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

2015-03-18 22:37徐良雄,高卉,刘祖松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

**通信作者,E-mail:476988838@qq.com

徐良雄,高卉,刘祖松,曾德志,黄翠萍**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作出诊断分类,并统一给予舍曲林片100mg/d治疗,根据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减分率评价疗效。结果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中产后1月内起病66.7%,1月后起病33.3%。经药物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痊愈50.0%,显效36.7%,有效13.3%。结论产后首发抑郁症起病急,有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以20~38岁剖腹产的初产妇常见,城市高于农村,文化层次低的发病率高于文化层次高的,给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康复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抗抑郁药物;临床分析

产后精神病又称产褥期精神病,是指在产后4周内产生的各种精神障碍,一般起病急,主要分为产后抑郁、产后精神分裂症及症状性精神病三类,产后抑郁最常见,发病率为10%~15%。为提高识别和诊治能力,现将2012—2013年在我院住院的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分类诊断标准;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20分;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和物质依赖患者,年龄20~38岁。

1.2方法入院时采用自编调查表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发病年龄、分娩方式、起病时间、有无心理社会因素、地域差异、诊断分类、治疗及转归。

治疗上统一给予舍曲林片,用法:第一周50mg/d,1次/d,早上顿服;第二周100mg/d,1次/d,早上顿服;连续口服用药时间为8周,不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

合并睡眠困难者可短期联用苯二氮卓类药(如阿普唑仑0.8mg/晚)

合并心慌和静坐不能患者可短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20mg/d)和抗胆碱能药(苯海索4mg/d)。

1.3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测评由本项目组成员负责,首先要对项目组成员进行量表测评方法培训,一致性检验Kappa值>0.95。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的减分率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痊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HAMD减分率≥75%;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情绪正常,HAMD减分率≥50%;有效: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HAMD减分率≥25%;无效:症状及情绪无改善,HAMD减分率<25%。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末各评定1次。按照文献划分,总分超过35分,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为轻度或中度抑郁;小于8分无抑郁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4、8周末分别行三大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2结果

2.1发病年龄患者均为适龄孕产妇,其中20~28岁发病36例(60.0%),29~38岁发病24例(40.0%)。

2.2起病时间产后1月内起病40例(66.7%),产后1月后起病20例 (33.3%)。

2.3分娩方式顺产发病25例(41.7%),剖腹产发病35例(58.3%)。

2.4分娩次数初产妇发病44例(73.3%),多产妇发病16例(26.7%)。

2.5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者45例(86.5%),无明显心理社会因素者15例(13.5%)。

2.6地域差异所有患者中,来自城市者40例(66.7%),来自农村者20例(33.3%)。

2.7文化程度分类根据患者受教育文化程度分类,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8例(30.0%),初中26例(43.3%),小学10例(16.7%),文盲6例(10.0%)。

2.8疗效分析痊愈30例(50.0%),显效22例(36.7%),有效8例(13.3%)。

2.9药物副反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静坐不能3例,震颤3例, 窦性心动过速3例。EEG轻度异常4例,给予苯海索(4mg/d)和普蔡洛尔(20mg/d)对症处理后改善。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共调查了60例产后首发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与患者剖宫产的方式有较大关联,产妇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受到产妇手术方式的影响。当产妇采用剖腹产这一方式时心理紧张和恐惧程度会增加,及对新生儿的安全及切口的过分担心又会加重患者紧张的程度,从而导致患者的抑郁。另外学历较低的产妇由于不积极主动获取孕产期相关知识,不能正确认识分娩后的事宜及如何自我保健,导致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因此,尽可能的对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如:加强初产妇产褥期的心理健康指导,提倡顺产和母乳喂养,避免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将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一旦出现精神障碍,要积极治疗,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谢日华,罗阳.产后抑郁症病因研究及防治进展.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5(4):305

[2]中华医学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

[3]郑桂琴,郭慧芳,旷春秀.帕罗西汀结合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疗效观察.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97

[4]梁洪波,麻爱华.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分析.精神医学杂志,2011,22(6):449

[5]雷丽香.26例产后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0,8(27):5

[6]张明园.精神疾病和疾病负担.中华医学杂志,2012,81(2):67

(收稿日期:2015-06-02)

DOI:10.16751/j.cnki.2095-4646.2015.06.0484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5)06-0484-03

*项目基金:湖北省卫生计生政策类专项科研项目(WJ2015GB032)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浅析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原因与心理护理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探讨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