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霞,陈云昭,崔晓宾,胡建明,任 艳,李 锋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2)
试论以PBL教学法改进病理学教学
刘春霞,陈云昭,崔晓宾,胡建明,任 艳,李 锋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2)
分析传统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不足及PBL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实施的困难,认为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结合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两种方法结合优于单纯应用其中一种方法。
PBL;LBL;病理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不仅是高等医学教育中重要的桥梁课程、医学基础学科、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诊断结果能够为许多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这种双重属性使得病理学有别于其他医学基础学科,因此病理学教学也更具挑战性,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将医学教育理论、学科特点与发展规律、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不断寻求改进病理学教学的理念和途径。
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学科划分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课堂讲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LBL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其理论水平、教学经验、授课计划、教学风格、教学态度等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LBL教学模式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基础教学方面具有优势,也成为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教学模式[1]。近年来,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多媒体技术丰富了传统的LBL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多媒体,充分利用声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LBL教学枯燥、乏味等不足,不但提高了授课效率,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目前,LBL教学法仍是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的主流授课模式,在医学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无疑对大量培养病理人才、促进诊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几十年来,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等理论和技术的一系列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病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为病理学增添了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遗传病理学等许多新的分支学科。LBL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传授新兴理论、技术的要求,医学教育期待一种注重学生主动精神及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新模式。因此,针对LBL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它首先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Barrows教授于1969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传播至亚欧国家和地区,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教学方法[2]。PBL学习原理可以归纳为认知学习、学习内容及合作学习3个方面。认知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和情景。置身于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者会经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内容方面则避免因专业划分过细而造成的知识局限,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理论来分析、探索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鼓励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积极参与、组织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教师仅扮演指导者的角色,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虽然PBL作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法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我国医学教学中却表现出明显的“水土不服”。目前,PBL教学法仍停留在小规模实验阶段,且各医学院校PBL课程的设置和侧重点不尽相同,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是在七年制或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开展的,而北京大学医学院和白求恩医科大学是在基础阶段的部分桥梁课程中使用的[3]。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LBL教学法正在受到严峻挑战。目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把教学工作的重点由“以课程为中心”转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轨道上去。而PBL教学法与传统的医学教学法即LBL相比,在设计理念、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估体系等方面有着根本区别,因此不能机械地组合。在实践中,不乏教师只用少量课时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只将其当作案例对待,这与PBL教学法的初衷相差甚远。实施PBL教学法需要将各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若抛开其他学科而单独在病理学方面进行PBL教学,势必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就宏观而言,要在我国病理学教学中广泛实施PBL教学法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医学教育体制性障碍
我国的医学生在经历高考后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就读,这与国外需要学习理工科后才能进入医学院校就读不同,我国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不足。PBL教学法以培养临床医生为最终目的,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思维能力,而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按照基础学科—桥梁学科—临床学科的顺序进行授课。病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接触它之前对医学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若盲目施行PBL教学,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因学生基础知识欠缺而给授课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3.2 对PBL教学认知不足
PBL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这使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难以接受。对于一直接受LBL教学的学生来说,突然成为学习过程的核心,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无所适从。PBL实施的关键是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但受到长期LBL教学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不足,如果大范围、大面积地实施PBL教学模式,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学业荒废。教师、学生双方对PBL教学缺乏必要的认知,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3 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PBL教学要真正意义上体现其精髓所在,应该完全在一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目前,国内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仍然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监督和评价。而PBL是一种集教学过程及结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笔试考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当PBL教学和学生的成绩挂钩时,学生往往更关注成绩,而非PBL的学习过程。
3.4 与PBL教学配套的硬件不足
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和医学高等教育投资规模相对落后,在实施PBL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更多学习环节,这势必产生比LBL教学法更多的自理费用,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PBL教学过程还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如充足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的文献数据库、适当的教材以及专门的教室和教具等硬件设施。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特别是非重点院校在上述教学资源方面的不足限制了PBL教学法的实施。另外,PBL是一种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教学法,目前国内具备病理学PBL执教能力的教师数量不多。
在病理学教学中进行PBL改革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目前通行的医学教育体制中,学生在接触病理学之前,往往仅学习过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基础课程,远未构建起较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独立学习医学知识的能力也受到限制。同时,中小学阶段长期的LBL学习经历,也使低年级医学生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2000年开始,我教研室对病理学教学进行了调整,将病理学总论安排在大二下半学期授课,各论则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授课,这样调整解决了因部分临床课程没有学习而给学生理解病理学知识带来的困难,也使得病理学课程真正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前期授课中,我们将以问题为先导的教学方式和案例教学法融入病理学理论教学中,为后来实施PBL教学奠定了实践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出了具备PBL执教能力的教师团队。在总结原先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试点PBL教学班中做出以下调整。
4.1 总论采取以LBL为主的讲授式教学
在总论教学中,我们采取以LBL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同时融入以提问为先导的教学方式及案例教学法。这样,既使学生充分了解了基础理论,又为PBL教学做了准备。具体到每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选择常见病例作为切入点,结合病理与临床进行逐步分析,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深入体会;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在章节课程结束时进行讲解汇报,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适当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并进行评论。
4.2 各论采取以PBL为主的引导式教学
各论的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情境设计更为复杂,尤其加强了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科之间的互动。学生在上课时可以采取各种方式随时查阅文献,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则全程进行引导,在学生咨询问题时,更多的是提供方向性指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将实验室、尸体解剖室、图书馆、病理科及附属医院各科室在工作时间全部对学生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验证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每章节结束后,以汇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查,纠正学习过程中的偏差。
4.3 采取综合考核方式
评价方法和标准直接影响学生在PBL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参与PBL教学的教师应该事先熟悉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且了解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以便指导学生在PBL学习过程中的行为。
与LBL教学相比较,PBL教学以学生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更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式,更强调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自我评价和团队精神。因此,PBL教学效果的评估与传统教学有较大的差异。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必须准确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原位癌及上皮内瘤变等基本定义、疾病的病理特征、肿瘤的发病及转移机制等。这些知识不仅是病理学的基础,更是临床诊疗的基础,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全面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如PBL学习效果评价表)很容易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考试仍采取传统的考试形式,但试题设计得更加灵活,问答题和案例题较多,让学生在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对问题认知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以PBL教学为主的部分,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给予评分,使得学生的能动性得以体现。
目前,PBL教学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克服了传统LBL教学法的一些弊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但基于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现状及病理学科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国情、教育体制、病理专业特点、院校层次等因素,通过不断实践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加科学、高效、成熟且适用于我国病理学教学的方法,并以此为契机,打破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壁垒,密切关注相邻新兴学科的发展,学习和吸取它们的先进经验,丰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另外,应积极培养熟悉PBL教学法的骨干教师及在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两大领域有造诣的医疗和科研人才。
[1]李滨,王芳,宋瑛琳,等.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27):195-196.
[2]Kwan CY.Is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quality approach to education in health sciences[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1,30(4):341-346.
[3]袁修学,袁静萍.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1):58-59.
G424.1
B
1671-1246(2015)06-0044-03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高函[2009]19号-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