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结社研究综述

2015-03-18 22:50庞明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结社诗社文人

庞明启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宋代文人结社研究综述

庞明启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宋代文人结社目前也可算得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非常丰硕,产生了大量的论文,并早已有专著出版。宋代文人结社研究可分为总论类、诗社类、词社类、怡老会类四个方面。文章按照不同类别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从中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尝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宋代;文人结社;综述;问题

文人结社在唐代萌芽,在宋代大盛,数量众多、活动频繁,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目前就宋代文人结社所作的研究已经非常可喜,硕果累累。兹就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把握,从中找出一些问题并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宋代文人结社研究总论类论文及专著

(一)在宋代文人结社的总体把握上,研究成果虽然不算丰富,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史江在其2002年博士论文《宋代会社研究》[1]的第六章“文化娱乐性会社”的第一节“诗社、文会”列举了“彭城诗社”、“颍川诗社”、“豫章诗社”、“许昌诗社”等二十九项,有的冠以地名,有的冠以人名,皆有简短的考证。但是第二十八项“与江湖诗派有关的诗社”与1996年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下编“与江湖诗派有关的诗社”内容多有相似。此节最后,又总结出若干特点,颇为精当,但某些论点的论据尚须补充。因为作者所写为宋代各种类型之会社,不专于文学研究,亦不必求全责备。

2005年许伯卿的《论宋代文学会社的繁荣及其原因》[2]从六个方面探讨宋代文学会社盛行的原因,一是“以文会友”的传统,二是民间结社风气的影响,三是求雅的生活情调,四是科举考试,五是文人在乱世的聚合。他还运用了“同辈群体效应”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但是篇幅太大,颇有游离主题之嫌。整篇文章立足点较高,尤其是第二点和第三点原因归纳非常到位。

2005年马茂军的《宋代文人的群体意识与诗歌创作》[3]从文人群体性上探讨宋代文人结党、结社、结派、结盟的意识,认为他们热衷于以群体的形式存在并体现价值。第三部分“文学上自觉结社意识”认为诗社是他们退出政治、回归文人本性的业余活动,分析了诗社与宋诗创作的关系,认为诗社与诗歌流派与诗人团体皆有密切关系。文章立足点很高,观点亦无偏颇,但论述不充分,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基本常识。

2008年周扬波在《宋代士绅结社研究》[4]一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宋代的耆老会和文艺会社进行了研究。第五章第一节,他在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统计的13个耆老会的基础上增加至34个,以表格形式列出。第二节《洛阳耆英会与王安石变法》首先对洛阳耆英会成员进行考辨,接着从变法反对者群体的角度论述他们结社的原因,并分析各成员在元祐更化时期的表现。第二节考证分析南宋鄞县耆老会中五老会、真率会、尊老会、棋社的成员以及诸会在鄞县的作用,包括推动公益事业、教化乡里、敬宗睦族三个方面。第六章“文艺会社”列举并评述了诗社、学术会社、莲社及其他文艺会社。其中以表格形式举出了98个诗社,非常完备。对诸会社的评论集中在政治和文化上面,基本未涉及文学。此书和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是宋代文人结社研究论文中最经常引用两本专著。

2010年董春林在《宋代会社研究综述》[5]一文中对之前的宋代会社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认为虽然研究成果很丰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研究视角局限、会社种类研究不均衡、理论缺失。

2012年李玉栓的《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6]一文认为学界在中国古代文人结社的研究上对理性研究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什么是结社,结社与群体、集团、政党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结社的要素、形态、类型,什么叫文人结社等基本问题加以阐释。此文虽不是专门说宋代文人结社的,但由于它探讨的是文人结社的内涵和外延等基础理论,理当对包括宋代及其他朝代的文人结社研究起到理论和视角的启迪作用。

