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线

2015-03-18 05:15王戈
汽车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避震轮毂气动

王戈

睿翼的外形设计已然令阿宇十分满意,不过睿翼始终也是量产的民用车型,马自达系列的口碑也是有目共睹,所以街上亦有不少“兄弟姐妹”。此时的阿宇已经是玩车多年的老玩家,玩家自然有玩家的强迫症。“车款,可以接受我有别人也有,但我的车必须有我自己的风范”车主说道。车主的想法注定了手动版的睿翼在阿宇手里不应中庸。

个性升级

外观方面先进行初步修饰,一套RAYS 57X超轻轮毂上身,再升级BREMBO GT高性能制动卡钳,搭配澳大利亚DBA T3刹车碟。同时进行避震升级,刚开始的时候,阿宇选用的是日本Tein SA系列避震器。但开了一段时间后,车主感觉Tein SA过于偏向舒适,略微欠缺了运动感,而睿翼本身也是以运动型轿车定位的。

就在车主考虑是不是应该重新换套运动性更强的避震时,恰好阿宇和SWAG团队佛山分部的伙伴们参加了2013年底的SWAG年度大聚会。玩车已经有些年头的阿宇在聚会中,彻底被震撼了。他从未感受过近千辆改装车聚集在一起的感觉。这样的新鲜感,让阿宇激动又兴奋。

聚会之后,让阿宇转变改装的思路,从此也走进了Hellaflush风格的世界。他觉得Hellaflush风格静态时的姿态实在太帅气。一套大宽度轮毂上车,用小规格的轮胎把胎壁拉出一个斜面然后把车身降到尽可能的最低。车身线条浑然一体。仅仅一辆就已经可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更何况是有近千辆各式的作品。阿宇说,即使是玩车思路很固执的人在那种场面下,也会折服的吧。

玩车注重过程

有了新的方向,再次更换避震的想法也确定下来。阿宇换了一套台湾D2搅牙避震,而D2的特点是可以降得非常低。虽然调整幅度很大,但是车身在降低到极致时,机芯和弹簧之间的配合就略显尴尬了。特别是后轮,韧性不够,遇到颠簸时,车尾弹跳。调来调去也找不到最佳平衡点。这期间也试过用气动避震,气动避震是完全可以满足降低到车底完全贴地的,姿态是足够帅了,但是车是要开的,不能只是放在那里展示。而且阿宇越来越觉得气动避震始终不能取代搅牙避震的性能,无法呈现出搅牙避震带来的那种质感。纠结中,阿宇通过交流后发现SWAG团队主张以个人喜好为主,没有任何硬性规定需要去遵守。鼓励玩家根据车子的特性和自己对玩车的理解选择合理的配件,然后加以精心调校后呈现出的最佳姿态才是SWAG的精髓所在,而不管你玩的是哪种改装风格,亦动亦静才是重点。通俗的说,车是用来开的,改车改车,改完了的车只能摆着让人看却不能兼顾自己日常使用的话,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阿宇经过缜密思索后,确定了自己内心最想遵循的方向后,开始了自己心目中的内外兼修。

因为自己平时工作需要经常跑长途,气动避震最终还是放弃了。阿宇把目光转投向欧洲一线品牌,在试驾了装有KW V3搅牙避震的车后,觉得KW是不错的选择。然而,KW并没有针对睿翼的产品。头疼之余和朋友交流,朋友推荐了台湾出品的BC BR街道加强版搅牙避震。阿宇上网查阅了有关BC BR的信息,发现国内外很多性能控或是外观姿态控会选择BC BR版本。改良后的30段可调阻尼使得调校更便捷,道路适应性也更强。于是阿宇又去试驾了装有BC BR避震的几款车,有欧系有日系,效果都不错而且价格也很亲民。于是一套专属睿翼的BC BR上车了。

令人满意

阿宇认为自己的玩法是将Hellaflush风格和Racing风格各取其特性结合起来,外观上前轮轮毂8.5J宽度,后轮轮毂9.5J宽度,选择合理范围内最小规格的轮胎,实现轮毂齐平叶子板,车身高度为负0.5指,完全属于街道驾驶的良好操控范围。后轮负倾角3.2度,符合hellaflush风格外观特性。轮胎损耗也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优化了车尾灵活性。外挂的涡轮套件优化了原车动力基础上的平庸,使得在日常驾驶时更加能够人车合一。高性能的刹车系统与动力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性,也符合Racing风格的标准。

最后在与阿宇交谈中,也聊到了他的当初的转变和选择。其实玩车,玩的是乐趣,玩的是与众不同,初级玩家玩模仿玩复制,资深玩家玩个性玩深度。不管是什么改装风格都在进化,Hellaflush风格亦然。内外兼修,已然成为趋势。

猜你喜欢
避震轮毂气动
医用气动物流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学校避震逃生指南
幸福的烦恼
非弹簧式避震装置
贴地飞行
彪悍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