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春河北省平泉县杨树岭学区中心校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王明春
河北省平泉县杨树岭学区中心校
阅读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有意识的、不失时机的、从多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阅读中的心理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阅读;思维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它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神、人格的过程。简而言之,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从这一点来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然后走出文本的过程。阅读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有意识的、不失时机的、从多方面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阅读中的心理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智力与能力的差异,它大体上包括五个方面,即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教师要着力培养。
思维的敏捷性,体现在智力活动的速度上,集中反映了语文学习中思维的概括程度。其在阅读中体现为有一定速度,能迅速抓住材料要点。
1.加强快速阅读训练,切实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学生一般的阅读速度,即每分钟现代文500字左右。而快速阅读则能大大加快阅读速度,它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达到每分钟700字左右。现行教材大纲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在相关的练习中也提到了快速阅读,教师要认真阅读并掌握有关快速阅读的知识,把它用之于实践。操作上可分三步走:
(1)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2)规定时间,快速阅读。
(3)到时检查,分析评判。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训练必须经常进行,单靠课堂几节课的训练是很难见效的,必须长久进行。现行教材的单元体系为快速阅读的训练提供了持久进行的可行性,每单元除精讲的一篇课文外,其余几篇都可以作为训练内容。
2.创设情境,推进学生阅读理解的速度,提高思维敏捷性。
“所谓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宁鸿彬语)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下,能比较容易地进入角色,思考问题就比较容易切入,这种思考是积极主动的,因而能推动阅读理解的速度。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有配乐法、重现法等。
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上,思维活动善于作出灵活合理的选择。它要求在阅读中,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规律,启迪发散性思维,阅读主体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所读内容,进行智力与能力的迁移,学会举一反三。
1.重迁移的培养。
目前的语文教材编排上仍然采用单元结构,教学操作上单元目标体现较为明显,这为知识的迁移提供了较强的操作可行性,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根据单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在整个知识体系网络和能力训练序列网络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可相应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这是知识迁移的“把手”。一般来说,讲读课文是例子,自读课文去迁移,讲读课文是“举一”,自读课文是“反三”。
2.进行发散训练。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效果。教师要重视培养,它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实践证明,培养发散性思维,在知识方面可使学生触类旁通,在能力方面,思维发散越广,表现也越灵活。
1.发散性思维是让学生在思维的空白处拓展放飞。
教学《扁鹊见蔡桓公》,针对“已逃秦矣”一句,可适时让学生谈谈想到了什么;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可让学生讲讲:散学了,小弗朗士怎样了?韩麦尔先生怎样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开放式的阅读训练,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万不可用一个标准去随意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2.发展学生语言是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保证。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准确完整的语言,就不能创造性地思维,学生语言的训练不是一种纯技能、知识的训练,理应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层面。
思维的批判性是个体对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论据和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作出自我调节性判断的一种个性品质,它能严格估计材料和检查思维过程,对学习活动起评价、调整和矫正作用。具体在阅读中,要求读者对作品能做出评价和鉴别。对此的培养,可从增强学生的批判性精神着手,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提供发表不同意见的时间和空间。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这么说过,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冲破迷信权威的思想牢笼,冲破盲从书本的思想牢笼,冲破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冲破固执己见的思想牢笼!
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但提高语言表达技巧,而且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这里道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几个特征,即:不迷信权威,大胆挑剔;不迷信教科书,敢于质疑;尊重老师,更尊重真理;不墨守僵化,敢于说“不”。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这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