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刘 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和内容脱离实际等原因,引起了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思政课教学没有很好地解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问题。学生们对“大道理”的反感,并不是由于道理上不接受,而是对这套话语系统反感。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同样引发授课教师的深思:为什么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领情甚至反感?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出了问题。不是思政课教师没水平、没经验、不努力,而是我们应该改变思政课的“大道理”盛气凌人却又肤浅呆板、空洞枯燥的面目。
作为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思政课改革,必须将 “立德树人 ”的政治责任落实到思政课教学的岗位上。思政课教师必须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必须体现出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同时,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大众化、生活化,必须注意课程的政治性、政策性、系统性、逻辑性、理论性;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改革出路,就是要实施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使教学方式方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志愿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遵循思政课教学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统一
社会转型的冲击,已成为高校思政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经偏离了传统道德规范。学生中出现了集体观念差、缺少合作意识、同学关系冷漠、交往功利化、学习目标狭隘、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道德层面的问题。高职院校忽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诉求,使得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思政课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课程的功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课程的社会功能,二是课程的个体功能。课程教学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政策理解能力、政策消化吸收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同时,这一社会功能必须以大学生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为前提。
2.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的有益有趣原则
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现在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遵循一个重要原则——有益有趣。在有益的基础上尽可能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有益”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和启发性,“有趣”体现教学的有用性和实效性。有益无趣学生不配合,浪费教学资源;有趣无益偏离教学目标,实现不了教育功能。因此,课程教学资料的运用,既要对学生有启发又要学生感兴趣。
3.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4.教学内容的现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体系由三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从学生未来作为职业人角度来讲,严谨的工作作风、自觉的规则意识、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判断力、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将是学生走好人生之路的关键,也只有在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5.注重学生现代公民素质培养
从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角度,现代社会是民主法治越来越完善的社会,在更加需要每个公民的现代教养,这是社会的期待。理性精神、民主精神、宽容精神、法治精神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尊重、守法、民主、宽容、理性是每个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选择提高现代公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现代教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与社会的零对接。
6.注重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侧重于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教育,没有把相应的规范内化为学生的人格素质。但是,健全人性、高尚人格等基本素质,会通过学生个体行为,首先体现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其次表现在各类社会团体成员关系中,最后表现在社会一般性人际关系之中。因此,这部分内容选择最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人生价值导向社会价值,是学生走好人生之路的基石,也决定了学校教育究竟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因此,概论课教学内容应当突出学生高尚的情怀、乐观的态度、优美的情趣、健全的心理、正确的价值取向、远大的理想目标、广阔的视野、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思政课改革,至今已有四年时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我们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教育思想观念到教学方法手段、从课堂教学到课外实践、从教学管理到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理实相融、知行合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实质是“教学做一体化”的现代职教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强调在教学环节中,理论联系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重心在“融”和“合”上,其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素质训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
1.成立机构
县域排水以洪泽湖大堤为界,洪泽湖大堤以西圩区,机泵抽排入洪泽湖;洪泽湖大堤以东地区,以洪金北干渠为分界线,北半部排入白马湖,由淮安抽水站、北运西闸、阮桥闸分别排入总渠、运河和宝应湖,排水河道主要有草泽河、浔河、往良河、花河等;南半部排入宝应湖,排水河道主要有老三河、洪金排涝河等。境内洪金、周桥两大型灌区均以洪泽湖水为灌溉水源。大部分靠洪泽湖水自流,沿白马湖洼地靠抽提白马湖水源灌溉。全县共有县级河道23条,总长度326.3km;乡级河道379条,总长度1 193.6km;村级河道3 679条,总长度3 607km。
学校党委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指导意见》([2010]河职院党字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理实相融、知行合一”德育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2011]河职院党字8号),制定了《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方案》,成立思政课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和几位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思政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学校思政课改革机构的成立,为学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明确目标
我院的思政课改革主要是明确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在管理体制上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从简单互动、相互渗透直至融合的三步走目标。学校要求思政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既能上好思政课,又能带好学生,在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了“既有益又有趣”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树信仰、学做人”的教学目标。我们坚持从现实问题入手,做到贴近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思想实际,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每一堂课既有趣又有益,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侧重于学生世界观、政治观的培养;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上突出意识形态性、政治性和政策性;在教育的个体功能上,重在学生实践性、适应性、现代性、民主性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侧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社会功能上突出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教育,重在学生道德素质、法律素质以及现代公民素质;在个体功能上注重情感、态度的培育,增强学生对“怎样做好人,做好什么样的人”的全面把握和深切体悟。
3.转换体系
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基础上,基于学生走向社会后社会要求和学生自身成长要求与课程功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角色进行转化。我们在严格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教学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按照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再创造,将抽象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换。《概论》课程分“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践行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方法的受益者”三个模块。《基础》课程角色分别是好儿女(孝心、孝行)、好学生(理想、信念、友谊)、好职员(规范、价值)、好公民(爱国、守法),并将情、理、法贯穿始终,另加课程入门、课程总结、课程讲座等内容。按照学生不同角色需要,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化教学,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在教学过程具体施行和操作过程中,分别提炼出模块、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多样化项目活动和任务训练,提升相对应的能力和素质。另开设《职业习惯》《职业情商》《职业通识》《宗教文化》《现代哲学》和《伦理学》等校级公共选修课程。2011年,在党委书记亲自牵头下,开设专门进行女性素质教育的《现代淑女》和专门针对男生的《现代君子》等人文素质通识教育课程。至此,我们构建了涵盖入学教育与军训、概论课、基础课、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德育实践和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等内容的“大德育”课程体系。
4.创新方法
我院思政课改革的实质是进行方法创新。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提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思政课改革的操作办法。具体来说,就是以活动项目(或任务)为载体,同时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校编训练手册和校编辅助读本,进行“三明治”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引导知行合一,坚持素质训练,尝试课程内容更有价值的外延;体验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调研式以及开设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并用,努力营造精彩生动的课堂氛围。
我们精心设计训练任务,依据职业能力需要设置学生能够直接参与的、能够考评的、能够提高能力的任务载体,在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中,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由学生具体负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项目,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锻炼职业核心能力。
我们完善了思政课考核,考核方面突出四点:一是突出理论实践环节考核,既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他们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突出过程性考核,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与学生对整个课程的综合把握和运用能力;三是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通过课程项目任务训练,考核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四是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考核,通过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考核,达到培养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目的。
5.团队攻坚
主要以团队攻坚和项目运作的方式推进改革。我们动员每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组建模块及单元的教研团队并明确相应的教研任务,进行教学改革项目、校本教材和网络课程的立项。同时,我们确立了评改捆绑的具体操作办法,将思政课深化改革工作与思政课教师遴选、校内外培训与职教能力测评捆绑进行。具体做法有集体备课、示范带动、听课评课、结对帮扶、在OA系统开设“概论学堂”和“思修学堂”互动栏目等。
“理实相融、知行合一”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转变理念是根本,明晰思路是基石,团队攻坚是关键。我们认为,我院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呈现出四大亮点:一是确立了“树信仰,学做人”的教学目标,将教材体系转换成教学体系;二是按照“既有趣,又有益”的基本要求,探索了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人生必修课的有效途经;三是建立了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一岗双职”的队伍建设机制,紧密融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教学内容;四是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大力拓展了德育教学资源。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快速成长;课改固化成果丰硕;德育资源深度拓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思政课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有待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努力。为此,我们真诚希望全体思政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真正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把思政课改革推向深入。