(二)还有些论文研究文人集会与结盟,中间也包含了不少文人会社的内容

2005年熊海英的博士论文《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7]以怡老会、曝书会、茶会、中秋聚会和诗社为基础,在全面考察五种集会的新变上探讨北宋文人集会的特质:创作争胜意识和娱乐心态;以题、序、注作为诗歌的补充;人我关系开始成为诗歌内容;多以人文题材和学问入诗。文章认为诗话源于文人集会,其中多有诗歌评论,文人集会与诗歌体派的发展有对应关系。最后探讨了文人集会的思想背景,即“雅”的文化品格、“乐”的感情基调、“群”的活动方式。其所举文人会社的主要案例很有典型性,对文人集会中诗歌创作心态、方法与诗歌内容的归纳以及思想背景的挖掘也很到位。但文章没有对文人集会与结社进行概念区分,也没有说明集会中产生的诗歌与其他场合下的诗歌创作的不同点。

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的肖昌菊、王淋淋皆以宋代文人的结盟风气与文学的关系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分别为《宋初三朝文人的结盟风气及诗史意义研究》[8]、《南宋文人的结盟风气及文学史意义研究——以“两浙地区”为中心》[9]。前者认为宋初三朝文人结盟现象有四种类型:以文坛盟主为中心的文人群体、以乡野文士为主的诗人群体、文人结社、政治朋党四种类型。在文人结社方面列举了怡老会、同年会、禅会、莲社、诗社五种形式,论述较为简略,也许是资料比较匮乏的缘故。其他三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后者分上中下三编,分别为纵向研究,概览了南宋前、后期史浩、杨万里、汪大猷、杨缵、周密、宋代遗民几大文人群体结盟;横向考察,以南宋怡老会为中心并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梳理;南宋文人结盟的文学史意义研究,提高宋词地位、推动宋诗中兴、促进两浙文学繁荣、为后世文人结盟活动树立楷模。其中涉及到的文人会社很多,主要为史浩、汪大猷的各种怡老会社以及杨缵、周密等人的词社、吟社。此文结构宏大、内容丰厚,相当于一部南宋文人结盟史,但对文人结盟和文学的关系论证很少,主要集中在第三编第一章,且前两编中列举的所有会社几乎都在《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二书中出现过,在叙述、论证方面也亦步亦趋,没有多少创新点。文章也没有把诗社、词社、吟社等专门的文学会社和不以文学创作为主要目的的怡老会社区分开来,在论述怡老会社等非专门的文学会社上也没有挖掘出它们与文学的联系。诸如此类,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缺憾。

二、宋代诗社研究论文及专著

(一)对宋代诗社进行总体性观照的研究

研究宋代诗社最早的专著为1996年欧阳光的《宋元诗社研究丛稿》[10],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宋元诗社研究,有十个部分,即:宋代诗社与诗歌流派、宋元科举与文人会社、宋代的怡老诗社、元初的遗民诗社、元代诗社与书会、月泉吟社的结社与活动形式、月泉吟社作者群略考、汐社简论、宋遗民诗人方凤生平与创作初探、与元初遗民诗社有关的一次政治活动——六陵冬青之役考述。下编为宋元诗社丛考,考证出56个诗社,主要为诗社和怡老会社。此书第一次对宋元诗社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为宋代文人结社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开创之功,影响巨大。缺憾在于将怡老会社如耆英会、真率会、九老会等也当作诗社,没有区分它们和专门诗社间异同。下编诸多的会社考证上虽然力求时间、地点、人物各要素齐备,但阐释较为薄弱。这也为后来者留下了大段的研究空间。1997年彭玉平发文《宋元诗社与宋元文化》[11]评论了此书,肯定它在诸多方面的开拓发微之功。

王兆鹏早在1992年就发表过《宋南渡词人的诗社唱和》[12]。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将南渡间的诗社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予以考证,即:以唱和诗词、切磋诗艺句法为主的诗社,主要为豫章诗社和许昌诗社;以讲论人生、哲学问题为主的短期聚会,同时也唱和诗词;会课,一般是尚未成名的青年士子们聚集在一起怜惜诗文,规定时间交出作业,再互相评判;以同一题材邀请当地或外地的诗人、名流唱和,这是宋代更为普遍的松散而短暂的结社。第二部分写南渡之际诗社唱和之风反映出词人们自觉明确的群体意识,体现在权威作家的领袖意识和群体成员的从服意识。该文把没有冠名诗社的类似于文学沙龙、学术沙龙的小型聚会也纳入诗社的考察视野,明确交待了其中的诗词唱和情况,较能使人信服,并开创了诗社的四分法。如果作者能跳出诗人、词人这样的定义限制,相信还能获得更多的阐释空间。

