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与后发国家知识产权的策略选择

2015-03-18 17:35周轶昆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模仿者创新者专利

□周轶昆

一、引言

模仿创新是模仿者对被模仿者的创新成果进行搜寻、发现、复制并加以改进的一种创新性活动。模仿追求的是接近或达到被模仿者的效率水平,与被模仿者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模仿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行为,不能把模仿简单地理解为纯粹仿制。由于异质性企业在知识、技术上具有相异性和非对称性,使企业具有不同的获利能力和创新能力,当企业找到一个相似功能的替代方法时就会引发竞争。因此,从促进竞争的角度看,模仿创新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法国社会学家Gabriel. Tarde 认为所有重复性的模仿起源于创新,模仿是最基本的传播活动,并提出了模仿定律。他把模仿视为个体通过模仿其他个体而不断学习并对创新进行批评、选择和修正的一种创新。一项创新如果与现有观点越接近,这种创新被采用的可能性越大。一个社会实际上就是由很高程度的模仿联系起来的群体。勒内·托姆等学者甚至还把模仿机制从人类社会扩大到了整个大自然,在大自然及人类日常活动中模仿的东西往往远多于创造的东西。

二、模仿创新中的再创新

模仿创新可以是对新产品、新工艺的模仿,也可以是对新思想、新观念的模仿。前者是指对某类具体的新产品、新工艺的微小改进或变化,后者是指对现有的新创意、新思想或新思路进行借鉴、消化、吸收和移植,并开辟出新的市场和应用范围。Henderson 和Clark 曾提出基于知识成分和组成成分的创新分类标准。其中,知识成分标准用来描述创新中新旧技术之间的差异程度,组成成分标准则是反映创新中技术的组合或技术的配置方式与以往的差异程度。据此标准,可以将模仿创新分为有关技术要素的改进、有关要素组合的改进、有关技术要素与要素组合的改进等三种模仿创新类型。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模仿创新都会产生与原来不同的新的产品或过程,因此模仿创新也可以发挥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

当企业产生创新之后,模仿者要选择是否学习这项创新以便使自己可以与创新企业进行竞争。从信息学的角度看,模仿创新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新颖观念、新颖行为的编码传播过程。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信息失真或扭曲,进而导致模仿出现偏差。无论是有意识的失真还是无意识的扭曲,都需要模仿者进行创造性地完善或修正。即便创新信息是完整的,模仿者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其进行补充或改进,在原有创新中植入新的知识和观念。因此,模仿创新过程是一个基于对知识的吸收、积累与反馈的过程,模仿创新是一种具有动态的、累积的和改进性的再创新活动。Rogers 对再创新活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再创新有可能是基于对复杂创新的简化;再创新可能是因为采纳者对创新缺乏足够的了解;再创新有可能是为适应新的使用环境;再创新有可能是为了解决使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再创新也可能是出于创新本土化的倾向;再创新还可能是因为用户受创新机构的激励而进行修正或补充。总之,不论是哪一种再创新,在模仿创新过程中,模仿者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营战略状况,对原有创新的性能进行完善和改进,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模仿创新中的知识产权

我国的专利法将发明创造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一般还要求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由此可知,虽然发明大多属于原创,但也可以是改进后的新技术方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虽然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要求有实质性的进步,但也可以产生知识产权。

作为再创新或二次创新,模仿创新也能产生知识产权。模仿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知识引进、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过程,通过对模仿对象的反向探索与分解研究,引进、消化和吸收那些蕴含在新产品和新技术中的知识。在充分理解模仿对象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组或变异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将其应用到新的技术方案中,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工艺并将其产业化。模仿创新既是在他人创新基础上的进一步努力,也是一个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有关技术的改进、有关要素组合的改进、有关技术与要素组合的改进等模仿创新能够使原有产品更具经济价值,符合专利申请所要求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竞争,并增进社会福利。因此,模仿创新可以产生自主创新成果,也可以产生自主的知识产权。国内外现有的专利制度大都允许企业进行正当模仿,根据各国司法实践以及WTO 规则中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在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内的正当模仿不是侵权。比如,通过技术引进、反求破译、专利改进、查阅和研究专利文献、利用专利保护的地域性或时间性等途径进行模仿创新而得到的创新成果同样可以受到专利和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

