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斌
(上海商学院体育部,上海 201400)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探索
徐 斌
(上海商学院体育部,上海 201400)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决于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根据目前上海市已开展的奥运项目的竞技地位、历史成绩、群众基础和市场化前景等方面的特点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上海市竞技项目可划分为全力保障项目群、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稳步推进项目群和有待开拓项目群;2)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三级训练”模式,逐步转向“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培养模式;3)传统培养模式单一、运动员人才浪费等困难等.并据此提出以下对策:1)全力保障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来培养;2)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学校化和社会化模式来培养;3)稳步推进项目群的后备人才通过体校、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模式来培养;4)有待开拓项目群的后备人才培养必须调动体校、学校、社会和个人家庭的积极参与来实现.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模式
竞技体育竞争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体育人才的竞争,更是体育后备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定数量和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然而,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目前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规模的不断萎缩,人才培养效益不高等现状制约了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重视和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探索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体育竞技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不同层次,相互衔接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保证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1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从单一的“举市体制”,即由市、区、基础体校组成的三级训练网络,逐步转向“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培养模式(图1).
图1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组成
据统计表明,上海市2014年注册的青少年运动员已超过2.2万人,较2010年同期增长了45%.同时新增了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马术、高尔夫、拳击、散打、现代五项、帆板等9个项目.截止2013年底,本市业余训练开展的夏、冬两季奥运会项目及全运会项目达到32个大项,40个小项[1].大量二线运动队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布局还是集中在上海市传统优势项目上,社会力量办训集中在群众基础好的项目上.由此可见,学校化模式和社会化模式还只是在探索阶段,后备人才培养规模较小,对上海市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的补充效益还不够明显.调查显示:目前,由市、区、基层组成的业余训练网络在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依然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为上海市竞技体育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后备人才,为上海市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二线运动队学校是目前上海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补充,经过了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上海已初步建立了以大、中学校试办一线、二线运动队为龙头, 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梯队,各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全市体教结合的新三级训练网络[3],为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也拓宽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渠道.
1.2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上海市竞技体育“举市体制”下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由市、区和基础业余体校组成的三级训练网络,在为本市竞技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的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立下决定性作用.然而,新世纪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候,原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明显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以传统“三级训练网络”为基础的培养模式,过度依赖政府资金的投入,导致经费来源单一;运动员成材率低,而淘汰率过高;很多基层人才培养粗放,缺乏统一的规划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优势项目上,人才大量浪费,弱势项目上,则资源不足,导致培养成本与成材率之间存在巨大反差[4].此外,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运动员综合素质低下,退役后就业困难等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5].因此,只有不断丰富“举市体制”的内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调动家庭送孩子、练孩子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突破目前竞技体育发展的困境.
2.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某种渠道,把具有运动潜力的少年儿童逐步培养成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统称[6].根据目前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三种类型,即体校类、学校类、社会类,以《上海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依据,通过对管理方式、训练竞赛、文化学习、食宿制度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把上海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六种模式:(1)由政府出资培养的体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该模式能够集中训练资源,保障场地设施、教练员和其他物质条件,有利于科学选材,为体育后备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科研与训练相结合,层层培养高水平的运动人才,强化运动员专项技能,保障运动员经常参加各级竞赛,迅速提高竞技水平;(2)在所有普通学校开展的学校化模式.该模式在学校正常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余训练,学习运动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发觉具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学生,极大地扩宽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面[7];(3)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二线运动队学校开展的学校化模式.该模式通过体育与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实施“中小学代表队——体育项目传统学校——二线运动队学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体校”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学校办训质量和输送效益,走规模、质量和效益有机统一的集约化发展道路;(4)由企业或个人出资兴办,训练竞赛、文化学习和食宿“三集中”性质的职业俱乐部、足球学校、武术学校等;(5)由企业或个人出资搭建的业余训练平台,该类型仅提供训练资源(场地、教练等),而不提供文化学习与食宿场地的业余俱乐部、假期体育培训班、体育夏令营等;(6)家庭出资运作培养全过程的模式.
2.2 不同运动项目的分类
2012年伦敦奥运会共设26个大项,300个小项.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将设28个大项,306个小项.因不同运动项目的社会价值、地位也不尽相同,世界各国各地区都会从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与需求出发,有选择的发展竞技运动项目.
