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中学 赵德丕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
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
建设校园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师生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我提出以下浅显的建议。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要给师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学校文化是引领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和乐园,环境文化是有效载体,只有动员全校师生全员、全程全方位自觉参与,才能达到“构建和谐校园”,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例如,学校在全体师生中征集校园文化格言、座右铭,选取比较精致、能够体现本校特色的制成灯箱、匾框、条幅,张贴、悬挂在校园显著位置和教室、办公室、楼道。这样的教育要比全部选用名人名言的效果更好。凡自创格言、座右铭被选上的无不有一种荣誉感,对自身形成精神上的鼓舞,内在的动力,一言既出,践行成必然。无数双眼在相互监督着,在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教育合力,营造了严格自律的氛围。
校园精神文化必须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引领师生前进的战斗号角,成为最大度释放教与学潜能的力量场,只有配置好校园精神文化,才能涌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喜人局面。学校大力倡导创建发奋有为的进取精神、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众志成诚的合作精神、亲如手足的友善精神,创建以“生态道德立校,知识文明育人”“创生态课堂,有绿色公民”“推进生态教育,深化素质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为宗旨的精神文化,凝心聚力,全体教工的热情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涌流,在锻铸学校的“筋”与“骨”的同时,注重提升学校的“精、气、神”,即学校文化内涵为“敬业实干”,使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和提高。
当前,“人文关怀”、“和谐社会”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人文”“和谐”已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理当关注这一时代命题,并实践在工作中。学校要高举“构建和谐校园”的旗帜,对于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有情操作。学校要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书刊资料,减免学费,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提供学习用品,为特困生申请各种社会资助,每逢重大节日,都会送上助学金和书籍等,对单职工教师,按工作年限,学校为教职工的家属报销一定的医药费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这些具体实事的有情操作,使师生倍感学校想家庭般温暖。
观念文化的建设和重塑就是新时期课改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旧的教育观念,吸纳新的理念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学校采取集中学习,教研组、备课组分散学习和个人自学等不同形式,利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一个时期重点解决一个教育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同时邀请专家讲座,走出去听课取经。通过专家引领,同事互助,个人反思“三部曲”的弹奏,使全校教工职工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既是人类文化集中传播的地方,又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开辟新的文化的阵地,它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既与社会主导文化相适应,同时自身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以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推动社会文化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校园文化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进而实现校园文化和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