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育机制探究

2015-03-18 17:35陈丽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领导法治

□陈丽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该论断明确提出了“法治思维”概念,突出强调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也说明法治思维的培养是当前提高领导干部素质非常急迫的任务。

一、法治思维的内涵

法治思维,是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原则、精神和逻辑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至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而领导干部只有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才能正确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才能维护政府的威信。所以,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在政府依法治国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素质,而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育是提高领导素质的重要环节。领导素质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知识能力的内在条件和涵养,即领导干部的德、才、学、识、体诸方面素质的总和。既是领导干部建构领导形象、树立威信、实施科学领导的重要条件,更是运用领导艺术的内在驱动力。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的培育,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

(二)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要求政府以法治的理念、体制、程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依靠法治处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政府的依法行政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领导干部不懂法、不守法、不敬法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特权思想严重,甚至目无法纪、滥用权力,知法犯法、徇私枉法,这些都是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能力不强等问题,就要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是政府法治化的有效途径。只有领导干部自觉用法治思维进行科学决策,才能使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二、当前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不足的现状

(一)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受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影响,一些官本位思想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少数领导干部以官为本,“官老爷”思想严重,被跑官、买官等现象严重侵蚀了内心,蒙蔽了双眼,在权与法的关系上,有意忽视甚至否定法的公平正义价值,直接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漠视公理和人民的基本权利,不惜损害人民的合法利益。

(二)对法律法规的学习重视不够,掌握不牢。一些领导干部尚未建立对法律的信仰,缺失法治理念,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深入,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跟不上形势的要求。特别对立法法、宪法等有关法治根本问题的理解认识不够,对重要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实际工作中重形式轻实效。遇到外来压力的时候,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性不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习惯尚未养成。部分领导干部以“人治”代替“法治”,唯上的思维、权大于法的思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人情案、关系案和金钱案也时刻考验着领导干部能否运用法治思维行使手中权力。领导干部在决策、执行权力及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过程中,应当增强法治观念,不断地审视其行为的合法性、权限的合法性、内容的合法性、手段的合法性和程序的合法性。如果发现在决策和执行中确有违反法律的地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地方,应当本着法律至上和人民至上的原则,主动及时地纠偏。

三、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机制路径

(一)加强学习宣传,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掌握必要的法律原则、知识是领导干部具有法律思维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以宪法为主体,包括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等各方面基本法律知识,广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在逐步增强。但仍不可否认,也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执法司法不严,甚至讲关系看人情,损害人民利益,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学法律讲法治是流于形式,存在于口头而不能付之于行动,没有真正形成法治思维,没有将法治思维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因此,进一步加大普法教育、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是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仅要对现行法律具体条文进行阐释,更要普及法学理论基础知识,灌输法治理念,使法治思维生根发芽。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且很迫切的任务,要形成对包括新入职的、调任的领导干部在内的具有整体性的法治培训机制,宣传教育方式不能只是靠支离破碎的法治课程或集中式短期活动,应让法律知识、法治理念在领导干部脑中化为法治思维,自觉对标正面典型人物事迹,进而使领导干部养成法治的习惯。对于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广大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去分析、判断以至解决问题,从而作出科学决策,形成制度性、机制性化的机制,以便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考核机制。法治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佳的治国理政方式。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对政治制度的竞争。法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国家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建立法治建设考核机制,要明确各领域、各体系法治建设的目标、任务、责任;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以及选拔任用机制,将法治指标作为考核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要依据;对那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讲人情看关系,造成严重损失后果者,依法进行处理,决不姑息;要形成定期向社会公布法治建设考核结果的制度,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法治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深化认识。领导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法治观念后,更要运用法治方式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来解决矛盾纠纷,避免靠人情、看关系等解决方式。按照法律程序办事,虽然不一定会是最完美的解决方式,但是实践证明,按照法律程序来解决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上实现更好的透明度、合理性。要不断维护法治机制和权威,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正确处理好法治思维与经济思维、道德思维的关系,合情合理、合法合规地解决问题,以实现决策科学化。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最根本的还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人公地位。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保护其参与权、监督权等合法权益,逐步形成共同推进依法治国理政的积极力量,营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规范有序的监督机制,坚定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从而从外部迫使法治思维成为其行为的自觉意识。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领导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