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超发之忧与货币政策的选择

2015-03-18 18:07河北银行王力平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经济

河北银行 王力平

一、货币超发的原因

货币超发是世界性的现象,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在过去长达30年的时间里,平均广义货币M2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7%左右,超过经济增长速度8%的货币发行速度,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和泡沫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为了保持8%的较高的增长速度,从2008年之后的一系列货币超发政策,长期超发货币造成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各种矛盾突出,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后果。

货币超发造成的通货膨胀,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循环出现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的货币超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与中国长期以来不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症,但投资回报率GDP的增长却总是偏低。作为发展中国家,人民币不是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发行的人民币承载的是我国经济实体,拉动内需,搞建设花费的钱都需要人民币,都是央行要印发出来的货币,是造成货币超发的主要原因。

(二)投资拉动GDP,居民投资渠道狭窄,消费不足

货币超发,消费不足,国内消费水平常年低下,这是因为我国超发的货币并没有回流到市民大众手中,而货币超发仅仅是作为吸收民间财富的手段。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法消化,M2迅速增长。现实情况是,我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市债市规模仅仅为20万亿元。

中国GDP高速增长又不能藏富于民的发展逻辑中,投资收益钝化,国内消费减弱,依赖出口消化剩余产能。对宽松政策依赖大,无法消化超发的货币,造成产能过剩,通货膨胀。

二、货币超发的后遗症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目前为止,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的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虽然也遭受西方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但值得肯定的是还没有发生失控的恶性通货膨胀。在确保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这可以说是经济奇迹。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还是造成国内产能过剩,国内消费力不足,各种矛盾突出。

第一、在近十年间内,因货币超发引发的较为严重通货膨胀和社会问题,一直为社会大众关注议论的焦点。具体来说:房价、各种商品大起大落,农副产品价格的一直呈快速增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物价的上涨是最令普遍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货币连年超发,很多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中国很可能发生更为严重的通经济危机。

第二、货币超发引发通货膨胀,带来产能过剩,消费怪象。在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之下,通货膨胀现象严重,国内产能过剩,内地大量货币资金开始涌向大宗商品市场,房价、股市乃至艺术品市场在短时间内掉头上升,成为一种经济消费怪象,老百姓不停地在寻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但结果导致资金成本不断上升,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产价格高企、股票价格下跌。这说明是资源配置出现了失衡问题,理财原本是要化解生产端和消费端落差,可是全民理财现象导致消费力大大下降,这说明简单依靠政府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已经不能更有效的刺激经济发展了。

第三、货币超发的一系列经济后果冲击国家正常经济秩序和宏观调控。内地大量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和投资市场,既脱离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更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不仅国家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有关的企业和领域得不到货币投资的应有支持,银行释放的大量信贷资金却流向了具有严重泡沫成分的楼市,房价居高不下。

第四、货币超发导致居民银行存款的名义收益率下降,还造成了实际损失。炒股、炒房暴富冲击着众多埋头苦干的劳动者和企业家,严重挫伤社会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热情。这样在货币超发的情况下,居民手持货币出现贬值,引发的资产泡沫化,刺激市场的投机活动,社会投机风气盛行,暗藏巨大风险,各种矛盾突出,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政府的施政威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政府作为发行货币主体具有稳定币值的责任。货币超发让民众除了缴铸币税之外,破坏社会信用体系,就像之前出台政策调整房价,却被广大市民认为是房价又一轮上涨的的预兆,政府的行为遭到了破坏扭曲,使人们有被剥夺和上当受骗的感觉。

三、货币政策

(一)如何消除后遗症

过去的十年,是经济增长有史以来最快的十年,而实际上为了保证这样的增长,一定的通胀率也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合理控制货币发行量,调整不健全的经济结构。而从今年开始被认为是即将开启一些重大改革的年份。从以往的改革来看,今年的货币政策会比较缓和。如果货币超发,就会造成通胀压力很大,这会给改革带来非常多的麻烦。收入差距巨大、腐败、垄断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政府投资占据GDP的比重过大,导致掌控资本者更容易获得利益和成功,而不是辛苦劳动的人。如果改革要想产生好的效果,就只能让市场来代替行政审批配置资源,并且让消费代替投资拉动GDP增长。让市场形成的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竞争形成的价格会反映每种价格的稀缺程度。如果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却碰上不稳定的货币政策的话,就会给市场释放错误的信号。同时市场化改革要配合稳定的货币政策,避免因为各地区拼政绩,向银行大举借债,造成新的一轮的通货膨胀。银行新一轮的改革应当融合并配合整个大环境的改革,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人民币国际化都不会造成任何的通货膨胀。具体如何消除货币超发的后遗症,笔者认为一下几点比较重要。

首先、要控制好当期的货币信贷,避免给当期和后期物价制造新的压力。

其次、要引进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框架,实行通胀目标制的最大好处是,强调央行的工作任务是实现稳定物价这一最终目标,至于具体的货币政策等由具体的情况弹性处理。强调央行的工作任务是实现稳定物价这一最终目标。

第三、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中央银行在公众的监督下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使通货膨胀的实际值和预测目标相吻合。在通胀目标制框架中,通胀的目标应该从严,降低通胀预期。

(二)归经济本源——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大亮点就是,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为今后的货币政策选择指明了方向。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消除妨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平竞争。如今,2015年经济新常态化在于中国需要一个强劲的市场,加快进行政府职能转变,重视民生问题、角色不错位、职能不越位。政府的角色是监管,应该把市场交给金融家主体、企业家主体。改变中国长期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从而转移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正轨上。

四、结束语

理论和现实表明,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交易媒介,为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货币发行量必须与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相适应。因此维持币值的稳定是货币管理和货币发行机构首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殷力,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机制探索[J].财经界,2010

[2]周治宏.发改委:居民消费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J].共产党员,2010

[3]张晓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0年展望[J].政策瞭望,2010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货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古代的货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