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研究

2015-03-18 00:32徐高嵩张辉马金科
关键词:官话朝鲜汉语

徐高嵩,张辉,马金科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朝鲜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研究

徐高嵩,张辉,马金科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朝鲜半岛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历史悠久,朝鲜朝(1392-1910年)逐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宣祖朝时期(1567-1608年),与明王朝的关系由于宗室辩诬及“壬辰倭乱”“丁酉再乱”而进入蜜月期。然而,在此急需汉语人才之际,宣祖朝却打破了定期派遣汉语官话“质正官”入朝“质正”的惯例。我们通过《宣祖实录》等史料,考证了这一时期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建设的特征及其缘由,以期为朝鲜朝时期汉语官话教科书及工具书的研究提供参考。

朝鲜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呈现出向“域外”扩展的新局面,尤其是对东亚汉语史研究的开展,关于汉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流变、汉学家、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等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金基石(2005、2006)、李无未(2007、2013)、张辉(2014)等人已经取得了许多珍贵成果,也在研究方法上提供了许多创新。李无未(2013)指出:“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是具有基本的文献史料,否则,研究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因而本文对于朝鲜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的研究考证,皆以“域外”文献(主要是《宣祖实录》)为依据,通过搜集、甄别汉语语料和非汉语语料、“主语料”和“副语料”,[2]整理其中的汉语官话制度资料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影响及与汉语官话语音史研究的关系。

一 汉语官话“质正”制度

1.汉语官话“质正”“质正”制度及“质正官”。

所谓“质正”就是质询就正。(李无未、张辉2014)朝鲜朝“质正”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语言、风俗、法律等。而“质正”制度就是建立各级部门、制定一系列规范以保证更好地完成“质正”任务。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就是通过承文院、司译院及各级地方译学院,按照一定的汉语“质正”规范完成“质正”活动。具体包括定期派遣“质正官”赴京“质正”、访学辽东、定期组织“考讲吏文”等。朝鲜朝将“事大交邻”作为基本国策,认为与中国的关系“至诚事大”,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的实质是以“事大”为战略中心而服务的,[3]因而汉语官话“质正”尤为重要,设立了专门的“质正官”。成宗时期(1469-1494年)曾将出身中人阶层的崔世珍破格认命为“质正官”,中宗34年(1539年)提拔为从二品的嘉善大夫。朝鲜学者李肯翊(1736-1806年)在他的《燃藜室记述》对此事也有过记载:“成庙以崔世珍特差质正官,言官启曰:以杂职补质正之官,古无此例。上曰:苟得其人,何例之拘,自予作古可也。”[4]

2.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建立及发展的缘由。

汉语官话“质正”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汉语水平,培养优秀的汉语翻译人才,方便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往来,学习先进经验。

政治上,在与明王朝的交往活动中,主要使用汉语,这就要求出使的官员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明太祖在位时,对于朝鲜朝使臣的汉语水平就曾提出过批评,要求朝鲜朝派遣汉语水平高的使臣。“你那里使臣再来时,汉儿话省的著他来,一发不省的不要来。”[5]由于明朝对于朝鲜朝使臣和译官的高要求以及两国交往的不断密切,使得朝鲜朝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官话“质正”和译官选拔、培养的一系列制度。

经济上,两国贸易日渐频繁,朝鲜朝需要大量汉语人才以满足经济往来的需要。因而,负责汉语官话“质正”的学者在编写汉语教科书时也有所侧重。商务贸易内容在朝鲜初期的官话会话教科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点也是贯穿整个朝鲜时代汉语官话教科书体系的重要特征。[6]

思想文化上,朝鲜朝时期汉诗发展到了高潮,涌现出了以徐居正为代表的汉诗诗人。“愈老愈奇”的主张,是其系统文学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包括他对文学天赋的认识,对高丽时期文学创作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中国江西诗派观点的积极接受,思想深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7]汉语官话及其“质正”制度在中国思想文化引进的过程中起到了媒介和桥梁的作用,而朝鲜朝汉学的兴盛也对汉语官话及其“质正”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朝鲜宣祖朝之前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概况

朝鲜半岛的汉语“质正”历史十分悠久。后三国时期泰封国(901-918年)的“史台”是第一个国家的专门外语机构。史台“掌习诸译语”,译语即外语,汉语当是最主要的科目。[8]公元1392年,朝鲜太祖李成桂建立了朝鲜王朝(又称李朝),开始将汉语官话教育及“质正”纳入国家正规体制之中。

在汉语官话的“质正”方式方面,宣祖朝之前的学者强调“频入中国,与汉人语”才能真正地精熟汉语官话,例如《实录》中宗81卷,31年(1536年丙申/(嘉靖)15年)2月25日(庚戌)条:

