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王 蓓
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语文课堂更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在语文“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倡让学生在“乐”中读;在“乐”中品;在“乐”中悟;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见效很慢的学科,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那么,我们怎样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呢?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充满欢笑,让学生“乐”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探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让学生很自然的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学习语文看成一种享受。教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方法、兴趣、爱好等,教师还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激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轻松而有成效。所以,每上一节课,我常常巧设导语。如教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文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兴趣,首先让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天仙配》,你从歌曲中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师生总结出:歌曲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夫妻怡然自乐的社会生活美景。“这种美景过去有吗?是啊!只是幻想中美好的世界,你能用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学生齐声(世外桃源)”。教师很自然的就引入了课文,你想去感受世外桃源的美么?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桃花源记》,从中感受那里黄发垂髫,无忧无虑的生活。我随之板书课题,学生这时兴致高涨,很有兴趣的打开课本读起课文来。我通过巧用导入语,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火焰,效果明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的数多例子都证实了这个道理。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生活的反映,那么初中生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与热情。我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情境,以教学情境促动学生的情感。
在师生印象中,说明文枯燥,乏味、无趣;那么我在教八年级上册的《说“屏”》一文中,就避开了这些疑难,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依据课文内容,我推选四名学生表演“顾客去买屏”的情景剧,三位学生分别给买家介绍屏的作用、分类以及屏在设置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配有屏的精美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中体会精屏,在听觉中感受屏的作用。表演中,学生在脑海里反复领悟课文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给课堂增光添彩而且让学生很容易的熟记、理解了原本枯燥的文章。此时的学生已被我所创设的情境深深吸引,情感得到挖掘,心灵得到陶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里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一文中“船头坐三人”一段中,把课堂变为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具,同桌相互合作表演“佛印及苏轼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演示,这时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在欢声笑语中熟记了本段内容。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调动各种因素,投入其中,演好每出戏,进而乐在其中。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一味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真正的语文应该是走进生活中的语文去感悟。我常常会给学生提供很多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走进生活,走出校园,真正把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灵活,知识面变得更加宽广,创新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上一节“认识秋天”的作文中,我并没有盲目地让学生写,而是让学生利用周末走出户外去用自己的感官去真正认识秋天,感悟秋天。通过阅读批改学生的文章,作文有血有肉,充满灵气,让人无比欣慰。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历练学习语文知识,发掘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深情的朗读,积极良好的情绪,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课堂中流连忘返。教育创新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是每一位教师的教育使命。在教学的道路上,我苦恼过,迷惘过,但却从未动摇过,退却过,放弃过。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己一定能为孩子们的天空添抹一簇缤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进而开辟一块新的天地,让学生“乐学”起来。
不怕失败,因为充实;不怕辛苦,因为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