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鹌鹑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

2015-03-18 21:55李义苏成文肖发沂
南方农业·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产蛋量关键技术经济效益

李义+苏成文+肖发沂

摘 要 阐述在饲养蛋鹌鹑的过程中,通过抓好育鹑关提高成活率、控制成鹑的均匀度、为产蛋期创造最佳的生产环境,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对产蛋鹑生产性能有不良影响的各种因素,为蛋鹌鹑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和产蛋的环境条件,使鹌鹑的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产蛋量,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 蛋鹌鹑;生产环境;产蛋量;经济效益;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83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2

饲养蛋鹌鹑经济效益的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的好坏与产蛋量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产蛋量与饲养蛋鹌鹑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在饲养过程中,注重品种的选择、控制成鹑的均匀度、控制性成熟、充分为产蛋期创造最佳的生产环境,创造一个有益于蛋鹑健康和产蛋的环境条件,使其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降低耗料量和蛋的破损率及鹑群的死亡率,增加经济效益[1]。

1 注重品种的选择

鹌鹑经过百余年人类长期的驯养与培育,目前,已有专门化的家鹑品种20多个,其中蛋用鹌鹑主要有日本鹌鹑、朝鲜鹌鹑、我国的隐性白羽鹌鹑和东北金黄鹑等。在饲养中,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饲养水平等选择适应性强、易管理、生产性能高的品种。目前,生产性能最高的当推日本鹌鹑,其次是朝鲜鹌鹑以及我国的隐性白羽鹌鹑和东北金黄鹑[2]。

2 加强雏鹑的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

雏鹑的养育是蛋鹑生产中的重要一环。育雏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鹑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也影响到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发挥,饲养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和搞好育雏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掌握雏鹑养育技术,提高雏鹑的成活率。

2.1 做好雏鹑的初饮和开食

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的时间过长,大量丧失体内的水分,长时间不供水,会导致脱水、影响健康,应及时供水。因此,初饮应在出壳后16~22 h进行,如经长途运输,第1 d宜饮用5%~8%的葡萄糖水,第3 d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1~5日龄时饮温开水,调整好饮水器,防止淹死及弄湿羽毛。

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3]。雏鹑应要求在24 h内开食。初饮后即可开食,开食料采用专用的雏鹑料混合饲料,饲料少喂勤添,投料6~8 次/d。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 g,5日龄5~7 g,7日龄9~11 g,11日龄13~15 g,15日龄16~18 g。采用干喂法,昼夜自由采食,须保持不断水,不断料,要求食槽要充足,少喂勤添。

2.2 加强雏鹑的管理

2.2.1 适宜的温度

刚出壳的雏鹑几乎没有调节体温的能力,所以,保温很重要。具有一定规模或大型的饲养场,可用育雏器或多层育雏笼进行育雏。育雏温度要求参见表1。

2.2.2 合适的湿度和通风

育雏的前10 d应使育雏室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人进入室内不感觉到干燥为宜。10日龄后,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为宜。应及时清除粪便,加强通风,以保证舍内无不良气味、空气清新。

2.2.3 合理的密度

雏鹑大多数采用多层笼育,调节密度时,可结合雏鹑的大小、强弱,在分群时一起进行,把弱小的雏鹑放在笼的上层,较健壮的雏鹑放在下层。鹌鹑人工育雏的适宜密度见表2。

2.2.4 加强日常管理工作

为提高雏鹑的成活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重:①应观察雏鹑的状态,检查温、湿度和通风换气是否合适,及时加料和刷洗水槽,并保持室内的环境卫生;②喂料次数原则上分早、中、晚、夜4次,但在不限制饲喂状况下需保证饲料不间断;③严格遵守光照制度,为使控制性成熟,光照的原则是,只能减少,不能增加;④及时淘汰弱雏,对死亡雏鹑认真做好剖检。及时诊断、进行分析,防治疾病的发生;⑤注意粪便检查,因健康与否常能在粪便上反映出来。如发现软稀便、混血便,应尽快查找原因,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2.2.5 做好预防疾病工作