庚戌,领议政金谨思议:“文官中专业汉语者,必频数赴京质正后,可以成熟。”左议政金安老、右议政尹殷辅议:“凡学汉语者,虽曰(禄)[肄]习精熟,入中国,与汉人语,讹误舛错,不相通晓。必须频数赴京,专心(质)[资]习,庶能通也。”[9]

然而明代以来,明王朝对于朝鲜的留学生态度渐变冷淡,对于派遣留学人员的请求也多次拒绝。宣德八年(1433),朝鲜世宗大王“奏遣子弟诣太学或辽东学”,遭到明宣宗的拒绝;天顺年间(1457-1464)朝鲜派遣子弟访问留学的请求又被明英宗拒绝,并下旨申敕。究其原因,“盖不喜外人久留京师,窥觇中国事而然耳。”为了解决汉语官话“质正”的困境,朝鲜朝采取了“曲线质正”的方式。包括派遣汉学学者到辽东进行访学“质正”以及在向明朝派遣谢恩使、朝天使时,派遣汉语“质正官”同行,授予“质正官”汉语语言文化等方面的“质正”任务等。

汉语官话教科书“质正”方面,朝鲜宣祖朝之前的汉语教科书主要以《直解小学》《老乞大》《朴通事》为代表。“然《直解小学》逐节解说,非常用汉语也。《老乞大》《朴通事》多带蒙古之音,非纯汉语,又有商贾庸谈,学者病之。”[10]因此,1473年李边编纂了书面语体的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在语音“质正”方面,针对汉语古音、韵书音与今音的差别,没有标注声调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弊端,崔世珍依据汉语官话时音“质正”了《四声通解》(1517)、《训蒙字会》(1527)等著作。在深入对比韩汉语音特征的基础上,为了更准确的标注汉语语音,创造了一种谚文变形字体——“国俗撰字法”[11]

三 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

宣祖时期(1567-1608年)为朝鲜朝中期,在汉语官话“质正”制度方面暴露出了许多的弊端,汉语人才储备不足,原有的“质正”制度无法解决当下的问题,包括汉语“质正官”也在此期间经历了由存到废的转变。我们可以从《宣祖实录》中对这些问题窥见一斑。

《实录》宣祖7卷,6年(1573年癸酉/(万历)1年)1月12日(癸巳)条:

又陈曰:“文臣能汉语,堪为御前通事者至少,故国家必预为之培养。在世宗朝,闻中朝名士谪辽东,至遣申叔舟、成三问等,往学汉语吏文。在中庙朝,崔世珍、尹漑等,以善汉语之长,中庙劝奖,而责任之,其重之也如是。今只有金启一人,而又差东莱府使,承文提调,率多差误。臣尝谓金启曰:‘君若衰老,谁可代君为御前通事者。’答曰:‘注书李准晓解华语,可以当御前之任。’天使之语,通事传之未毕,准已解其初。如此之人,宜差书状质正,累次赴京,则自然惯熟矣。上顾李准曰:‘注书能解汉语,诚是嘉也。须益勉’”。[9]

《实录》宣祖7卷,6年(1573年癸酉/(万历)1年)1月17日(戊戌)条:

戊戌/承文院启曰:“东莱府使金启,汉语精通,肄习文臣劝奖事紧,本职递差,副提调仍任何如?”上从之。[9]

由此可见,宣祖朝的汉语人才储备出现了断层,能够与崔世珍、李边等齐名的汉学家只有东莱府使金启一人,在汉语官话“质正”事务繁忙之际,还要“本职递差”,先去解决“事紧”的“肄习文臣劝奖事”。然而金启年老,在汉语“质正”人才方面推荐了注书李准。李准的虽天资聪慧,但是汉语水平尚不纯熟,需要“差书状质正,累次赴京”,以达到对于汉语的“自然惯熟”。为解决断层问题,宣祖朝进行了一系列制度革新。

1.汉语官话“质正”制度革新。

在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建设方面,宣祖朝做出了许多革新举措,其中的代表人物主要为柳希春和张云翼。柳希春是宣祖朝杰出的汉学家,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完善工作的倡导者和主要人物,校书馆提调,多次为宣祖讲授汉学,精通儒家典籍,宣祖对柳希春评价极高:

《实录》宣祖8卷,7年(1574年甲戌/(万历)2年)10月10日(辛亥)条:

希春欲退,上曰:“凡文字吐释之间,或者以为小事,不必留意。然圣贤有言,未有不得于文义,而能通其精微者。今四书经书口诀谚释,卿无不定。卿之学问精博,世所罕有。”[9]