1992年王德明的《论宋代的诗社》[13]一文对宋代的诗社类型、规模、命名方式、性质以及与宋诗发展的关系做了提纲挈领式的论述,为宋代诗社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和理论的基础,其观点基本为欧阳光和众多的研究者所采纳,后来学者也基本没有脱离他的研究思路。文章分宋代诗社为五类:一,只是一个流派而无组织的诗社;二,有的诗社只有一次聚会,之后便不再存在;三,有的诗名是指诗人们聚会的地方;四,有的诗社实际上是一次大型诗歌比赛;五,更多诗社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长活动多的文学团体。宋诗社特点为规模较小、往往以地名为社名,到南宋中后期才大量出现并风行。诗社对宋诗创作的影响有四个方面:诗社大量出现繁荣了宋诗创作;促进了创作技巧的提高;使宋诗产生了许多内容单薄、纯为应酬的平庸之作。文中的个别看法有失偏颇,如认为江西诗社是一个有流派无组织的诗社,这是将江西诗派等同于江西诗社,并且认为其无组织性,欧阳光则认为豫章诗社正是江西诗派内部非常有组织的诗社,对此观点有所纠正。又如认为汐社是属于宋代诗社,是诗人们聚会的地方,而经过欧阳光的考证,汐社的“汐”是潮汐的意思,代表一种规律性,不是地名,而且它是宋代遗民诗人的诗社,属于元代。

2005年熊海英《“结友为文会”——论诗社在北宋的兴起和发展》[14]一文,认为诗社是一种文人的新型聚会形态,因宋代文治、科举、社会分工的原因形成规模。它有两种情况即纯为爱好诗歌的一般雅集的结社和为应举的有品题和奖惩的结社,但未能截然区分。宋诗社的发展趋势一是向文学、诗歌靠拢,二是重心下移即成员的身份地位下降,由中央分散到地方。文章能从大处着眼论述宋代诗社,但是某些观点显得武断,如诗社的两分法,远不如王兆鹏、王德明两位前辈的分法科学,且所谓向文学、诗歌靠拢的趋势也没有给出充分的证明材料。同年,熊海英在另一期刊发表《结友为文会——论北宋的诗社》[15],内容无二,不再介绍。

2006年马茂军《宋代诗社与诗歌创作关系研究》[16]一文开始即表明从宋代文人的组织诉求、生存状态、文人意识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宋代诗社,组织上从怡老会到正式的诗社诗歌创作的目的越来越明确,生存状态上诗社为远离政治的诗意栖居地,文人意识上主要为诗社与宋代诗歌创作的关系体现了文人的价值、存在与文化使命。其中“文人意识”一节即前面介绍过的他的另一篇文章《宋代文人的群体意识与诗歌创作》的后半部分。此文题目只照应“文人意识”一节,不能涵盖全篇,且文人意识一节有过分夸大诗社作用的嫌疑。

(二)在具体诗社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6年周扬波《杨万里诗社与南宋孝宗朝政治》[17],考证了杨万里结社的时间和成员,认为其社友多具有共同的政治倾向,并在孝宗年间决定高宗庙号、高庙配享二事上表现出了诗社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此文后收入《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一书中。文章主要从历史研究方面入手,没有涉及到文学。

2006年阳静的《贺铸与“彭城诗社”研究》[18]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彭城诗社的三个特点:主题尚“隐”,强调赋诗的文人之乐、追慕唐风;第二部分论述贺铸的诗风受到苏轼影响的原因一为在徐州追踪苏轼留下的踪迹、主动学苏,二为与苏门弟子张耒的交往,在诗风上二人亦有相似处。这是第一次专文研究彭城诗社的文章,但一二部分脱节,没能紧密联系起来。

