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鹏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近年来,让美术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明了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并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那么,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如何实现美术与生活的整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让美术素材来源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
生活是一种财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与创作素材。美术教学的灵感来自学生的生活,是对学生感兴趣事物的提取、观察、感悟、描绘和表现,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的乐趣与作用,对美术产生亲近感,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
(一)引导观察生活,让学生获取美术素材
有调查显示,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靠视觉获得的。可见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于是学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成为了他们热衷观察的对象。渐渐地,学生也会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再加上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学生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也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创造、表现美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二)组织多彩活动,让学生受到美术熏陶
有部分学生兴趣爱好单一,教师可在集体活动之外,让他们自由选择参加绘画、书法、工艺品制作小组,发挥其特长,表现生活。活动内容则应多样化,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地进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去捕捉生活中那些有趣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片断,从整体着眼、局部入手,甚至可以小到人物的对话、手势、笑态、表情,活动后大家欢聚一堂,交流收获,亦文亦画。这样既充实了“造型、表现”的内容,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受到启发。
(三)鼓励留心生活材料,让学生重视物尽其用
为了激发学生的收集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收集材料来创造“美”的习惯与意识。
二、让设计应用体现生活,攫取生活的智慧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以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与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许多美术教师在工艺课前,都能结合本地的特点,精心准备各种制作材料,为成功地进行工艺课的教学提供物质保证。如二年级第7课《孔雀翩翩》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先讲解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孔雀。其中纸杯和纸盘已成为必备的日用品,既卫生又方便,而且外表上有漂亮的颜色和花纹,用一次就扔掉有点可惜。教师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将这些废料变成美丽的孔雀,来装饰环境。可以涂上鲜艳的颜色,还可以用羽毛、树叶、绳子、包装纸等材料来进行装饰,这样的《孔雀翩翩》就变得很有趣了!浓缩生活形式设计活动,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实践和审美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让欣赏评价立足生活,感受生活的广博
欣赏不仅指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而且还要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作品的含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因为欣赏不是个体的孤立行为,往往是在群体互动和交流的环境中进行的,这就必须立足生活,让学生将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出来,与他人交流和共享。新课标提出,“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美与丑、善与恶,形成较为完备、健康的审美观念,不仅是家长、学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现代社会进行美术作品欣赏、评论,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采用生动活泼、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并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美术欣赏、评论,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和社会、艺术和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关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目的,形成一种健康的、对美有正确选择和判断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个个喜爱艺术,始终保持学习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创作欲望。通过耳濡目染、长期积累,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水平、审美境界就会有质的飞跃。
四、让课外延伸联系生活,体验生活的精彩
将课内延伸到课外,将一物联系到另一物,举一而反三,是生活美术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地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要培养儿童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头饰》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设计形象,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演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采取不同的形式,充分走进生活,亲身感受生活,增长见识,增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从前台走向后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力争让每个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充满自己的想法,让作品具有更多的意义。如此,学生的作品中不但包含了个人的创作智慧,表达了个性,而且展示了他们的审美品位,浸透了他们的感情,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