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菊贵州省兴仁县第二中学
浅谈初中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
刘德菊
贵州省兴仁县第二中学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让怯懦的人勇敢,让无能的人有能,让无知的人有知。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一堂言”,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堂;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指的是适用口语交际语言,必要时配合非口语交际语言(包括肢体和动作语言)与一定的对象在特定情景下的一种互动交流和沟通的言语活动。语文口语交际具有三个主要的特点,第一,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口语交际的发生有三个主要的要素,时间、地点和交流对象,这三者要素相互作用构成口语交际的交流沟通情景。根据不同的交流情景选择恰当的交流话语和交流策略,是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要求。第二,口语交际的交互性。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借助语言工作进行倾听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根据交流对象声音、表情、动作和言语进行不断反馈的过程,是交流双方的一种交互活动。根据交流对象的口语和非口语信息选择适合交流对象心理特征的口语交际语言,是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第二个重要要求。第三,口语交际的实践性。口语交际发生在真实的言语环境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言语交流的技能,注重实用行的功能。换句话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要创造生活情景,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口语交际环境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让学生发表三分钟演讲,每天一个学生,全班学生按组逐一上台,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两三次登台的机会。由于人人都上台,学生基本没有心理压力。不管是内向的学生还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都敢于登台,有不少学生还有出色的发挥。这种方法对那些怯场的学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随着了解的加深,那一部分学生也敢于在课时上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三分钟演讲法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口语表达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思维情势。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读一篇美文,所选的材料符合自己的接受能力,能引起同学们兴趣、启发他们思考。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的故事或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听朗读讲故事进行口语交际,应该把所听的内容作为引子,重点交流听了话题想到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对此话题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对话题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探讨。教师须在其中穿针引线。诸如学生喜欢朗读冰心的诗,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冰心诗的主题的内容就多些,学生对冰心也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对于冰心诗的赏析学生就有话可说啦,并且都说到点上。
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题目,使学生有所准备,如查阅有关资料,请教别人等,这样可以提高发言的质量。临时组织的即席讨论、辩论,教师应当把题目讲清楚,必要时还可以做适当的提示,并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时间。教师提供的话题,应当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是学生所熟悉和关心的,并且是有讨论和辩论价值的。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里的部分话题就是很好的材料,比如《科海泛舟》中的“科学应当造福于人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的“铸剑为犁应有日”,《走上辩论台》中的“上网利弊谈”、“关于科隆的争议”等。明显是正确的观点或错误的观点,不宜作为辩论的话题。对学生的发言不能有过高要求,教师在学生口语交际时,提醒学生要使用礼貌用语,纠正不恰当的语调和姿势。
通过学生本身的参与,使学生创造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乐趣,让学生在下一次的学习中积极地投入进去。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认真领会语文课标中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经验。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大量的交际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走访敬老院,参加志愿者活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各种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安排工作,让他们去与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将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人合作。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清楚,通过我们现有的课堂,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善于用口语表达思想的人。但这是一个开始,诸如课堂演讲的实践活动,很可能就开启了某些学生本来一直关闭着的演讲天赋的大门,或许就是我们的演讲活动给了他们此后不一样的人生。
[1]吴卫田.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2)
[2]谭顺平.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