2010年林蓓蕾的硕士学位论文《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19]第一次详细论述了豫章诗社。分成四章:第一章论述该社产生的政治背景、地域因素、诗坛景况。第二章考论该社的主要成员的生平。第三章为该社活动内容,包括成员唱和与诗学批评,后者论述了徐俯和其他成员的诗学主张以及后人对其诗学主张的评价。第四章为该社的影响,论述了该社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作关联,证明吕本中作图时间恰在该社活跃时期,以及该社成员、唱和作品与宗派图中诗人及作品多有重合,可见二者关系紧密。再论述该社促进了江西诗派的形成,从时间上看诗社最早在1102年就已开始活动,成员上有很多人同时出现在宗派图当中,诸成员与黄庭坚不是晚辈亲戚就是受过他的指点。文章选题很有价值,第三章和第四章是精华部分,充分证明了豫章诗社与江西诗派的密切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形成的极大促进作用。第二章成员生平的考证上颇为冗长。

2011年汪晓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研究》[20],对于创图的背景、时间、目的、诗人群整体特征进行了论述。其中第四部分“图中诗人群的整体特征”中第一章“在诗歌唱和中形成流派”第一节为“诗社唱和”,在“豫章诗社”外还论述了“倦殼轩之会”、临川之会、王直方园赋归堂之会,实际上是一次次的诗歌唱和集会,除了豫章诗社之外皆未明确记载属于诗社。

2012年罗宁的《北宋大观年间庐山诗社考——兼论其与江西诗社之关系》[21]一文,考证了北宋大观年间王铚、祖可等人庐山诗社的成员、时间、作品与豫章诗社的关系,认为庐山诗社成员与豫章诗社成员有非常密切的交往关系,也多少影响了豫章诗社的成立。文章主要贡献是考证了前此鲜被关注的庐山诗社,但还应对其唱和诗歌作深入解析。此文同年又以《庐山诗社小考》的题目发表在《文学遗产》上[22]。

2013年丁放、张晓利《<楚东酬唱集>考论》[23]通过文献梳理,弄清了已经亡佚的《楚东酬唱集》、《楚东酬唱后集》的刊刻情况、收诗内容,皆为宋孝宗隆兴年间王十朋知饶州时与洪迈等人所结楚东诗社的唱和诗歌集。文章认为《楚东酬唱集》具有以下特征:推崇、学习唐诗,审美上追求细致精工。

同为研究王十朋结社,陈小辉于2013年发表《王十朋结社述论》[24]一文,对王十朋一生中所结包括楚东诗社在内的六个社团进行考略,并归纳了三个特点:以游山玩水、饮酒作诗等娱乐目的为主,以次韵联句为诗歌的创作方法,以诗筒往来的形式进行唱酬。文章认为诗社影响了王十朋的生活和创作,收获到了欢乐和友谊,提升了作品数量、写作技巧和创作理念,但在议论上没有突出其特性,显得泛泛。

在宋代具体诗社的研究上,陈小辉稍前在2013年又发表了《杨万里结社考》[25],考证出杨万里一生所结或所参与过的吉州诗社、零陵诗社、临安诗社、常州诗社、金陵诗社,对现有文中一些混淆处进行澄清、补证。

(三)在以地域作为标准研究宋代诗社的论文也有不少

2003年季学源、张如安《宁波的诗社》[26]一文对中国古代宁波地区的诗社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宋代为“五老会”、“八老会”、“尊老会”、“真率会”等怡老会社。

2013年,以地域为限,陈小辉又连续发表七篇关于宋代诗社的文章,即《宋代安徽诗社概论》[27]、《宋代河南诗社略论》[28]、《宋代湖南诗社概论》[29]、《宋代江苏诗社略论》[30]、《宋代福建诗社略论》[31]、《宋代巴蜀诗社略论》[32]、《宋代杭州诗社略论》[33]。考证出的各省诗社数量惊人,可谓用力甚勤,大大提升了前此考证出的宋代诗社数量。但是作者把怡老会社和一些记载极其简略、未能判明为何种会社者皆归为诗社,不免失之草率。而且各论文论述特点的部分也极其简单,未能作深入的归纳。

