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冠艺
思想政治辅导员是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治学精神、风度仪表、语言风格、为人处事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辅导员与大学生年龄相近,思想相通,心理相融,与大学生有着更广泛的共同语言。他们在思想、观点和人格上对学生也有强大的感召力。具体而言,辅导员的政治观点、带班方式及自身的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显著的影响,其素质高低极大地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应从战略高度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辅导员伍,使之尽快承担起思想政治教学、科研及管理重任。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依靠长期经验积累逐渐成熟;另一种是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对准备成为高校辅导员学生的培养。这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培养模式由于忽视了辅导员在上岗后的继续学习与提高,忽视了辅导员观念、教育手段的自觉更新与提高,而且在教师的科研能力—这一高校教师必备素质的训练与提高问题上基本无所作为,因而显得问题更为突出。这些使得改革传统辅导员培养模式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针对近几年新进辅导员的增加,辅导员素质培养方面面临着新形势,传承思想政治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方法,成为摆在思想政治辅导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上海机电学院自2012年开始搭建以“老法师”授课、校外专家讲座座谈为主要形式,全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共同参与的“交互式”青年辅导员培养平台,通过辅导员之间的共同交流探讨,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辅导员培养机制。
(一)平台构建的目的。通过辅导员之间的共同交流探讨,掌握了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提高工作质量,规范青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行为,启发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合理地运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辅导方法,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效果。其目的在于遵循心理规律,研究解决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总结和创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和探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思路,增强辅导员工作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质量。通过这个平台,着力在辅导员中交流、探讨亲身经历的经验与化解问题的方法。每个辅导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人”,通过相互探讨、共同研究、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思想和方法上的真正进步。
(二)平台的构架和制度保证。辅导员培养“平台”包括教师讲授、演示、自主学习、与其他辅导员讨论学习、协商学习、创作实践等环节。讲授内容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资源,提供给教师、学习者共享;供辅导员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和讨论。要求每学期各邀请两到三位教师参加讲授,并规定既有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传承,又有青年辅导员的学习探讨,且须进行案例教学演示,讲授。演示内容在讲授前在辅导员内部交流群上公布,便于教师们交流、探讨。
自2012年2月起,每学期双周星期四下午,利用2~3 小时进行讲授,探讨,交流,每次学习有3~4 位辅导员进行评议、探讨,对讲授主题进一步深化,并预告下一次的学习内容和时间。讲授主题、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大学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学生向辅导员征询提出的问题。既有成功经验的交流,又有对新出现问题的思考,既能交流思想政治思想,改进思想政治方法,提高水平,又能加强沟通传达锻炼,提高感知与沟通学生的能力。参加学习交流人员为全院的辅导员和涉及学生工作的党政干部。交流方式包括案例多媒体教学、现场评议、网络评议、电邮通讯评议、探讨等。在为期三年的“交互式”青年辅导员素质培养实践中,学院广大辅导员都感到从这个交流学习平台中受益匪浅,资深思想政治工作者基本都初步掌握了现代通讯方式下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手段,有些还提高很快。而青年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方法、学生工作过程组织、学生事务管理文件编制上有了明显进步。有些青年辅导员还感到每双周一次的学习不能满足他们的特定需要,他们在学院的支持下另外又自发组织了小范围的交流平台,形成了沙龙式的学习探讨模式,使学习向纵深发展。学院涌现出了思想政治能力水平较高,校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他们还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第一,始终把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人才,来源于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思想的直接监护人,思想政治辅导员的素质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
第二,拜师结对是提高青年辅导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有目的、有要求的资深学生工作者、学院党政负责人与青年辅导员结对子,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入手,全面指导帮助青年辅导员,使其知、懂、精、爱,为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帮互学的氛围。继承和弘扬老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育人精神,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是辅导员培养的基本内容。现在的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的指明灯和守护人。这样,既缩短了青年辅导员成长的周期又加快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步伐。让青年辅导员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之下,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第三,建立健全辅导员培养机制是提高辅导员素质的重要制度保证: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科学完善的辅导员培养机制,构建提高辅导员素质的激励机机制,在青年辅导员中定期进行评奖评优,设立专项科研经费以支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使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青年辅导员脱颖而出。在职称晋升、进修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使他们真正从心底乐于当辅导员,同时也给其他青年辅导员以很好的鼓励和促动,使广大辅导员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工作的才能。
第四,青年辅导员是很具有潜力的生力军,要相信他们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职业的认同感和领导的信任也是对青年辅导员的鼓励,这种信任可以化作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由于青年辅导员阅历较浅、缺乏经验,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在关键时刻应及时给予悉心指导。
第五,对青年辅导员在工作上进行扶助和指导的同时,也要在生活上给青年辅导员以关心和帮助。有的青年辅导员初来乍到,家在外地,对学校、对岗位一开始没有归属感。此时,就要多丰富青年辅导员的文化生活,通过采取诸如户外团队训练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
第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养,提升人格教育的作用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高水平、高素质的辅导员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以及教研水平,根本是取决于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升。高校辅导员人格教育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思想红、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以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职责。相信在辅导员素质“交互式”培养平台的作用下,经过不断的交流学习,能够真正引导辅导员提高素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更好地体现大学教育人格育人的价值。
[1]殷殷.地方工科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发展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2]李涛.基于学习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素质、过程及成长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