新世纪以来,上海健儿在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上屡创佳绩,形成了以田径、游泳、射击、射箭、击剑、乒乓球为核心的优势项目群[3],同时也暴露了以曲棍球、举重、摔跤、皮划艇、铁人三项为代表的弱势项目群.本研究根据《意见》为指导,针对上海市已开展的夏季奥运项目,综合考虑竞技地位、历史成绩、群众基础和市场化前景等方面的特征,前期查阅相关文献,然后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走访上海市体育局竞训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中学、体校、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职业俱乐部、一二三线运动队学校等相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并开展小范围讨论,最后将上海市夏季奥运项目按发展顺序分为以下四大类(表1).
表1 上海市夏季奥运项目分类表
2.2.1 全力保障项目群 全力保障项目群是决定上海市竞技体育地位的、影响到上海市体育强市战略能否实现的、并且在现阶段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全力保障的项目.《意见》中指出:从建设体育强国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等项目发展,继续抓好体操、射击、射箭、击剑、自行车、帆船帆板等传统重点项目[2].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是目前世界体坛公认的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项目,有着其他项目所无法比拟的竞技体育地位.另外体操、射击、射箭、击剑、网球、乒乓球、自行车、帆船帆板等是上海市传统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对上海市的竞技体育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必须要全力保障这一类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2.2.2 高度市场化项目群 高度市场化项目群主要包括:足球、篮球、网球、高尔夫球、拳击、自行车.这一类项目群的具体特征是:具有高度成熟的职业赛事,群众认知度高,市场前景好.
2.2.3 稳步推进项目群 稳步推进项目群包括:跆拳道、柔道、赛艇、现代五项、橄榄球、手球、曲棍球、马术.该项目群的特征是:都是上海市竞技体育的潜优势项目,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地位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力,群众
基础一般,职业赛事比较少,市场前景一般.
2.2.4 有待开拓项目群 有待开拓项目群包括:铁人三项、举重、皮划艇、摔跤等.这类项目是上海市竞技体育的薄弱项目,群众基础与市场前景都比较弱.
2.3 不同运动项目群与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应关系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调研及专家访谈的意见,初步总结得出的不同运动项目群与其相适应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对应关系(表2).
表2 上海市不同运动项目群对应的后备人才
注:A代表由政府出资培养的体校模式、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B代表在所有普通学校开展的学校化模式;C代表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二线运动队学校开展的学校化模式;D代表由企业或个人出资兴办的职业俱乐部梯队、足球学校等;E指业余体育俱乐部、校外体育特长班、体育兴趣班;F代表家庭出资运作培养全过程.
2.3.1 全力保障项目群培养模式分析 如表2所示,全力保障项目群的后备人才必须通过A和C模式培养.全力保障项目群所包含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和游泳等项目能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地区的竞技体育实力和地位.体操、射击、射箭、击剑、网球、乒乓球、自行车、帆船帆板等项目多年以来一直是上海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决定了上海市竞技体育在全国的排名.因此,现阶段,这一类项目必须通过体校模式以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来培养后备人才.原因如下:首先,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和游泳等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投入巨大的物质资源,而且这一类项目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专项能力要求很高,且成才周期长而难度高,体校及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模式能集中最大化的集中训练资源,为后备人才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最大限度的强化运动技能并迅速提高竞技水平[8],对保持上海市竞技体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要保持这类项目的优势地位,需要有一个宽阔的基础人才选择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能最大化的运用教育资源,辐射周边所有普通学校,最大限度的扩大基础选材面,能够为每一位有天赋的青少年儿童提供训练机会,方便受训练者根据自己的训练情况以及竞技水平自由加入或退出,能最大程度的保障受训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具备规范性、规模性、稳定性的特点[9],能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与家庭多元参与.全力保障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图2).
图2 全力保障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2.3.2 高度市场化项目群培养模式分析 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的共同特征是:具有高度成熟的职业赛事,群众认知度高,市场前景好,因此这一类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办班办训来实现(见表2).这一模式真正做到了从青少年的兴趣、特长和主观追求出发,满足了家长和青少年强身健体、娱乐放松、交友交流、提高竞技水平、职业化发展等各种需求.同时锻炼环境宽松自然,有效降低了高淘汰率的风险,训练完全在课余进行,规避了成才早期的学训矛盾,培养费用较低,又不需要选材,保证了有意愿的青少年都可以参加,并且避免了运动员成材后的归属问题.高度市场化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图3).