三、宋代词社的研究成果

(一)在宋代词社作整体性研究的仅一人

2010年张晓利的硕士学位论文《南宋词社研究》[34]一文全面研究了南宋的词社,分四章。第一章从南宋都市繁华、结社流行、词体特点论述词社盛行原因。第二章概论词社发展及特点、成员构成。第三章以时间顺序考论南宋怡老会社、江湖词社、西湖吟社。第四章,从词社对词题材、功能、格律上的影响上论述南宋应社之词。其中第四章第三节《词社活动对格律派形成的影响》创见较多,从词社成员的词学著作起到的词法传授作用,和词社成员与格律派之紧密关系入手进行探讨,较有说服力。其余部分都基本运用诗社研究的成果,甚至只因为诗社和怡老会成员写过词就强行把它们说成是词社,叫人难以信服。2012年作者将此文第二章第二节《南宋词社的特点——在诗社参照下的南宋词社》抽出单独发表,不再介绍。

2013年张晓利《南宋词社辑考》[35]一文,文章考证了南宋后豫章词社、李流谦词社、王道词社等21个词社,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在文章开头作者交待了词社定义的三个标准:一,虽以诗社命名,成员中有词人者可视为词社;二,词人文献中有“社友”、“同盟”、“同社”之类词汇,词作中有“分题”、“分韵”等唱和酬答活动记载的课径称为词社:三,怡老社、遗民社中有词人参加并有作品传世的也作为词社考察。概念过于宽泛。

(二)在具体词社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3年尹占华《论周密等人西湖词社的创作活动》[36]定义周密等人的西湖词社为:是一个以杨缵为中心人物、以西湖周围的景物为活动地点、以作词为主要内容的词人吟咏活动的社团形式。考证主要人物有杨缵、周密等九人,活动时间则在宋理宗景定四年(1263)至度宗咸淳元年(1265)。他们作词坚持音乐性,以“雅”为旨归,第一个标准是语言不能鄙俗,第二个标准是格调不能软媚,第三个标准是意思不能狂怪直露。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张炎等词人的咏物唱和,可视为西湖词社的后期活动。这些词作寄托身世之感,艺术手法含蓄隐蔽,对于清代常州派的词论影响甚大。

2008年高利华的《宋季越中词人结社联咏之风》[37]中涉及到的词社有西湖吟社和浙西词社,没有详尽论述,对联咏之风的叙述比重较大。在论述上把结社与联咏结合起来,无法分别,给人的感觉主要还是在说联咏。在特点论述方面,主要在成员皆为宋季代表性词人、常作有寄托的咏物词、对元蒙有强烈抵触情绪几个方面,认为越中早有咏物和唱和风气。文章题目后来改为《宋季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发表在2009年的《文学评论》[38]上。

四、怡老会社研究论文

1999年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杨新《<文潞公耆英会图>考析》[39]一文中简要介绍了文彦博耆英会之后,详细描述了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宫藏本《宋人耆英会图》,包括藏本材质、题跋、印章、图中人物、建筑、家具、器皿,判定应该是宋人作品,有可能是真品。若果真如此,对我们研究元丰耆英会将大有裨益。

对宋代怡老会的研究从1996年欧阳光的《宋元诗社研究丛稿》之后沉寂很多年,直到2006年、2007年周扬波发表《南宋四明地区耆老会概述》[40]、《洛阳耆英会与北宋政局》[41]两文才打破了这种沉寂的局面。两文后来皆收入他的《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一书中。

2007年杨木军《试论北宋中期“耆英会”》[42]一文认为北宋中期“耆英会”产生的社会背景为经济发达与重交游、尚结社的社会风气,举出仿慕白居易洛阳九老会而作的一些“耆英会”,并着重介绍了元丰洛阳耆英会,详细考察了耆英会的三种主要活动即饮酒、作诗、游园,论述入会条件为年龄高、声望高、有共同的节行操守。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北宋耆英会的情况,抓住最著名的元丰洛阳耆英会进行说明,但是基本把该会内容和入会条件当成了北宋中期所有耆英会的内容和准则,亦有失偏颇。