柳希春主要是通过面授宣祖,“质正”汉语来影响和带动政府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的完善,当然,他作为汉学家及校书馆提调也亲身参与到汉语“质正”实践中来。

《实录》宣祖8卷,7年(1574年甲戌/(万历)2年)2月11日(丙辰)条:

丙辰/柳希春校正《类合》,而圈其上去声。[9]

张云翼则是汉语“质正”制度完善的主要实践者之一,

他作为次知提调,专门负责完善该制度的实践及监督工作。

《实录》宣祖49卷,27年(1594年甲午/(万历)22年) 3月21日(己亥)条:

承文院启曰:“汉语则以张云翼为次知提调,专掌其事,使之董率所属文官,逐日教习。且令从游于唐官,互相磨砻,使之惯于口耳,则与学齐语于庄岳者,同効矣。至于吏文,则令副提调李罫,专掌劝课,使院中吏文学习官员,日日通读,除不得已公故外,每日责读五张,每十日提调通讲,其有惰慢不及课程者,入启,推考治罪,而二事,大提学总治检举,责其成效,勿如前日之悠泛,则庶或有效矣。”[9]

汉语官话“质正”制度作为一种制度来推行,既须有奖就有罚,对于“惰慢不及课程者”也要“推考治罪”。我们也由如此大的惩罚力度可见,“前日之悠泛”已经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此外,对于汉语官话“质正”与学习的课业任务进行了定时定量的制度规定,这种规定也一定是政府“质正”部门为提高文官的汉语水平的不得已之举措。可见其急于改善当前的局面,希望提高文官队伍的整体汉语水平。此外,从“专掌其事”的次知提调张云翼,也需要“从游于唐官,互相磨砻,使之惯于口耳”可见当时朝鲜宣祖朝的汉语水平并不高,因而此次汉语官话“质正”制度革新的难度很大。

2.汉语官话“质正”制度效果。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及柳希春、张云翼等人的革新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遴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人才,继承了前代“吏文”为长的传统,在“壬辰倭乱”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实录》宣祖50卷,27年(1594年甲午/(万历)22年) 4月22日(庚午)条:

自前月选文官,授汉语、吏文,五日一会于承文院,海平府院君尹根寿、都承旨张云翼,专掌汉语矣。张云翼,承文院汉语考讲后,书启:“大概兵曹佐郞李时发,才成性勤。其中有将来者,不勤且才踈者,并启。”[9]

《实录》宣祖36卷,26年(1593年癸巳/(万历)21年) 3月21日(丙子)条:

斗寿曰:“朴启贤每云,我国虽不能为汉语,而吏文则为之不难。各司定吏文学官一人,恒用于文簿间,则自然习熟,流闻于中原,而中原亦不以为怪也。”[9]

然而从长期看来,此次革新并没有真正拔除痼疾。当用之际,汉语人才从“质”到“量”都暴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实录》宣祖88卷,30年(1597年丁酉/(万历)25年) 5月27日(丁巳)条:

上曰:“边报若急,则告于中朝,在所不已,而制述之人,或为误制,极为未便。且我国文翰,不合于咨文、揭帖,文弊极矣。试取之时,勿取如此之文,可矣。”[9]

《实录》宣祖128卷,33年(1600年庚子/(万历)28年)8月3日(癸酉)条:

备忘记传曰:“凡咨揭之词,不可不慎,今见给事中,奏以我国移咨,执而为辞。当初咨中之语,显有厌恶之意,极为未安,此其时承文院不察之致也。[9]

宣祖朝抵抗日本侵略时期,书写边关报急文书的“制述之人”都“或为误制”,负责起草向明朝奏报的“移咨”的文臣都不具备娴熟的汉语官话“质正”能力,无法理清“质正”其“咨中之语”中“显有厌恶之意”的语句,可见宣祖朝文官队伍的汉语“质正”能力和汉语水平历经张云翼整治革新之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前日之悠泛”。

3.汉语官话“质正官”废止。

关于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的又一个巨大的问题便是汉语“质正官”的废除。此举大概始于1587年。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光海君日记》中找到史料依据。

《光海君日记》119卷,9年(1617年丁巳/(万历)45年)9月21日(癸未)条:

司宪府启曰:“赴京之行,上有上副使,下有书状官,犹足以任专对之责,而治使价之职也。故质正官之废省,几至三十年之久矣。所以然者,无益于奉命,而有害于一路故也。今此谢恩之行,以上使申湜之子得渊为其质正官,是创立三十年久废之官。”[9]