图3 高度市场化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2.3.3 稳步推进项目群培养模式分析 如上述表2所示,稳步推进项目群后备人才通过A、B、C、E模式来培养.这一类项目都是上海市竞技体育的潜优势项目,不仅竞技体育地位较高,对上海竞技体育排名有着较大的影响,但同时这类项目群众基础一般,市场前景不强.体校模式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可以保证这类项目的资源投入,引入普通学校和业余体育俱乐部、校外体育特长班、体育兴趣班的参与,不仅可以拓宽了基础人才的选择面,同时也拓展了青少年的训练渠道,更丰富了青少年的训练形式,有利于早发现、早训练、科学训练.稳步推进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图4).
2.3.4 有待开拓项目群培养模式分析 有待开拓项目群基本涵盖了目前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弱势项目,必须要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参与.凡是社会、企业愿意办的业余训练,政府应该在政策上、资源上、业务指导上给与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扶持,提高了青少年训练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对于社会和市场组织目前没有能力办业余训练的项目,体育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些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通过以上六种培养模式相结合,最终实现上海市弱势项目的跨越式发展.有待开拓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图5).
图4 稳步推进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图5 有待开拓项目群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3.1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已从单一的“举市体制”,即由市、区、基础体校组成的三级训练网络,逐步转向“以体校为主,以学校为补充,多元并举”的培养模式.
3.2 综合考虑上海市各方面的特征,将竞技体育项目分为全力保障项目群、高度市场化项目群、稳步推进项目群及有待开拓项目群等四大类.并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群的后备人才培养提出具体不同的实施路径.
3.3 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举市体制,充分发挥举市体制的优势.在资源配置、项目布局、利益分配等各个方面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培养育思路.
3.4 不断完善以政府主导下的体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互补的整合机制.加强体育协会与教育、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提供更好的政策条件和工作环境.
[1] 薛原,刘文华,等.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84-87.
[2] 上海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http://www.shsports.gov.cn/shsportsweb/HTML/shsports/xxgk_fgx/2011-02-28/Detail_54769.htm
[3] 上海市体育局课题组.改革开放30年的上海竞技体育[J].体育科研.2009,30(1):18-22.
[4] 李建国,林德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创新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73-76.
[5] 徐伟宏,柯茜.构建新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1):78-81.
[6] 贺新奇.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动项群的匹配[J].体育文化导刊.2014,(1):4-7.
[7] 张志斌.“初中布点、高中集中、大学对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体育学刊,2012,19(6):100-102.
[8] 杜卫提,孙珂.试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3):302-306.
[9] 严臖.安徽省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405-408.
On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s of Backup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Shanghai
XU Bin
(P.E. Section,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 201400, China)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mpetitive sports is up to the training of backup talents. The paper, based upon the research into documentation and interview with experts, analy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backup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in Shanghai in terms of competitive capacity, historical records, mass foundation and maketization prospect of the Olympic events already held in Shanghai.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ports events in Shanghai can be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featured respectively with full guarantee, high marketization, stable advancement and exploitation potential. 2) The training mode of backup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in Shanghai is shifting gradually from the traditional “three levels of training” to “diversity with schools as a main part and sports schools as a supplement. 3) Such problems confront us like monotonous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 and the waste of athletic talents. Given all mentioned above, these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1) The backup talents of full guarantee are to trained through sports schools, traditional athletic schools and high-level bases for backup talents. 2) Those of high marketization are through schools and socialization. 3) Those of stable advancement are through sports schools, schools and child and youth sports club. 4) Those of exploitation potential should be trained along with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ports schools, schools, society and families. All above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to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backup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in Shanghai.
Shanghai; competitive sports; backup talents; diversity; mode
10.14182/J.cnki.1001-2443.2015.03.015
2015-02-20
上海市体育局2014年决策咨询课题.
徐斌(1977-),男,上海嘉定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徐斌.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3):290-295.
G808.18
A
1001-2443(2015)03-02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