根据蛋鹑的免疫接种程序,适时接种疫苗,增强雏鹑的免疫力。各鹑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接种程序[4]。蛋鹑的免疫接种程序参见表3。

3 提高成鹑群体的均匀度

成鹑群体的均匀度,与产蛋期的产蛋率有密切的关系,群体均匀度高,群体的产蛋率就高,且产蛋高峰维持时间长。在鹌鹑的生长期,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发病、密度大调群不及时、饲料配方不合理等而导致体重大小不一等状况。在饲养过程中,应每周监测体重,若发现体重发育偏离标准要求时,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如大小分笼饲养,调整饲料配方、增加饲料喂量等,以采取不同的补救管理方案。

4 加强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4.1 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温度对鹑的生长、产蛋、蛋重、蛋壳品质及饲料转化率等都有明显影响。产蛋鹑生产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3~25 ℃,最佳温度范围是18~23 ℃。适宜的环境湿度是60%~65%,

4.2 良好的通风换气和严格的光照

由于鹑舍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微生物,会影响鹑体健康,使产蛋下降。所以,鹑舍内通风的目的在于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的含量,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鹑群充足的氧气的同时,也能够调节鹑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在炎热的夏季,加强通风也是防暑降温的一种有效措施。

合理地光照对提高鹌鹑的生产性能有很大作用,每天的光照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光照强度不可减弱。不管采用何种光照制度,一经实施,不宜随意变动,保证一定的照度,并保持舍内照度均匀。合理的光照可使母鹌鹑早开产,要使用灯光。在产蛋高峰时,每昼夜的光照时数应达到16 h。

5 细致的日常管理endprint

5.1 注意观察鹑群

通过观察鹑群,掌握鹑群的健康与采食、饮水、产蛋等情况,挑出病弱残死鹑,检查饲养管理条件是否符合要求,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保证鹑群的健康、高产稳产。观察鹑群除了随时注意观察外,还要在早晨开灯、喂饲和晚上进行仔细观察。

5.2 搞好卫生消毒

搞好鹑舍内部及其周围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每天必须清洗消毒水槽。定期消毒,最好每周消毒1~2次,使鹑群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保证健康,防治疾病发生,使其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5]。

5.3 保持舍内环境安静

生产中要注意每天的工作程序要稳定,不要轻易改动,定人定群,按时作息。要注意在产蛋期间尽量不改变饲料配方,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否则,都会对产蛋产生不良影响,使鹑生产潜力的发挥受到限制。

5.4 减少饲料浪费

一是使用全价饲料,提高饲料报酬,以满足鹑的生理和生产需要;二是及时淘汰病、弱、残鹑和已经停产的母鹑;三是料槽、水槽结构要合理,数量充足,摆放均匀,高度适中,防止鹑扒损饲料;四是要妥善保管饲料,防止老鼠、麻雀等偷吃饲料,防止饲料受潮霉变,防止阳光直晒,尤其注意添加剂饲料的保存。

5.5 做好记录

每天都要对鹑群的耗料量、产蛋量、产蛋率、蛋重、死亡淘汰数、环境条件以及卫生防疫等情况进行记录。通过记录,可以积累经验,以免在以后的生产中再出现同样的问题。通过生产记录,也便于进行成本核算,经济效益分析[6]。

参考文献

[1]刘秀玲,卢静义.鹌鹑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J].中国畜牧业养殖顾问,2011,5(21):90-91.

[2]岳井岗.鹌鹑的饲养管理技术[J].山西农业畜牧兽,2009,11(9):22-24.

[3]汪志铮.鹌鹑多产蛋应掌握哪些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2):14-15.

[4]阎留成.鹌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体会[J]家禽科学,2008,3(8):28-29.

[5]郭云鹏,张景起.鹑不同生长期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08,5(6):9-11.

[6]申杰,杜金平等.蛋用鹌鹑粟羽系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41-42.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蛋量关键技术经济效益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浅议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