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2015-03-18 18:07山东省泰安市口腔医院吴伟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传导信贷货币政策

山东省泰安市口腔医院 吴伟

一、商业银行通过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来获取利润

根据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货币政策的变动不仅通过影响信贷无风险利率,以及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影响信贷供给数量,还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渠道影响银行的资产组合风险、贷款定价以及其他非价格条款。

考虑到中国银行业和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典型特征,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尤其值得关注。随着近年来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和资本监管制度的实施,国内银行经营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改变,市场化逐利动机日益明显,资本约束以及风险的识别、测度和定价等在决定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和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二、随着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巴赛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并实施,商业银行的风险测度与风险偏好在其信贷资产组合、贷款定价等决策行为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学术界提出了一种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即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根据该理论,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测度以及风险偏好两条路径影响其资产组合、资产定价和其他非价格条款。与银行货款渠道理论强调外界对银行融资影响不同的是,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强调银行在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动性作用,是对传统信贷渠道的一种再放大机制。具体而言,理论上,货币政策可通过收入和估值效应、收益搜寻动机、竞争效应等渠道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

三、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情况主要做了三个层面的检验

首先是检验中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间的关系,其次是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否依赖于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最后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

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不完善阻碍了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尤其是,银行业存在许多问题,使货币政策向实际产业的传导复杂化。首先,银行业的重组尚未完成,有些银行的坏账率仍然很高,资本金很低。第二,银行的运营改革刚刚开始,银行真正实现商业化和能够进行准确风险定价还需要时间。第三,企业和个人对资本价格的反应还存在问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可能仍然处于数量型框架的经营背景中,因此信贷渠道仍是影响总需求的主要方法。虽然过去十年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改革已经使利率的影响力提高,但是很难衡量这方面的进展。

五、银行业普遍存在的信贷扩张冲动强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但也弱化了紧缩性货币调控的效力

本文认为“存款上限,贷款下限”利率管制带来的利差保护、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原始流动性累积以及市场改革带来的逐利动机增强等是导致国内商业银行普遍信贷扩张冲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与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激励相容的,2009年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果就是银行体系累积的流动性和信贷冲动得到大量释放,形成了增速高达33%的信贷扩张狂潮。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激励不相融的,也使央行的货币调控不得不依赖于数量型和直接管制型工具。然而,这类工具的使用虽然短期内能比较有效的抑制银行表内信贷资产的增速,但可能导致银行表内资产表外化等的管制规避和套利行为,导致银行体系“实际放贷”数据的模糊化和银行实际风险承担的隐藏化,反而可能导致银行体系风险的增加。

根据保险效应理论,,由于“大而不能倒”和国有产权属性带来的隐性保险,大型银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救助预期相对更强,即扩张性货币政策可能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刺激作用更强。即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更小,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更小,本文发现隐性保险效应存在的证据。但我们并不能据此推断中国银行业不存在隐性保险效应。理由有二,首行,银行规模变量包含了众多的异质性信息,用规模作为识别隐性保险效应的替代变量有效性有限;其次,除国有银行外,中国的股份制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大多被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控制,这些银行行为的背后也都具有某种程度的隐性保险效应,规模变量可能难以将这种隐性保险效应的差异识别出来。

六、除了上述估计外,我们还做了多项稳健性检验

第一,差分模型的识别与估计。为谨慎起见,我们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变量的差分值做了估计。估计结果显示,除同业拆借利率外,其他货币政策代理变量与银行风险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负,与水平值模型估计结果基本一致。第二,选用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指标。估计结果显示,除贷款基准利率的系数不显著外,其他货币政策变量的系仍显著为负。第三,货币政策扩张紧缩周期划分依据的选择。我们还参考了Shu and Ng(2010)的研究,将2004年、2007年、2008年、2010年设定为货币紧缩期,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的非对称性进行了进一步检验。估计结果显示,本文的基本结论比较稳健。

七、本文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验证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

主要研究结论及政含义如下: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依赖于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宽松货币政策通过收入和估值效应、收益搜寻动机、竞争效应导致银行的风险测度和识别以及风险规避程度降低,可能导致银行体系过度风险承担和资产价格泡沫。为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目标,政策当局可结合经济冲击的类型,并同时考虑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搭配使用传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价格稳定并不是金融稳定的充分条件,金融稳定与物价稳定目标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冲击的类型,在经济过热的高通胀时期,货币政策的紧缩将同时减少银行的风险承担与物价压力,但在低通胀和银行过度风险承担阶段,提高利率等紧缩性政策难以同时实现两大目标。因此,当特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出现矛盾时,根据丁伯根原则,借助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对传统货币政策形成互补是必要的。

[1]徐明东,陈学彬.货币环境、资本充足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012年第7期

[2]戴国强,张建化.货币政策的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传导信贷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