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习场”,形成“场效应”

2015-03-18 12:34章娇娇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5年3期
关键词:培育情境同学

章娇娇

人的行为都是行为主体和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这就是心理“场效应”。湖南师范大学吴小欧教授认为,教学场就是教学信息辐射与作用的时空整体。吴斌武认为,课堂教学场的产生,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各个因素“对个体内部知识吸收,外部的教学交流都产生影响,即存在场效应”。这种“场”的培育和形成“场效应”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思想品德课教学离不开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等因素,也离不开师生能力、情绪、意志等因素。准确地分析、把握教材的要求,通过教师最佳的组织、安排、导引,可以让每个学生成为“场”的一个分子,从而培育课堂“学习场”;同时努力促使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协调配合,进而形成情意飞扬、高潮迭起的教学氛围,这种理想的教学场境即为“场效应”。那么,教师如何培育思想品德“学习场”,形成最佳“场效应”呢?对此,笔者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来谈一些看法。

一、“场”的培育:注重参与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进入“学习场”,就要运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巧设悬念,利用直观情境、游戏活动等多种方法寻找切入点和爆发点,触发“场”的形成。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我们分享 我们快乐”一课时,就以“活动”作为本课的突破口。教师宣布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互相分享带来的东西,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他们吃的吃,说的说,个个兴奋极了,好不热闹。然后教师请学生先说说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想到要把它拿来与同学分享,然后再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物品。在学生明确任务后,再小组活动,共同分享带来的东西。在班级交流时,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交流的内容很丰富,分享所带来的快乐情感溢于言表。有的学生说,今天同桌带来的圣女果特别红,特别甜,我吃了还想再吃呢。有的说,刚才我们小组同学一起玩了小强的变形金刚,真是乐趣无穷,变形金刚的造型很独特,变化很多,太好玩了……

以上案例说明教学中“学习场”的培育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只有在参与互动中才能产生“场”,只有培育了学习的“场”才能谈到“场的效应”,否则就是空话。

二、“场”的真实:体现亲和性

在教学中,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要注重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在真实的场景和生活化情境还原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以真实性增强教学“场效应”的亲和性。

例如,浙教版三年级上册“世界真奇妙”一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体会到“世界真奇妙”这个主题,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国家的欲望。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在感悟“国家之多、大小不一之奇妙”这个环节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步骤: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达1110万平方公里,那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面积只有0.44平方公里,1110万和0.44是怎样一个概念呢?我们就以学校来作比较吧!学校建筑面积为0.2平方公里,这样算来,一个俄罗斯相当于5.5亿所小学,一个梵蒂冈相当于24所小学,也就是说,一个俄罗斯相当于2500万个梵蒂冈了。接下来,再来了解梵蒂冈的人口吧!那儿的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少的,只有1380多人,听说常住的只有500多人,还没有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多呢!通过这样的比较探究,学生深刻体验到世界的奇妙,从而更激发了他们探究世界、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

又如,三年级上“竞争和合作”一课的教学,在理解了竞争后,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形式来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拼图:老师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小纸片(小纸片上分别印有不同的形状:大圆、小圆、三角形、横、竖),五个同学一组,互相合作,大胆想象,用你们手中的图形,合作摆出一个图案。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合作摆出的图案又多又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拼图,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成功“作品”。选择三四组学生的 “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教师随机点评,适时鼓励。(可以问:这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其他同学是怎么配合的?)最后小结得出:通过组内同学的合作,大家都成功地摆出了许多有趣的图形,你们高兴吗?合作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三、“场”的模拟:强调情境性

课堂教学场效应的启动、维持、发展、延伸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课堂教学场正是由众多教学情境组成。教学情境的变化会导致教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具体的情境又会使课堂场效应表现得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场中师生与各种因素处于一种和谐的情境中,知识、能力、情感对话互动有效,课堂教学场就会产生最佳的正效应。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欢迎来我家”这一课时,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情境,对学生说:“这个星期同学们的表现很棒,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周末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我家吗?”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说都会感到很高兴,但又会说:“我不知道老师的家啊?”这时老师就运用多媒体,打出自制的课件(一张简易地图),告诉他们到老师家的路可以这样走,只要同学们按照图上箭头提示的走肯定能走到。然后请学生画出自己家到老师家的路线。完成了这一项要求后,让学生邀请同学或老师到自己家,画出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图,进一步开展学习。学生画好自己家的路线图后,拿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介绍,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一堂课的气氛就带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的状态也就更加积极。

