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发
构建“广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估标准”是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任务之一,是高校团委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的导向标,建立健全广西高校团建工作评估标准,对于推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党建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是广西高校“党建带团建”目标实现的需要。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始终把共青团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广西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 号)及广西高校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桂党高工[2004]10号)精神,按照“五带一优化”的要求,创新工作方法,从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着手,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形成党建带团建、党团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各高校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青年优势,大力创建引领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品牌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健全“广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估标准”是“党建带团建”工作的任务之一,为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广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有利于广西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目标实现。
(二)是高校共青团科学发展的需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承担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高校共青团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医疗、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广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团组织设置不够科学,基层团建工作发展不平衡;扩招后青年学生数量迅速增加,部分高校专职团干配备不足;基层分团委(团总支)工作由兼职干部负责,工作分身无法兼顾;基层团干政治待遇、工作待遇没有完全落实,工作的积极性深受影响;学分制下未能完全在学生宿舍、学生社团中建设团组织,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开展不到位;尚未有效全面开展流动团员的组织管理工作等,以上问题严重阻碍高校共青团的科学发展。为使学校共青团建适应新时代的新发展、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新常态下的新变化,只有建立科学、系统的团建工作评估标准,对共青团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评估,才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才能促进高校共青团自身科学发展。
(三)是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新的一轮更深刻、更彻底的改革,当代青年学生期待挑战、渴望成长、渴望成才,在创业就业更具有流动性、思考问题更具有活跃性、发展需求更具有多样性,但政治的敏锐性、团队的协作性、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全培育仍有不足。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如何赢得青年”这是摆在面前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共青团作为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才的特别导师,必须全面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引导,规范青年学生的行为。通过组织开展具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和导向性的公益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教育,用公益活动的无形教育和有形教育以实现思想引领的功效,以达“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构建广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估标准,通过规范共青团工作,帮助青年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让青年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构建广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估标准体系应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建设基本理论为指导和统领,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为依据,参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党建工作目标要求,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建设标准,结合各高校共青团事业的实际,科学制定出客观、统一、可行的评估标准体系。
(一)坚持有利于团建目标实现的标准。“为什么评、如何评”这是评估标准体系建立的基本理念;能否促进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目标的实现,这是衡量评估标准体系科学性的的依据。高校团建工作目标的确立,为整个团建活动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和准则。确定好了工作目标,才会采取行动去有效执行目标,才会创造目标实现的途径。为促进高校团建目标的实现,通过规范工作程序、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建设、改进思想教育、培育得力干部、塑造团队精神、树立活动品牌等工作,再运用评估标准体系去评估验证,就可发现各高校共青团建设是否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实现,进一步检验各高校在实施目标的行动计划及措施是否取得了实效。
(二)坚持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的标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党建的中心任务。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评估,也是检查高校党建是否围绕“如何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否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否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评估标准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进行测评考核,是充分激励高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团建促党建,以党建带团建,党团齐发展。
(三)坚持有利于促进高校发展的标准。共青团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团建工作进行评估,也是检验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团建工作的显著成效也预示着学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团建工作评估标准体系的制定,必须考虑共青团工作能否有效推动学校的管理创新,能否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能否促进青年学生发奋图强的主动性,能否打造凝聚人心大学精神,这是团建工作评估标准构建的内涵和基本点之一。
评估标准的构建既要有理论观测点的可指导性,又要有实践测评点的可操作性。构建广西高校团建工作评估标准要坚持“一致性、可比性、操作性”基本原则。
(一)一致性。确立的评估标准必须与广西高校团建工作管理目标相一致。评估标准应是高校团建工作各环节的全过程、全方位及其效果的提炼和概括;确立评估标准的过程中,既要理清评估内容的深刻内涵,也要弄清各项内容的支撑点,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达到评判的一致性,有效推动高校团建工作各项目标的落实,推动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二)可比性。评估标准的构建既要考虑高校团建工作的共性,也要考虑不同高校团建工作的特殊性;每项具体评估内容应该相互独立,不存在包涵关系、交叉关系;确立的测评标准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符合高校的实际,相对稳定的连续测评,具有可比性。
(三)操作性。评估标准能否科学合理,能否通俗易懂,能否有效测评,这是判断“评估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真正体现“评估标准”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制定的评估项目要全面、评估指标应齐备、评估观测点须到位;评估标准必须与现有的测评手段、方法相吻合,能实施测评,而不是为了考核、评估的方便,盲目制定考核指标,盲目确定考核分值,让考核陷入形式主义。
评估标准的构建以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10]76 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号)及广西高校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桂党高工[2004]10 号)的精神为统领,评估标准的模式为一级指标(八大部分)、二级指标(三十九条)、100分值。一级指标(八大部分)参考了其他省区的评估标准体系,内容分为:领导重视、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和社团建设、制度建设及规范化管理、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综合评定、加分因素。考虑广西各高校团建工作的差异性,有实在不能量化的内容,特别增加了《加分因素》部分,通过看、听、查、问等方式验证后,由考核组评定。整个评估标准体系的指标设定和具体分值的确定必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时间和实践中不断检验后,再进一步积累、总结、改进和完善。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内容的细化,它们是层层具体化的递进关系。通过对一级指标(八大部分)的具体量化,形成二级指标(三十九条)的考核要点。二级指标(三十九条)中,对共青团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解评估。作为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高校共青团,在围绕学校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体系中,必须坚持把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作为共青团的根本任务。在“思想引领”的考核中,重点考核“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发现和树立先进团员典型”情况,以了解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落实“党有号召、团有行到”的优良传统,体现共青团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自觉性,在“作风建设”考核团干“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杜绝出入私人会所、变相公款旅游、公款送礼、违规消费、收受礼金等”的执行情况;在“团校建设”考核“团校培训开展有廉洁教育内容”及“团委书记、副书记每年主讲团课1 次以上”的执行情况。为体现共青团的服务意识,考核各高校是否有“通过济困助学、勤工助学,做好关心和服务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及“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的情况。整个评估标准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区域性。
广西高校共青团规范化建设评估标准的构建,有利于学校党委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有力推动高校共青团建设,提高共青团的工作水平,促进了共青团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10]76 号)
[Z].2010,12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15 号)[Z].2005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唐朝继.论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标准的构建[J].理论月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