J].历史教学:高教版,2014(6).

[2]潘晟.欧美大学历史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吕梁学院学报,2015(2).

王蕊,女, 六 盘水师范学院讲师。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历史学新建历史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高中历史学法指导
新历史
历史学
“裸婚”背后的历史学思考
军事历史学的形成及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