四、“场”的养护:关注适时性

“场”理论认为,“场”是一种“虚物”,不同的认识者对学习中“场”的理解不同,总是打上认知者自己的烙印。并且认知者参与“场”的积极性总是落后于教师的希望,所以教师在培育学习活动“场”后,要适时细心呵护。

一位教师在执教浙教版三年级上册“寸金难买寸光阴”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设计一个感悟时间谈感受的体验活动。第一步:小组开展活动“1分钟内,你能做多少事情?” 组内同学有的抄写生字、有的算口算、有的朗读等,让学生亲自去感知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第二步:感受各行各业在1分钟里能做多少事。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有的是运动员跑步比赛的紧张时刻,有的是医生抢救病人的危急时刻,有的是消防员抢险救灾的危险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安全伴我行·红绿灯”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做一个游戏,由几个学生扮演行人、自行车、汽车等乱穿插,导致事故。然后引导学生认识规则,认识交通指挥的重要性,引出“红绿灯”信号这一特殊的交通警察,认识各种不下岗的交通警察——各种交通标记,进而学习交通法规。最后学生总结,教师汇总,适当拓展教育内容从课堂内到课堂外。

上述两个案例,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场效应”的维护。“寸金难买寸光阴”案例在小组开展活动“1分钟内,你能做多少事情”后,没有停留在“场”的构建和初级的“场效应”上,而是迅速扩大场的“场效应”把认识引向深入。“红绿灯”案例通过游戏,让学生置身于活动场,然后逐步深入扩大增强“场效应”,让学生认识到出行要注意交通信号,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因此,教学中教学活动场一旦形成,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场”内的情况,因为课堂情况瞬息万变,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美丽风景,随时可能从正效应变为负效应,走进想不到的岔道。

五、“场”的转移:延长时效性

教师课内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悬念场,同时引领、激发学生课前、课后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样实现了“场”的空间转移,延长了“场”的时效性。

一方面,课前准备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 “场”的氛围。在课前,教师要走近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了解他们已知的水平,了解他们对生活的需求和目前的困惑,然后根据调查到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教学《我来画棵家庭树》之前,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全家福”的照片以及家庭中感人温馨的小故事,以便在课堂中与同学分享,感受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这样的课前准备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获得的内容也丰富精彩。而有时课前准备的量比较大,又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品德与社会课《家乡的变化》,既需要资料调查,又要现场调查。这时教师要预先给学生分工,进行分组行动,一组去采访年长者(经历家乡变化的人),向他们了解家乡的巨变,记录在调查表中;另一组去了解家乡,观察家乡的道路、桥梁、街道等,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还有一组去调查家乡建设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这样的课前活动,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思想品德课教学场效应的妙处还在于,下课离开了教室,依旧能让学生处于“场”中,如同一曲乐章的尾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如教完“别把花草弄疼了”一课,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校园内的花草护养情况,开展给花草浇浇水、给花草理脏物、给花草提建议等活动,使学生爱花护草的行动落到实处。再如教完“逛商场”一课,组织学生到商场、超市进行一次购物活动,争做一个文明小顾客,并实践学习购物小常识。又如教完“现在的我能做什么”一课,让学生利用双休日,亲自在家举办一次“我是家中小主人”活动,让学生养成自理能力。总之,实现“场”的转移,我们的做法是精心设计,技巧多变,耐人寻味,做到课未始情已浓、课已完而意未尽。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场效应”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它有利于促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学习场”的培育,形成“场效应”,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效益。

(浙江省临海市大洋小学   317000)

猜你喜欢
培育情境同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