2007年熊海英的《福寿康宁慕白傅,高情厚谊敦乡风——宋代的怡老会》[43]认为怡老会即是退休官员为怡情适性所举行的群体集会活动,始于中唐白居易的九老会,宋人仿效者不断,在娱乐的同时也有推行儒家礼仪的教化意义。宋人之所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十分钦慕白居易九老会,是因为举行怡老会的洛阳及江南苏杭等地与白居易颇有渊源,符合“中隐”标准;同时希望以诗歌和图画流播无穷。怡老会的发展有重心下移的趋势,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密,成为重要的社交集会,发挥着各种作用。文章能抓住怡老会参与者崇拜白居易的心理并与宋代特有的政治、文化背景相结合,是非常到位的,但是文章忽略了元丰洛阳怡老会在白居易之外又树立了一个典型的事实。

2009年庄国瑞的博士学位论文《北宋熙丰诗坛研究》[44]第二章“司马光与洛阳文人集团”第一节“洛社形成原因”考察了富弼、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因反对变法被排挤出朝廷闲居洛阳的过程,第二节“洛社诗歌创作”第一部分“雅集场合”简述了六老会、真率会、耆英会的情况并选取了其中的几首唱酬作品进行评论,认为这是模仿白居易等人的唱和活动,吟玩性情、率然成章,风格雍容典雅,但同时有人认为他们的诗歌是北宋中期上层士大夫生活的缩影,与宋诗发展关系不大。这篇文章第一次用洛社的概念概括司马光洛阳文人集团,却没有对“洛社”一词进行任何说明,以至于和洛阳的地名混淆不清。第一次对洛社怡老会诗歌进行较为详细的评析,但仅选取其中寥寥几首,不足以反映全貌。认为这些诗歌的出现与宋诗发展没有关系,没有根据。

2010年陈小辉的《宋代耆老会考——兼与周扬波商榷》[45]修补了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中考证的宋代耆老会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的信息,使得宋代耆英会的考证更加准确完备。

2011年吴肖丹的《北宋熙丰名臣致仕文学研究》[46]的第二部分“熙丰致仕官的文化背景及创作关系”第一节为“洛阳怡老诗会的理趣”,认为他们在志趣相投的唱和中获得了精神的超脱和愉悦,同时注重道德修养和对真淳朴淡旨趣的追求。文章第一次有意于探讨熙丰怡老会的诗歌创作,但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已。当时居洛闲居官员众多,留有大量的诗歌作品,非常值得深入挖掘下去。

2011年张再林《白居易的“九老会”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宋人对“九老会”的仿慕为例》[47]认为白居易“九老会”是中唐以来以闲旷心态为官的风气反映,成为文学史佳话,后人纷纷仿慕。宋代就产生了很多仿慕集会,产生了大量风格闲适的属于“白体”范畴的唱酬诗歌。文章着重探讨九老会及其仿作中体现的心态和闲适诗风,没有仅停留在事实的考证说明,而是结合了文学创作进行阐释,把握非常到位。但文中所列宋代仿九老会例证太少,不足以代表整个宋代的情况,其实宋代的怡老会无一例外皆为对“九老会”的仿慕,周扬波和陈小辉等人考证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充分。文章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怡老会诗歌的“白体”特征充分展现出来,仅仅以唱和形式和闲适诗风定义“白体”失之简单化,而且也没有给出足够的例证和充足的阐发。

2011年罗惠缙《以九老会为首的怡老会社主题探论》[48]探讨了中唐以至近现代效法九老会的怡老会社情况,考察出各个时代出现的以九老、耆英、真率等命名的会社达60多个,认为九老会等会社分为朋辈型、隐逸型、遗民型,文学主题为颐养天年、亲朋师生欢聚、隐逸情怀、遗民兼兴废心态。文章立意宏远,分类切当,但是在纵向考察九老会等相同主题的怡老会社在不同时代的演变情况上缺乏历时的维度。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的思考

宋代文人结社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无论是诗社、词社、怡老会的探讨,还是从全局出发进行总览式的探索都有不少论文发表,还有一些专著和硕博士论文出现。在基本概念的把握、事实的考证梳理、现象的归纳总结、理论的分析评议上,不同的研究者侧重点有所不同,已经把宋代会社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尤其是在诗社的考证上面尤为着力。尽管如此,以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依然存在很多缺憾、出现了很多误区,并留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值得后人在这片丰沃的土壤上继续耕耘下去。

