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2015-03-18 07:30:51安徽师范大学卫然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盈余会计准则管理

安徽师范大学 卫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趋势中,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自我,同时也对较弱势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所以企业应该需要不段的完善和创新,通过管理资金和资源方面来加强培养自身的优势,确保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企业盈余管理最综合的目标。加强企业盈余管理对于当代会计的信息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一、盈余管理含义与特征

(一)盈余管理含义

现有的大部分资料针对盈余管理含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学者也有不一样的见解,到现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方对企业盈余管理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基于该篇文章是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的研究,所以一切研究包括含义的根本都要以新会计准则为准绳。该篇文章对盈余管理的含义是这样概括的:企业管理相关部门为使自身利益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基于新会计准则适当采取手段改善企业盈余现状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特点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要管理者是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以社会组织的形态呈现于大家面前,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制度与大量的群众基础,而且牵涉面也很广泛,与很多利益主体都相挂钩,例如政府部门、大批股东、管理者与消费者等等。在这其中盈余管理的主要管理者是相关政府部门,他们既依照新会计准则行事,又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对新会计准则加以利用,所以相关政府部门要适当担负起自己在企业盈余管理方面的责任。

第二,我们可以将企业盈余视为盈余管理客体来看。从狭义眼光审视企业盈余,单纯指的就是会计利润,但是用广义眼光审视,凡是与企业利润相挂钩的任何指标都可以说是企业盈余。总的来说,会计数据就是企业盈余。

第三,盈余管理目标一般情况下是为使企业管理相关部门为使自身利益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人是意识行为动物,其行为必须要有目的来驱使。因为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特点,所以企业管理层可以获得外界无法获知的很多信息,为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供给了契机。管理层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影响凭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今流向为基准的群体,达到自身盈利的目的。

二、盈余管理形成原因

(一)企业管理漏洞导致企业盈余管理形成

放眼我国企业内部,很多企业没有一个严格的企业内部监控部门,更有甚者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企业经济效益对立来看。通俗一点说,我国大多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各个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重点在于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这对各企业掌握好财政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这就间接为企业管理层操控企业盈余、凸显不符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共给了滋生的土壤。

(二)相关政策法规与准则制度以及较低重视程度导致企业盈余管理形成

现今我国企业中对于编制的重视程度普遍偏高,且容易出现由点及面、以偏概全的现象,而且财务上也有可能产生漏洞,在执行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欠缺。基于此种因素,相关制度引导下的监管措施不能充分实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对盈余的管理能力。另外旧会计准则与制度强调的是用规则做向导,新会计准则又是以旧准则为基础,提高了企业会计在政策、方法、处理、估计等方面的灵活程度,企业管理层基于此在理解与判断方面可以更加灵活的处理事情,以上这些也导致了企业盈余管理的形成。

三、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会计准则诞生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企业盈余管理加以限制,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准则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所以它对企业盈余管理不可以全面限制,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互相影响、互相限制。会计准则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会计计量、确认与披露加以引导与规范,一面新会计准则从原则出发,需要相关人员更强判断意识与理解能力;另一面会计实践与经济行为诞生导致会计准则落后于实务管理,所以说会计准则不可能完全抵消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出现之时往往伴随很多会计与经济问题,比方说会计信息的误差较大、资产结构不完善、投资者损失惨重等等,这就间接为会计准则制定者提出了挑战,最终使得会计准则可以很好的约束盈余管理。

基于此我们对于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相关治理机制加以完善,可以从明确产权、加强内外监控等方面入手。其次要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加以适度的内部与外部的监控,这样做有助于完善资产评估体系,还可以使评估机制更加趋于成熟。第三加强信息披露的制度体系建设,可以很好的避免信息不匹配现象的产生,也可以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约束能力。第四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丰富了相关人员的知识结构,而且也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企业盈余管理规范的基本理论基础指的是:企业盈余管理存在缺陷这一原因是致使企业面临倒闭最终非法欺诈消费者和群众的根本原因。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对于会计的信息的相关质量有着无可匹敌的影响。企业盈余管理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来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新世纪的盈余管理应该具备员工企业双丰收双提高的综合性质,更好的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盈余管理的作用。

[1]刘永涛,翟进步,王玉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

[2]黄靖杰.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J].商,2011

[3]陈朝龙,李军辉.会计事务所规模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视角[J].软科学,2013

猜你喜欢
盈余会计准则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0
固定资产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05:57:01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36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