四、后发国家知识产权的策略选择

国际成功经验表明,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往往是从引进和模仿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开始的。根据Naushad. Forbes 和David Wield 的研究,后发国家企业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学习梯度,往往要依次经历以下几个学习阶段:首先,从学习生产阶段到学习效率化生产阶段,然后进入学习改进生产阶段,再进入学习改进产品阶段以及学习开发新产品阶段,最后进入学会开发新技术阶段。这是一条从效率化生产到改进生产再到开发新产品的路径,是后发国家企业从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快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技术发展趋势方面。从技术发展趋势看,人类大部分领域中的创新活动,例如,计算机软件、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已经从革命性或突破性创新模式转向基于技术要素或基于要素组合的渐进式模仿创新模式。众所周知,革命性或突破性原始创新一般要求研发者具有高水平的独立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创新的研发成本巨大。革命性或突破性创新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失败率高。资料表明,在创新的成功率方面,原始创新的失败率为47%,而模仿创新的成功率为87.5%。与其由自己承担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可能面对市场、技术以及销售等方面上的风险,不如让首创者承担。后发国家中那些不愿意落在技术变化后面太远的,但又不想冒巨大原始创新风险的企业可以采取模仿创新战略,发挥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对已有的创新进行快速模仿。在大多数情况下,模仿者无需耗费大量投资就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模仿创新比原始创新具有更大的优势和现实意义。

(二)专利与知识产权方面。从专利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专利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基本目的是鼓励创新,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创新者垄断权。从长期来看,对专利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励研究与开发,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受保护期限越长,越可以增加创新的动机。但是,期限越长意味着创新者垄断的时间也越长,垄断价格会产生无效率配置,结果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同样,对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而言,保护的力度越强,创新者的研究与开发动机越高。但是,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越强也意味着市场竞争在减弱,其他竞争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研究表明,在弱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系统中,创新者由于弱保护而遭受的损失很小,社会则从一个弱专利与知识产权系统中所得到高于创新者所失去的利益。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政府可以适当降低专利保护。尤其是在发明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逼迫创新企业降低专利产品定价,让潜在的模仿企业对创新企业形成威胁,有利于让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收益。因此,后发国家不仅要强调自主创新也要重视模仿创新。后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应当立足于自己的国情,实施有利于模仿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采取合理的知识产权弱保护,鼓励企业进行必要的正当模仿。

[1]Boisot Max H.Information Space-A Framework for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Institutions and Culture[M]. London:Routledge,1995

[2]Forbes Naushad,Wield David. From Followers to Leaders:Managing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M]. London:Routledge,2004

[3]周轶昆.基于厂商学习的产业创新机制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施培公.后发优势——模仿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纳雷安安V.K.著;程源,高建,杨湘玉译.技术战略与创新——竞争优势的源泉[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罗杰斯E. M.著;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第4 版

[7]罗森伯格N.著;王文勇,吕睿译. 探索黑箱——技术、经济学和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彭灿.模仿创新中的知识运动及其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4

[9]张耀辉.技术创新与产业组织演变[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27 ~131

[10]郑友德,金明浩. 比亚迪式模仿创新的知识产权策略[J].法人杂志,2009,9

[11]林毅夫,潘士远.技术进步越快越好吗[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

[12]周轶昆.珠江三角洲企业引进技术再创新的思考[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8,1

[13]彭纪生,刘伯军.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 科学学研究,2003,21

[14]李娜. 我国企业模仿创新的知识产权[J]. 企业导报,2011,1

猜你喜欢
模仿者创新者专利
专利
邓枫:“创新者”和“探险者”
发明与专利
致敬中国“智”造:科技乃国之利器 创新者赢得先机
基于Bass模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扩散实证分析
依附理论下对《模仿者》的新殖民主义解读
守正出奇话创新
是工匠,也是创新者
“盗”亦有道成为高明的模仿者
TV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