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珂,张红虹
(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仙居 317300)
全 髋 关 节 置 换 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成为许多髋关节疾病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但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尤其是老年(70岁以上)患者。减少DVT 对患者的危害关键在于预防[2],因此,要做好术后预防性护理。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本院骨科对91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加强了预防DVT 的护理措施,获得较好效果,现将术后预防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91 例,其中男23 例、女68例;年龄70~95岁,平均(80.11±4.94)岁;均行THA,手术时间1.0~1.5h;伴有高血压33例、冠心病24例、糖尿病16例、脑血栓形成2例、慢性支气管炎10 例、肺气肿5 例,有下肢静脉栓塞史1例。
1.2 结果 THA 术后14例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给予抬高患肢,应用下肢静脉循环泵,弹力绷带包扎,加强肌肉按摩及髋、膝、踝关节主被动伸屈锻炼,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等措施后,12例症状缓解,2例仍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红,甚至呈青紫色,皮肤温度略高,肢体沉重;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89 例下肢深静脉管壁光滑,腔内无回声,血流充盈好,探头挤压管腔闭合,未见血栓;2例临床症状未缓解患者管壁不光滑,缺乏波动感,静脉内径明显增宽,管腔内见絮状或条索状较强回声,按压不变形,彩色血流充盈缺损,提示为血栓形成,给予溶栓、抗凝等非手术治疗,血栓消退,预后良好。
2.1 DVT 病情观察 手术后引起静脉栓塞的因素多种多样,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率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3],当上述三种情况发生时可导致DVT 的产生。下肢DVT 可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4]。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年龄大,反应迟钝,表达能力差,机体抵抗力差,再加上全麻及THA,均会提高术后DVT 发生的概率或导致病情隐匿、诊断困难,因此要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动态评估。按医嘱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糖等实验室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并结合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DVT 风险的动态评估分类[5],严密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生命体征变化及下肢皮肤色泽、温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本组患者DVT 风险评估低危11 例、中危23例、高危50例、极高危7 例,其中14 例患者术后3~7d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给予常规处理后,12例患者症状缓解,2 例患者仍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红,皮肤温度略高,肢体沉重,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下肢DVT,给予对症处理后,血栓消退,预后良好。
2.2 低分子肝素钙的给药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解聚而成,但该药不能用于肌内注射,宜皮下注射,易出现注射部位轻度血肿和坏死、血小板减少。为此,治疗前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查,同时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及出血倾向;术后6~10h取低分子肝素钙0.4ml(含4 100U)作腹壁皮下注射[6],次日开始每天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持续至术后7~10d,治疗后3、10d检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如检测结果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可停用并加强观察,如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延迟,并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皮下淤斑、牙龈及鼻腔出血、血尿、便血等情况,考虑药物过量,即静脉注射盐酸鱼精蛋白或硫酸鱼精蛋白中和本品作用。本组患者均术后6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定期实验室检测,用药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各项观察指标正常,术后10d停药。
2.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对于患者及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结合全身情况,自入院起就制定了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待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即进行双下肢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按摩,3 次/d,20~30 min/次,持续至术后7d;术后返回病房,即予患肢皮肤牵引和穿“丁”字鞋,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制动,并向患者讲解该体位摆放的目的及注意事项,15h/d以上,持续至下床活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2;术后第1天开始,主动行股四头肌、臀肌、小腿肌的舒缩运动和被动直腿抬高训练,每次20 下,3 次/d,持续7~10d;同时按髋-膝-踝顺序进行屈伸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足内翻运动和环转运动,每次15下,4次/d,且幅度逐步增加,以患肢屈髋不超过90°为限,持续至出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翻身的方法,在术后3d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协助患者向健侧翻身,3d后协助患者向患侧翻身,可以有效防止髋关节脱位,提高自我防护能力[7-8];术后第3天,引流管拔除后,在家属搀扶下下床行走。本组14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不同程度肿胀,经积极康复训练,12 例患者好转,2 例患者发生下肢DVT,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后遗症发生。
2.4 器械预防 借助器械预防DVT 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下肢静脉循环泵:术后即开始应用,使用方法如同袖带式血压计,将其袖带缠绕于患者肢体,接通电源开始工作,1个循环过程包括1个加压周期和2次减压时间,利用空气压力间断的压缩肌肉和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压力为80~100mmHg,2次/d,20min/次,12~14d为1个疗程。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该袜是一种具有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功能的产品,能有效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术后即开始用,直至出院,使用期间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端的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减压,保持弹力袜清洁干燥,及时清除污渍及皮肤分泌物。弹力绷带:术后立即使用,从足背至大腿根部进行包扎,持续7~10d,这样可以对深浅静脉予以适度地压迫,增加静脉回流量,降低了DVT 的发生。本组34例低中危DVT 风险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包扎,57例极高危及高危DVT 风险患者采用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和下肢静脉循环泵共同使用,无不良反应发生。
老年患者行THA 后易发生DVT,及早给予预防措施是关键。术后做好病情观察,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及辅助检查给予DVT 动态评估分类,并加强针对性护理;重视低分子肝素钙的给药护理,用药过程加强出血等副反应观察;按术后不同时间给予被动、主动运动,督促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给予器械预防,同时做好各种器械预防,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应春柳,何玉珍,胡伊群,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使用充气压力泵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1):41-42.
[2]胡蝶,冯素文.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4,13(4):331-333.
[3]Friera Reyes A,Caballero P,Ruiz-Gimenez N,et al.Usefulness of LEISA determination of D-dimer levels for diagnosing pulmonary embolism in an emergency room[J].Arch Bronconeumol,2005,41(9):499-504.
[4]黄红健.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6,17(5):399-401.
[5]刘婧.护理干预对预防脊柱外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3(7):38-39.
[6]de Campos JDF,da Silva JB,Beck ARM,et al.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technique of low-mole cular-weight heparins:An integrative revjew[J].Clin Nurs Strd,2013,1(4):36-44.
[7]马俊,沈彬,杨静,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3):965-970.
[8]齐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