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袁坤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户借贷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为了生存和应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现在变为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步入工业化领域以及商业领域或者为了消费的目的而信贷。多元化的信贷目的也是信贷的额度逐步攀升。但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需求满足的却十分有限。从《农村金融发展和高净值家庭的财富管理报告》中显示,我国农户将接受民间信贷作为信贷选择首选目标,而且有超过半数的人有参与民间信贷的经历。由于办理程序复杂、利息高以及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导致向正规信贷机构申请信贷在农户心中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4》也传递出了同样的信息。该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得性约为27.6%,低于40.5%的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民间借贷参与率高达43.8%,民间借贷活动非常旺盛。至于未能获得银行贷款的72.4%的农村家庭中,有62.7%的农村家庭虽然需要资金但是没有到银行申请,只有9.8%的家庭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但是被银行拒绝。在农村地区,家庭开户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农户信贷配给的差别定价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户利率的收缴情况影响金融机构的相关收益,所以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的差别。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信贷利率往往被限制在较低的收益范围内,面对农户超额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非利率的贷款条约,这种非利率的带框条约中就包括差别定价,差别定价的出现是根据农户的信贷额度大小来定价的,将导致一部分农户自动的退出信贷活动中,这样以便于平衡超额需求。
农户信贷配给下的差别定价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国家农村利率与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的影响。差别定价一方面可以减低农户的信贷风险,通常情况下,农户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也许在信贷发生之前,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过必要的信用等级审核,相信其有偿还能力和偿还信用保障。但是由于农户受自身素质的限制以及对于一些必要的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当信贷的归还更多的寄托于个人的自愿归还、维护自身信用的时候,如果他们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逾期不还贷款或者不还款,导致信贷风险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差别定价的出现,会在一定情况上降低这种风险的出现,一旦农户自身接受不了这种差别定价,那么将自动的退出信贷活动中。表面上这种差别定价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并没有实际解决农户的信贷问题,国家金融机构采取的信贷活动主要为了解决农户在生活中的经济困难,不断的满足农户的经济需求,但是这种差别定价对农户的信贷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相关的金融机构应该针对开办乡镇企业的农户,成立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对于相关信贷业务统一管理、集中办理。为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采取动态方式,并根据接受年检和季检企业的财务情况和非财务因素,对其授信给予保持、增加、降低、取消等检查结论,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就及时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时防范风险,保证农民信贷活动的顺利进行。
利润浮动指的就是在信贷为完成时,以市场中信贷的的价格去计算在该点结算时所获得的利润,这些利率的浮动是受市场经济变化,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利率的浮动会影响定价,导致定价存在不同的差异。而且国家的进入机构大多数是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国家有权根据市场发展和农户信贷情况来改变利率。
由于金融机构在信贷利率上受到一定的约束,所以金融机构会采取一定的信贷配比,这些信贷配比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减少。通常情况下,利率和农户之间面临的信贷配给之间呈现的是一种非线性的关系,在理论达到一定程度后,信贷配比会继续上升,并将会增大信贷配给的程度。目前在农村地区的信贷利率已经较高,并对于农村用户利率的不断增加,加大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想要减少这些约束,就需要国家整合金融机构,首先,需要金融机构推行“阳光信贷”业务工作中,秉承“公开、公平、透明、阳光”的原则,并导入背对背的模式,这样可避免人情因素和血缘因素的干扰。金融机构还可通过发放问卷,广泛征集农户的信用信息,对满足条件的农户公开授信,接受监督,切实保障了有限的信贷资源能服务信誉好、有需要的农户,鼓励农户从事三农生产,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户、政府以及银行三方共赢。
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先阶段解决中最迫切的问题,农户生活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相关事业的建设,只有在金融上改革和创新才能解决农户的信贷问题,例如推行“阳光信贷”信贷业务,“阳光信贷”的实行可以推动农村信贷业务的持续完善,使其在满足农户信贷需求、提高农户信贷风险防范能力过程中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与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农村的经济状态,改善农村农户的生活环境,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马九杰,吴本健.利率浮动政策、差别定价策略与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J].金融研究,2012
[2]朱喜,李子奈.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贷配给——一个联立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
[3]刘艳华,辉敏敏,李明.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空间异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