由此可见,起码到申湜作为谢恩使访京之时,汉语“质正官”还是没有恢复。朝中大臣普遍反对重新恢复久废的“质正官”。对于“质正官”废止的缘由,《宣祖实录》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除了战乱及党争等原因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其一,“质正官”并非常设之官,而是遣送使节时依照惯例委任的。《李朝实录·宣祖修正实录》七年(1574)九月朔甲寅条下史臣注曰:“国朝于朝燕使行,例送质正官,质问华俗于中朝,必以博文详雅之士充之。其后渐习华训,言语吏文,无不及者。”[12]因而“质正官”制度也是十分不稳定的,在不派遣使节的条件下通常不会设立。

其二,“事大之事“的实质在宣祖朝有了本质的变化,从“事大保国”到真正把明王朝看作“君父之国”。其中的动因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批准了朝鲜使臣李后白,尹根寿的请求,对于明初所修《大明会典》中对于朝鲜太祖李成桂的错误记录进行了修改,积极响应了朝鲜王朝的宗室辩诬;二是宣祖时期,日本侵略朝鲜,爆发了“壬辰倭乱”和“丁酉再乱”,明朝帮助朝鲜朝逐退倭寇,光复国土。宣祖大王感恩戴德,因而,既然明朝“不喜外人久留京师”,朝鲜便不得不放弃“惯例”,小心处理与明王朝的关系,这也就限制了朝鲜派遣“质正官”。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宣祖朝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变革是完全的官方行为,政府上层对于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的完善与革新是十分重视的,其重视程度及对于细节之处的规范在东亚汉语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然而,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中下层普遍积极性不高,“前日之悠泛”的积弊已深,加之内忧外患,使得宣祖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的完善革新工

作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收效甚微。我们通过对于宣祖朝这一特殊时期的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进行考证,能够将这一制度进行放大,集中研究“质正官”兴废的关键节点,理清其中的缘由,为今后的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研究提供借鉴,为了解汉语传播情况以及研究东亚汉语史——朝鲜半岛的汉语史补充资料。

[1]李无未.东亚语言学视阈下的汉语史研究[J].东疆学刊,2013(4):39.

[2]李无未.汉语史研究理论范畴纲要[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

[3]李无未,张辉.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依据.古汉语研究[J],2014(1):3.

[4][韩]李肯翊.燃藜室记述[Z].民族文化促进会整理版,1967.

[5]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中华书局,1980:140.

[6]岳辉.朝鲜初期汉语官话教科书内容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1(4):60.

[7]马金科.论朝鲜李朝徐居正“愈老愈奇”说的理论构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141.

[8]金基石.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J].汉语学习,2005(5):73.

[9]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朝鲜王朝实录[M].首尔:国史编纂委员会,1981.

[10]汪维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1]金基石.崔世珍与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文教育[J].汉语学习,2006(4):77.

[12]《朝鲜宣祖修正实录》[M].东京:学习院东洋文化研究所,1953.

Examination System for the Official Chinese Language During the Reign of Joseon Dynasty’s King Sonjo

Xu Gaosong,Zhang Hui,Ma Jinke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Yanbian University,Yanji,Jilin 133002,China)

A complete examination system for the official Chinese language was gradually set up in the Joseon Dynasty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long before the 16th century.During the reign of King Sonjo(1567-1618),China’s Ming Dynasty maintained closer relations with the Joseon Dynasty due to a series of events,including the“Royal Debates about Some Historical Records”,“Japanese Disturbance of Imjin(1592)”and“Second War of Jeong-Yu(1597-1598)”,but the King Sonjo broke the habit of sending the official Chinese language examinator to do examination in the court when Chinese-speaking people were badly needed.Through exploring some historical data in Factual Records of King Sonjo,the authors have proven th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origin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for the official Chinese language during this period,in order to provide irrefutable evidenc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textbooks and

in Chinese used in the Joseon Dynasty.

King Sonjo of the Joseon Dynasty;official Chinese language;examination system

H109.2

A

1672-6758(2015)09-0131-4

(责任编辑:蔡雪岚)

徐高嵩,在读硕士,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史及语言演化。

张辉,博士,硕士生导师,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学习》编辑。研究方向:汉语史。

马金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东疆学刊》主编。研究方向:中朝古代比较诗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珍藏明清汉语文献发掘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78);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朝鲜朝汉语官话语音“质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4XYY02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朝鲜宣祖大王时期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项目编号:ydbksky2015006);延边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朝鲜朝汉语官话词汇“质正”研究》(项目编号:2011600-602015002)。

Class No.:H109.2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官话朝鲜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官话指南》及其四种方言对译本的价值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俗话说,官话说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