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青 张书娟
现如今,高职教育已进入强化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时期,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为更好地传承电机高专人才培养的品牌,为打造更为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团队,致力于更广泛地开展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从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校企课题共建、技能大赛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教师团队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提高教学指导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直接保证。高职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通过三种途径:一是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到学校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等,形成校企双方共享师资资源的机制,共同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合适、能力互补的高水平的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共同致力于专科层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团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参与课堂与实践的教学,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建立企业讲师团,将企业的优秀师资引进学校,为学生解读企业前沿的技术革新、知识结构调整、技能水平提升等最鲜活的内容,促进学生思想、言行和技能的发展,发挥影响与指导作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从而缩短专职教师知识结构调整与更新的周期,通过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育模式,旨在促进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关注和重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高职学院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以合作共赢为抓手,巧妙依托上海市出台的有关政策,组建教师研究团队,积极申报校企合作课题,提出“2 +1 工学结合的合作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基础理论课程及基本技能训练;第三年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2 +1 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校内外生产性实验实训课程比例,建立半年顶岗实习制度。将实践教学课程一部分安排到校内实训中心,一部分安排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把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引入学校课堂教学,生产环境教学时间达到一年以上。试点专业教学改革之前,理论课时数约为69.4%、实践课时数约为31.6%,试点专业培养计划理论课时数约为53.3%、实践课时数约为46.7%。“基本技能实训”及“企业岗位实习”成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技能大赛,从大赛筹备期的确定大赛主题、大赛内容、大赛流程等,到大赛开展期的评分裁定、确定名次,再到大赛后期的择优推荐,都由校企双方互派指导教师,协商共议来决定。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沟通、合作,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教师的能力提升。这一合作模式不仅使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均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合作经费,同时也让三方各取所需:企业提前涉猎了符合要求的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同时,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能力,提升了技能水平。
(三)开展课题研究。校企合作教师团队自组建以来,积极申报并承接了市、校、企多方的课题研究。2013年底,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正式获批筹建,中弹校外实践基地共建单位为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两年多来,共同完成了包含成立校企共育讲师团、名企大讲坛、技能大赛、顶岗实习、课程开发以及就业招聘等18 大项目,取得了系列成效,为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至今,学院与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的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保持着密切的校企合作,已连续7年签署校企联合培养协议,连续输送300 多人次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连续4 届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等。同时,还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逆向工程及曲面建模”、“3 轴自动加工站控制精度研究”等研究,在共同完成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与企业需求的融合。
(四)职业素质教育。校企合作教师团队积极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教研教改,探索实施系统化的职业素质教育的新模式,经过反复、多方的问卷调查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确定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模块,每个模块都由若干个项目组成,“模块化教学,项目制推进”,各模块在内容、程度上体现层次性、差异性,但同时又保持延续性,最终达到职业素质教育与就业技能的有效衔接。设置“步入校园、生命教育、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心理、人际交往、职业礼仪、就业导航”等八个模块,模块项目实施过程注重“三个1:1”即“理论与实践1:1、校内校外1:1、课内课外1:1”的理念,以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师资队伍配备以及教学模式来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业生涯全过程。学院开设涵盖了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以及大三的求职技能强化教育的全程指导课程,在学生成长的每个关键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必修、选修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指导,设定每周四为“高职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日”,腾出相对集中的时间用于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高职学院充分发挥专职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讲师团三支队伍的力量,继续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研教改走向深入。先后邀请了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马波、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管理主管许军、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孙伟荣以及小糸车灯校友等来校开设“名企大讲坛”,为毕业生们带来了求职应聘的技巧与方法、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前景、设备故障判断与维修方法以及我为我的职场代言等主题讲座,受到到广大毕业生的欢迎。
(一)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的调整,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说明书,进行工作岗位剖析,分解出工作岗位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并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不再仅是理念倡导,而且能真正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设置调整和专业教学标准开放,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二)提升毕业生的企业认可度。学校每年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问题,使得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2 +1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其培养方案更具有针对性,目标岗位群和工作内容更明确,使得毕业生职业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岗位动手能力大大增强。从2010年起,高职学院就业、签约率水平连年领跑同类高职院校,到2015年,已连续五年就业率超过98%,签约率逐年上升,2015 届毕业生更是达到了就业率98.36%,签约率94.42%的出色水平。签、就业率比例客观上反映了学校毕业生素质强,适应企业、市场需求,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校企合作教师团队建设的有益探索是分不开的。
[1]汪歙萍.上海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洪等. 校企合作创新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2
[3]夏建国. 产学紧密结合,办让企业满意的高职[J]. 中国高等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