(一)对于会、社、盟、集会等概念界定不清,甚至十分混乱

李玉栓在《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一文中辨析了群、会、团、党、社的概念,将结社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为了相同的目的集合起来,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团体。简言之,结社就是多数人有组织的集合。”并且由此认为结社至少应该具备四个条件:“广泛性,仅仅一个人的活动不能称为结社;目的性,无目的的结合不能称为结社;稳定性,偶然的集合不能称为结社;组织性,随意的群体聚合不能称为结社。”并且依据社员多少、社旨显晦、社时长短、社约有无等情况,将结社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形态。如果按照这种标准划分的话,宋代的会社基本属于初级和中级两种形态。王德明依据宋代诗社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分成五类(见前),如果按照李玉栓的诗社定义,前四种都不是诗社,这恐怕又与宋人自己的记载不符。

于是有的研究者干脆不用结社而用群体、结盟、集会这样的概念,并将诗社、怡老会等会社囊括其中。同时也可以看到有些专门研究文人结社的文章把结社的内涵放大得和结盟、集会类似,即使不如此,也有人在论述的时候得出的结论和群体、结盟、集会等研究的结论基本没有二致。

以笔者愚见,在确定何者为文人结社方面,只应有一个标准,就是古人明确记载自己是诗社、词社或者怡老会的就可以是结社,否则我们就不要轻易说是结社,即使实际上有些会社确实与一般性的集会、结盟、群体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只能够将文人会社研究的重点放在王德明所说的第四种会社上面,即“一种有组织的文学团体”。研究还应该参照文人圈之外的其他会社组织的结社情况,很多研究者都指出宋代文人结社是处在宋代社会各行各业的结社大潮之中的,如果能将文人结社放在这样一个大潮之中去研究的话,相信还能有更多的创获。

(二)诗社、词社、怡老会概念混淆,甚至为了找到更多的研究材料和对象,不惜张冠李戴,强拉硬扯

从欧阳光的《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开始,诗社和怡老会就完全混淆到了一起,后来的研究者也曾提出过反对意见,但这种声音极其微弱,大部分还是混在一起冠以诗社之名加以研究。怡老会的主要目的是怡老,写诗作词是怡老的手段之一,不是主要目的,这和专门以切磋技艺、赓和比赛为目的的诗社不同。这关键是看有没有宴饮、出游等聚会活动,这种活动是诗歌唱酬的主要契机,也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我们无须非要把怡老会说成是诗社或词社,这并不妨碍对其中的文学创作进行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怡老会中的诗歌基本都是围绕着怡老主题的,至少在宋代是这样的,这也是它与诗社不同的地方。

在词社研究方面,本来东西就特别少,而非要把有词作产生的诗社、怡老会也说成是词社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像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的诗社唱和》那样,除了宋末周密等人明确以词名社者,在诗社和怡老会的范围内讨论词的创作就可以了。

(三)对文人结社中产生的诗词等文学作品的阐释不够,应该加强

既云文人结社,甚至还直接以诗社、词社为名,且中间有大量的唱和作品产生,再加上序跋等文章,当有比较大的阐释空间。当然,学者们对此研究不多也是因为这类作品应社痕迹明显,而且次韵、分韵、联句等创作方法比赛、游戏性质较强,在艺术上没有太多的可观性。但我们仍然可以加强对作诗技巧和诗歌文体特征、思想内容的探讨。

(四)对怡老会及其文学创作方面的研究明显落后于诗社

不同于词社的研究窘于材料,怡老会的材料较多,但是现在研究成果远远不及诗社。研究者往往过分看重白居易九老会的开山及典范作用,而忽略了文彦博、司马光耆英会、真率会的典范作用。南宋出现了那么多的几老会、真率会之类,在后人的追慕心理上熙丰旧党名臣一点也不少于白居易。之所以北宋中期以后至南渡期间几老会、真率会比较罕见,是因为新党打压旧党的原因。而到了南宋[49],元祐党人的历史地位空前提高,后人追慕成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研究者往往看到苏轼及其作品在南宋大受追捧,而没有看到其实元祐名臣在整体上都是倍受崇拜的,其中熙丰洛阳怡老会的风靡就反映了这一点。怡老会虽然不是专门性的文学会社,但是产生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尤其是北宋洛阳怡老会、南宋鄞县怡老会,很值得我们做专门性的研究,考察在怡老主题下的文学创作情况。

综上所述,宋代文人结社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也有几部专著出现,在基础研究和理论阐释上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依然不可回避一些问题和缺陷,有待于后来的研究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

[1]史江.宋代会社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2002.

[2]许伯卿.论宋代文学会社的繁荣及其原因[J].苏州大学学报,2005(3).

[3]马茂军.宋代文人的群体意识与诗歌创作[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4]周扬波.宋代士绅结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5]董春林.宋代会社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6]李玉栓.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J].社会科学,2012(3).

[7]熊海英.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肖昌菊.宋初三朝文人的结盟风气及诗史意义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9]王淋淋.南宋文人的结盟风气及文学史意义研究——以“两浙地区”为中心[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11]彭玉平.宋元诗社与宋元文化[J].文学遗产,1997(6).

[12]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的诗社唱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

[13]王德明.论宋代的诗社[J].文学遗产,1992(6).

[14]熊海英.“结友为文会”——论诗社在北宋的兴起和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5]熊海英.结友为文会——论北宋的诗社[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16]马茂军.宋代诗社与诗歌创作关系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1).

[17]周扬波.杨万里诗社与南宋孝宗朝政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5).

[18]阳静.贺铸与“彭城诗社”研究[J].阅读与写作,2006(9).

[19]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0]汪晓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1]罗宁.北宋大观年间庐山诗社考——兼论其与江西诗社之关系[J].九江学院学报,2012(1).

[22]罗宁.庐山诗社小考[J].文学遗产,2012(2).

[23]丁放,张晓利.《楚东酬唱集》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24]陈小辉.王十朋结社述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0).

[25]陈小辉.杨万里结社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26]季学源,张如安.宁波的诗社[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7]陈小辉.宋代安徽诗社概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8]陈小辉.宋代河南诗社略论[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29]陈小辉.宋代湖南诗社概论[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0]陈小辉.宋代江苏诗社略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1]陈小辉.宋代福建诗社略论[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32]陈小辉.宋代巴蜀诗社略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33]陈小辉.宋代杭州诗社略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6).

[34]张晓利.南宋词社研究[D].合肥: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5]张晓利.南宋词社辑考[J].古籍研究,2013(1).

[36]尹占华.论周密等人西湖词社的创作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2003(3).

[37]高利华.宋季越中词人结社联咏之风[C].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8]高利华.宋季两浙路词人结社联咏之风[J].文学评论,2009(2).

[39]杨新.《文潞公耆英会图》考析[J].文物,1999(2).

[40]周扬波.南宋四明地区耆老会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

[41]周扬波.洛阳耆英会与北宋政局[J].洛阳大学学报,2007(1).

[42]杨木军.试论北宋中期“耆英会”[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3]熊海英.福寿康宁慕白傅,高情厚谊敦乡风——宋代的怡老会[J].寻根,2007(5).

[44]庄国瑞.北宋熙丰诗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5]陈小辉.宋代耆老会考——兼与周扬波商榷[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6).

[46]吴肖丹.北宋熙丰名臣致仕文学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7]张再林.白居易的“九老会”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宋人对“九老会”的仿慕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1(4).

[48]罗惠缙.以九老会为首的怡老会社主题探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1(7).

[49]朴亭顺.宋代画意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责任编辑:郑宗荣)

A Survey of Writers Association in Song Dynasty

PANG Mingqi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Haidian, Beijing 100872)

Writers association In Song Dynasty is a research focus nowadays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s abundant with plentiful papers and some monographs published. The writers associatio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pandect, poetry, ci and the aged entertainment. This paper has a detailed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Some problems are spotted and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Song Dynasty; writers Association; survey; problems

I206

A

1009-8135(2015)01-0080-08

2014-08-02

庞明启(1985-),男,安徽淮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方向博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宋代真率会及其诗词创作研究”(编号:15XNH03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结社诗社文人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
文人与酒
诗社撷英
文人吃蛙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
诗社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